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七 用气第四

类别:子部 作者:日·丹波康赖 书名:医心方

    《抱朴子》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KT 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也。是以至人修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民难养而易危也,气难清而易独也。故审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却焉,年寿延焉。

    《养生要集》云∶卤公云∶人在气中,如鱼在水,水浊则鱼瘦,气昏则人疾,浊者非独,天气昏浊,但思虑萦心,得失交丧,引兼蹇,亦名为浊也。

    又云∶彭祖云∶人之爱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宜,常寿百四十岁。不得此者,皆伤之也。小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复能加之,可至四百八十岁。

    又云∶《服气经》云∶道者气也,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者务宝其精,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为死气,常以生气时正偃卧,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婴儿之方卷手,)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俱,五脏安,能闭气。数至二百五十,华盖美,(华盖者,眉也。)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干人也。

    又云∶行气者,先除鼻中毛,所谓通神路,常人又利喘也。

    又云∶行气、闭气虽是治身之要,然当先达解其理空,又宜虚,不可饱满。若气有结滞,不得宣流,或致发疮,譬如泉源,不可壅遏不通。若食生鱼、生虫、生菜、肥肉,及喜怒忧恚不除而行气,令人发上气。凡欲修此,皆以渐。

    又云∶《元阳经》云∶常以鼻纳气含而嗽,漏舌KT 肤齿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良。

    当少饮食,饮食多气逆,百脉闭,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也。

    又云∶《老子》尹氏内解曰∶唾者,凑为醴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散为精液,降为甘露,故口为华池,中有醴泉,嗽而咽之,溉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支节毛发,宗之而生也。

    又云∶《养生内解》云∶人能终日不唾,含枣而咽之,令人爱气生津液,此大要也。

    又云∶刘君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长存。谓鼻纳气为生,口吐气为死。凡人不能服气,从朝至暮,常习不息,修而舒之。

    又∶常令鼻纳口吐,所谓吐故纳新也。现世人有能以鼻吹笙、以鼻饮酒者,积习所能,则鼻能为口,之所为者今习以口吐鼻纳,尤易鼻吹鼻饮也。但人不能习,习不能久耳。

    又云∶彭祖云∶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闲房,安床暖席,枕高二寸五分,正身偃卧眠,目闭气息于胸膈,以鸿毛着鼻口上而鸿毛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寒暑不能害,蜂虿不能毒,寿三百六十,此真人也。若不能元思虑,当以渐除之耳。不能猥闭之,稍稍学之,起于三息五息七息九息而一舒气,寻复 之,能十二息不舒,是小通也。

    百(二十)不息是大通也。

    又云∶当以夜半之后、生气之时,闭气以心中数,数令间不容间,恐有误乱,可并以手下筹,能至千则去仙不远矣。吐气令入多出少,常以鼻取之,口吐之。

    又云∶若天雾、恶风、猛寒、大热,勿取气,但闭之而已。微吐寻复闭之。

    又云∶行气欲除百病,随病所有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使其愈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此养生大要也。

    《大清经》云∶夫气之为理,有内有外,有阴有阳。阳气为生,阴气为死。从夜半至日中,外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内为死气。

    凡服气者,常应服生气。死气伤人,外气生时,随欲服便服,不必待当时也。取外气法∶鼻引生气入,口吐死气出,慎不可逆。逆则伤人。口入鼻出,谓之逆也。从日中至夜半生气在内,服法∶闭口,目如常,喘息令息出至鼻端,即鼓两颊,引出息,还入口,满口而咽,以足为度,不须吐也。

    又云∶甘始服六戊法∶常以朝暮,先甲子,旬起向辰地,舌KT 上下齿,取津液周旋,三至而一咽,五咽止。次向寅,亦如之。周于六戊,凡三十咽止。

    又云∶ 俭服六戊法∶起甲子,日竟,旬恒向戊辰,咽气甲戌,旬则恒向戊寅,咽六旬,效此。

    又云∶服五星精法∶春夏秋冬及四季月,各向建各存其星气,大如指,随其色来入口,又各存脏中,色气亦如此。上退场门,便含咽吞之,复更吸吞数毕止,日三,初三九,次三七,后三五也。春平旦,次日中日入;夏日出日入;秋日入人定鸡鸣;冬夜半日出日中,一云日入。四季各依王时,起至间中三七至冲并舒手足,张口此之,时三五。

    又云∶取气法,从鼻中引入中口吐出,慎不可逆,逆则伤人。口入鼻出之逆也。服法∶正身作卧,下枕,令与身平,握固,以四指杞大指握固也。要令床敷浓襦,平正直身,两脚相去五寸,舒两臂,令去身各五寸。安身体,定气息,放身如委衣床上谓之大委气法也。然后徐徐鼻中引气,鼓两颊,令起,徐徐微引气入颊中,亦勿令顿满也。满则还出,出则咽难,恒令内虚,虚则复得更引。若气先调者,微七引入口一咽气;先未调者,五引可咽,三引亦可咽,咽时小动舌,令气转,然后咽,咽时勿使鼻中气泄也。气泄则损人。

    又云∶取气时僵卧,直两手脚,握固,两脚相去、两手各去身五寸。闭目闭口,鼻中引气,从夜半初服九九八十一咽,鸡鸣八八六十四咽,平旦七七四十九咽,日出六六三十六咽,食时五五二十五咽,禺中四四十六咽。

    又云∶初服气,气兼未调,量能否,应一引一咽一吐,或二咽一吐,或三咽一吐。若气小调,三引一咽一吐,或二咽一吐,或三咽一吐。气渐渐调,五引一咽一吐,或二咽一吐,或三咽一吐,居平好也。又七引一咽一吐,或二咽一吐至三咽一吐,此气极调善也。

    又云∶凡服气及苻水断谷,皆须山居静处,安心定意,不可令人猝有犯触而致惊忤者,皆多失心。初为之十日二十日,疲极消瘦,头眩足弱,过此乃渐渐胜耳。若兼之以药物,则不乃虚 也。例不欲多言,笑举动亡精费气,最为大忌。

    《千金方》云∶调气方∶治万病大患,百日即生眉发也。凡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气生得调,日中后、夜半前,气死不得调。调气时,仰卧,床铺浓软,枕高下其身平,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母指节,去身四五寸,两脚相去四五寸。引气从鼻入足即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闭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从鼻细细引入。

    又云∶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名曰送气,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微吐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


如果你对医心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医心方》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