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篇 太陽類病法第五 病三條

類別︰子部 作者︰清•尤在涇 書名︰傷寒貫珠集

    太陽中 者,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而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中、即中暑。暑亦六淫。太陽受之,則為寒熱也。然暑、陽邪也,乃其證反身重疼痛。脈反弦細而遲者,雖名中,而實兼濕邪也。小便已。灑灑毛聳者,太陽主表。內合膀胱。便已而氣餒也。手足逆冷者,陽內聚而不外達,故小有勞,即氣出而身熱也。口開前板齒燥者,熱盛于內,而氣淫于外也。蓋暑雖陽邪,而氣恆與濕相合。陽求陰之義也。暑因濕入,而暑反居濕之中。陰包陽之象也。治之者,一如分解風濕之法。辛以散濕。寒以清暑可矣。若發汗則徒傷其表。溫針則更益其熱。下之則熱且內陷。變證隨出,皆非正治暑濕之法也。

    太陽中熱者, 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

    中熱、亦即中暑。 、即暑之氣也。惡寒者,熱氣入則皮膚緩。腠理開。開則灑灑然。寒與傷寒惡寒者不同。汗出發熱而渴。知其表里熱熾。胃陰待涸。求救于水,乃中暑而無濕者之證也。

    太陽中 。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暑之中人也。陰虛而多火者,暑即寓于火之中,為汗出而煩渴。陽虛而多濕者,暑即伏于濕之內,為身熱而疼重,故暑病恆以濕為病,而治濕即所以治暑,故金匱以一物瓜蒂。去身面四肢之水,去而暑無所依,將不治而自解,此中暑兼濕之證也。


如果你對傷寒貫珠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貫珠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