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渴利虚经脉涩成痈脓方一十一首

类别:子部 作者:唐·王焘 书名:外台秘要

    病源夫渴利者。随饮小便是也。由少服乳石。石热盛时。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然肾虚又不能传制水液。故随饮小便也。其病变多发痈疽。

    以其内热而小便利故也。小便利则津液竭。津液竭则经络涩。经络涩则营卫不行。营卫不行则热气留滞。故成痈脓也。(出第五卷中)

    千金疗下焦虚热注脾胃。从脾注肺。好渴利方。

    小麦(一升) 竹叶(三升) 麦门冬(四两去心)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三十枚去核) 生姜(五两) 栝蒌(五两) 地骨皮(一升)

    上九味切。先以水三斗。煮小麦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药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酢物。

    又疗渴利虚热。引饮不止。消热止渴。茯神汤方。

    茯神(四两) 石膏(八两碎) 地骨皮(一升) 竹叶(三升) 栝蒌(五两) 葳蕤(四两) 麦门冬(二升去心) 知母(四两) 生地黄(一升) 宿姜(四两)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下大枣三十枚擘。并药煮取四升。分为四服。忌芜荑。

    又消渴利方。

    生栝蒌根(三十斤)

    上一味切。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取水尽。以暖酒先食后服如鸡子大。日三服。

    又方:葵根五升盘大两束切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

    又疗渴小便利复非淋方。

    榆白皮二斤(去黑皮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一服三合。日三服。

    又方:小豆藿一把。捣取汁。顿服。日三。(肘后文仲同)又渴利方。

    栝蒌粉和鸡子。日曝干更捣。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

    又疗虚热。四体羸瘦。渴热不止。茯神消渴补虚。煮散方。

    茯神(四两) 石斛(八两) 栝蒌(五两)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三两) 苁蓉(四两)知母(三两) 黄连(八两) 丹参(五两) 人参(三两) 当归(三两) 小麦(三升)葳蕤(四两)

    上十三味捣筛为散。取三寸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绢袋贮煮之。日再。一煮为一服。忌猪肉醋物海藻菘菜。(出第二十二卷中)

    崔氏疗消渴瘦中焦热渴方。

    苦参(一大斤) 黄连(六分) 栝蒌(五两) 知母(五两) 牡蛎粉(五两) 麦门冬(五两去心)

    上六味各捣筛为散。以牛乳和。并手捻为丸。如梧子大。曝干。日再服。饱食讫。以浆水下之。服二十丸。如微利减十丸。如食热面酒等。即加服广济疗脾胃中虚热消渴。小便数。骨肉日渐消瘦方。

    麦门冬(十二分去心) 苦参(八分) 栝蒌(八分) 知母(八分) 茯神(八分) 土瓜根(八分) 甘草(六分炙) 人参(六分)

    上八味捣筛蜜和丸。每食少时。煮芦根大麦饮服。如梧子二十丸。日再。渐加至三十丸。忌海藻菘菜猪肉大酢。(一方有黄连十二分出第一卷中)

    肘后疗消渴。肌肤羸瘦。或虚热转筋。不能自止小便数方。

    栝蒌(六分) 黄连(六分) 汉防己(六分) 铅丹(六分研)

    上四味捣筛为散。每食后取酢一合。水二合。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强饮水。须臾恶水。不复饮矣。(陶氏广济文仲同千金翼同分两小别出第十卷中)


如果你对外台秘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外台秘要》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