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云①:“荔挺出。”郑玄注云②:“荔挺,马薤也。”《说文》
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③。”《广雅》云④:“马薤,荔也。”《通
俗文》亦云马蔺⑤。《易统卦验玄图》云:“荔挺不也,则国多火灾⑥。”
蔡邕《月令章句》云:
“荔似挺⑦。”高诱注《吕氏春秋》云⑧:“荔草挺出也。”然则《月
令注》荔挺为草名,误矣⑨。
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有此物,人或种子阶庭,但呼为旱蒲,故不识
马薤。讲《礼》者乃以为马苋;马苋堪食,亦名豚耳,“俗名马齿。
江陵尝有一僧,面形上广下狭;刘缓幼子民誉,年始数岁,俊晤善体物
⑩。见此僧云:“面似马苋。”其伯父縚因呼为荔挺法师。縚亲讲《礼》名
儒(11),尚误如此。
【译文】
《月令》说:“荔挺出。”郑玄作的注释说:“荔挺就是马薤。”《说
文解字》说:“荔像蒲而较小,根可做刷子。”《广雅》说:“马薤就是荔。”
《通俗文》也称它为马蔺。《易统通卦验玄图》说:“荔草茎儿长不出,则
国家多火灾。”蔡邕的《月令章句》说:“荔草以它的茎儿冒出地面。”高
诱注释《吕氏春秋》说:“荔草的茎儿冒出来。”这样看来,郑玄的《月令
注》把“荔挺”作为草名是错误的了。这种草在河北地区的沼泽地带到处都
得有。江东地区也有不少此物,有的人把它在阶庭内,只不过是称它为旱蒲,
所以就不知道马薤的名字。讲解《礼记》的人竟把它当成马苋;马苋可以吃,
也叫做豚耳,俗名叫马齿。江陵曾经有一位僧人,脸形上宽下窄,刘缓的小
儿子叫民誉,年龄才几岁,却异常聪明,善于描摹事物,他看见这位僧人就
说:“他的脸像马苋。”民誉的伯父刘縚因此就称呼这位僧人叫荔挺法师,
刘縚本人就是讲解《礼记》的有名学者,尚且会这样的误解。
【注释】
①《月令》:《礼记》篇名。
②郑玄:东汉经学家。见《勉学》。马薤:草本植物名。薤:音谢(xiè)
③蒲:草本植物名。
④《广雅》:训诂书。
⑤《通俗文》:书名。汉服虔撰。
⑥此二句依颜氏文意当理解为:“荔草茎儿不出,则国家多火灾。”但
亦有不同理解者,见注⑨
⑦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⑧高诱:东汉人。
⑨颜氏认为郑玄把“荔挺”二字作草名是错误的。但后人亦有不同意见。
⑩俊晤:亦作“俊悟。”聪明卓异。体物“铺陈描摹事野的形态。
(11)亲:犹言本人或本身。此句说刘縚本人是讲《礼》的名儒。
【评语】
身为名儒,亦有出错之时,可见学无止境,如果粗通文墨,便沾沾自喜,
甚至恃才例物,目空一切,岂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