归心篇 一三二、忠孝在心不必削发

类别:子部 作者:颜之推(南北朝) 书名:颜氏家训

    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

    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

    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①之一

    旨也。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

    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亡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

    有让王辞相避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②,悉入道场,

    如妙乐③之世,禳佉④之国,则有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译文】

    第四:佛教修持的方法有很多种,出家为僧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一个

    人能够把忠、孝放在心上,以仁、惠为立身之本,像须达、流水两位长者所

    做的那样,也就不必非得剃掉头发胡须去当僧人不可了;又哪里用得着把所

    有的田地都拿去盖宝塔、寺庙,让所有的在册人口都去当和尚,尼姑呢?那

    都是因为执政者不能够节制佛事,才使得那些非法而起的寺庙妨碍了百姓的

    耕作,没有正业的僧人耗空了国家的税收,这就不是佛教救世的本旨了。再

    进一步说,谈到追求真理,这是个人的扫算,谈到珍惜费用,这是国家的谋

    划,个人的打算与国家的谋划,是不可能两全的。作为忠臣,就应该以身殉

    主,为此不惜放弃奉养双亲的责任,作为孝子,就应该使家庭安宁,为此不

    惜忘掉为国家服务的职责,因为两者各有各的行为准则啊。儒家中有不为王

    公贵族所屈、高尚其志节,隐士中有辞去王侯、丞相的地位到山林中远避尘

    世的人,我们又怎么能去算计这些人应承担的赋税,把他们当成罪人呢?如

    果我们能够感化所有的老百姓,使他们统统进入佛寺,就像佛经中所兑的妙

    乐国度。禳去所治理的国家一样,那就会有自然生长的稻米,数不尽的宝藏,

    何必再去追求种田、养蚕的微利呢?

    【注释】

    ①大觉:佛教语。指佛的觉悟。此用以指佛教。

    ②黔首:老百姓。

    ③妙乐:古代西印度国名。

    ④禳去:即襄去。印度古代神话中国工名,即转轮王。

    【评语】

    佛是一仲精神象征,假如心中有佛,仁惠为本,未必削发为僧,罄田起

    庙。在其它事情上,不也是如此吗?做事应重内容,轻形式,重实际而轻虚

    名,如今某些人穿必洋服,行必洋车,开业必剪彩,风光虽风光,实效

    谁人知?如此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如果你对颜氏家训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颜氏家训》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