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上略 (十一)用兵之要 必察敌情

类别:子部 作者:黄石公 书名:三略

    《军谶》日:"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①,卜其强弱②,察其天地③,伺其空隙④。"故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④,师不宿饱⑧。夫运粮百里,无一年之食;二百里,无二年之食;三百里,无三年之食⑨,是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注释]

    ①度(dao):估计,推测。

    ②h:预测。

    ③天地:天时地利,这里指天气与地形。

    ④伺:侦察,等候。空隙:空暇,可乘之机。

    ⑤菜色:饥饿的脸色,因饥饿时以菜充饥,故称。

    ⑥馈(kay):赠送、运送。

    ⑦樵苏:打柴割草。樵,打柴;苏,取草。爨(cumin):烧火做饭。

    ⑧宿饱:隔夜饱饭。宿,一夜为一宿。

    ⑨百里、二百里、三百里:"百"据汇解本当为"千"字。

    ⑩是国虚:当加脱字"谓",如同下文"是谓必溃"。

    [译文]

    《军谶》上说:"用兵的要诀,在于必须首先察明敌情。了解敌人仓库储备物资的有无,估计敌人所存粮食的多少,判断敌人兵力的强弱,考察敌人天气和地形的得失,等候敌人的可乘之机。"所以一个国家没有战争的灾难却转运粮食,说明这个国家的粮食供应不足;百姓面有饥饿之色,说明这个国家的百姓处于穷困状态。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士卒就会有饥饿的脸色;临时打柴割草做饭。士卒就不能吃上隔夜饱饭。运粮千里,说明缺少一年的粮食;运粮两千里,说明缺少二年的粮食;运粮三千里,说明缺少三年的粮食,这是国家空虚的表现。国家空虚那么百姓就会贫困,百姓贫困那么上下就不相亲睦。敌人从外面进攻,民众在内部抢掠,这就叫做国家一定会崩溃。

    [解析]

    本节谈到了军队后勤保障、判断敌情等问题,因为军事物资储备是战争的基础,所以从对方仓库军事物资及粮食的多少就可以判断对方国力的强弱,从对方天时地利的得失就可以寻找到进攻对方的空隙,从对方百姓的面容上就可以判断出穷困与否,从对方国内是否有运粮队伍就可以估计出内部空虚情况。通过列举的敌国内政、经济实力、吏风民情等方面,就可以判断出战争的胜败。相应地,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会经不起千里运粮的折腾,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耕种三年才能有一年的粮食积蓄。因为千里转运粮食,就要消耗一年的粮食,如果三千里之外转运粮食,其国力空虚就可想而知。国家空虚那么人民就会贫困,使上下不相亲睦,内忧外患交替到来,必然使国家走向溃败的道路。所以,善于用兵的将领也善于在后勤保障方面做文章,或备足粮草奠定胜机,或断敌粮草釜底抽薪,只有知己知彼,正确进退,方能百战不殆。

    在古代战争中,由于武器和装备都很低劣,军队的战斗力主要依靠人的意志和体力来保障,而粮草则是保持体力的根本因素,是人吃马嚼的必需品,对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至关重要。鉴于粮草是军队的命脉,所以侦察敌军粮草就可以判断出敌情强弱,而争夺粮草则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所以历史上有不少夺取敌方粮食,断其后勤供应,削弱敌人,强大自己,从而获胜的战例。东汉末年曹操奇兵袭击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劫粮,致使袁绍败北就是一例。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在几经征战之后,黄河南北地区,逐渐形成了袁绍、曹操两大集团对峙的局面。袁绍兵多将广。地域辽阔,占有很大的优势,曹操担心袁绍攻伐,自己防不胜防,于是陈兵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以吸引袁绍。公元200年8月.袁绍率大军接近官渡,东西连营几十里,双方相持了三个月,互有伤亡,不分胜负。曹操当时的势力远不如袁绍,时间一久,曹军的粮食供给发生了问题,曹操便动摇起来,想撤军回许昌(今属河南)。他给在许昌的谋士苟或写信,征求苟或的意见。苟或坚决反对曹操回师,在回信中劝曹操采取继续坚守、待机灭敌的策略。苟或的信坚定了曹操败敌的信心,几天后,曹军从捕获的袁军问谍嘴中获知,袁将韩猛押运粮车数千辆将要运至官渡。曹操立即派徐晃、史涣二将前去堵截,截获了全部粮草。袁绍失去几千车粮草,十分懊丧,再次运粮时,便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人护送,并将粮食屯积在距自己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是曹操的故友,其亲属因触犯军法被袁绍的亲信谋臣审配关入牢中,许攸为自己的亲属争辩了几句,竞被袁绍逐出军营。许攸一气之下弃袁投曹,向曹操献上了乌巢烧敌粮草的建议。老谋深算的曹操立即采纳此计,连夜采取行动,命令曹洪留守大营,亲自率领500精兵,打着袁军旗号,骗过巡逻的袁兵,在破晓之前赶到乌巢,一起动手放火焚烧乌巢粮草,并俘虏了嗜酒无备的乌巢守将淳于琼。乌巢的军粮被曹军焚毁后,袁绍救援鸟巢不成,派兵进攻曹营又遭到伏击,结果损军折将过半,引起军心动摇。袁绍又偏信郭图的话逼走了大将张郐、高览,致使士气愈发低落。曹操抓住有利战机,发起猛攻,袁军折损七八万人,袁绍只好丢弃辎重、绸缎、珍宝等,与儿子袁谭落荒而逃,逃回河北时,仅剩下800余骑。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曹操乌巢劫粮则是战役形势发生变化的关键。此役基本上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胜局。

    在现代战争中,部队的机械化程度大为提高,"粮草"的概念,已经不限于"人吃马嚼"的东西,飞机、军舰、坦克和各种机动车辆、新式武器装备等,所需要的"粮草",离不开煤、汽油、弹药等供应。如果能抓住战机,袭击对方基地,切断其运输线,造成对方补给困难,就会造成有利的态势。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为加速太平洋战争的进程,针对日本资源缺少,石油、煤炭、铁矿石以及粮食等大量依赖进口的弱点,对日本实施大规模的水雷封锁作战计划,很快就切断H本与外界的航运,使其急需的石油、煤炭等战略物资严重短缺,许多飞机和船只由于燃料不足而停飞停航,军工厂关闭,造船厂停工,全国工业生产濒临瘫痪,粮食供应日趋匮乏,国民陷入一片饥饿之中,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崩溃。近几年来,美英联合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和武器禁运,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自己对中东石油输出国家的控制,保证本国所需石油原料的供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物资供应,使其国力逐渐衰弱下去,既打击了对手,又壮大了自己,可谓一举两得。

    不仅战争中需要侦察了解敌情,采取相宜措施,企业经营中也需要了解对手的实力虚实,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最佳对策,一举击败对手。以日本小汽车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为例,当时美国汽车制造业一直偏重于设计大型豪华轿车,但是这种车随着美国汽车数量的增长,已显得不太灵便,且油耗太大,日本汽车业针对美国对手的这个空档,制造出一种小巧、廉价、维修方便、速度更快、美观舒适的小汽车,深受美国市场的欢迎,从而成功地进入了美国小汽车市场。日美汽车战的事例,充分体现了日本汽车商从了解市场到了解对手,进而扬己之长击人之短,抓住对手的空隙,迎合美国顾客的心理,从而在竞争中取胜的谋略。


如果你对三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三略》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