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下略 (二四)五种伦常 各得其所

类别:子部 作者:黄石公 书名:三略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①,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故夙兴夜寐②,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恻隐之心@,仁之发也。得己得人④,德之路也。使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注释]

    ①蹈:遵循,实行。

    ②夙(曲)兴夜寐(岫):早起早睡,泛指一天的生活情况。夙,早;兴,起;寐,睡觉。

    ③侧隐:同情,指对遭受困苦或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和怜悯。

    ④得己得人:得己之心与得人之心。得:得到,获得。

    [译文]

    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道是人们所履行实践的,德是人们所愿意得到的,仁是人们之间所应亲爱的,义是人们所应做的,礼是人们所应遵守的,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所以人们每天的行为,都要受到礼的制约。讨贼报仇,是出于义的决断。同情之心,是仁爱的发端。得己之心与得人之心,是通往德的途径。使人人均等,各得其所,是道的教化。

    [解析]

    本节论述了"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的道理,指出了五者各得其所,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保证,每天不失规范是受"礼"的约束,讨贼报仇是受"义"的指使,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推己及人是"德"的途径,使人平均而不失其所是"道"的教化。这些都是就其大的方面具体运用而言,如果说到它是本体,那就微妙难言,视之无形,听之无声了。

    夏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可由于他无道,被人咒为毒日。相传夏桀本是一个有才智、有勇力的人。但性情暴躁,残忍嗜杀。他喜欢饮酒作乐,酷好声色,嬖幸有施氏(今山东省滕县)进献的美女妹喜,不理朝廷政事。为了兴建楼台亭阁,夏桀在各地搜刮百姓钱财物资,征派民夫,强迫奴隶动工兴建"倾宫",供他和妹喜寻欢作乐。由于夏桀残酷暴虐,当时的人们都咒骂道:"太阳啊您什么时候灭亡?我将和您一起灭亡!"把夏桀比喻成毒日,盼望他早日死掉,并表示愿意和这个祸国殃民的暴君同归于尽。

    汤是商族始祖契的后代,又称成汤、商汤。夏朝末年,商族的势力不断地扩大,到商汤时广布恩德,终于一举灭夏。当时,夏王朝的力量还相对地强大,商汤积蓄粮草物资、训练军队,又广树诚信,求贤若渴。他不计较名望、地位、出身等因素,只要贤慧有才能,他就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厨子伊尹,地位贫贱却有真才实学,商汤不顾世俗的偏见和种种非议,果断地任用他为右相。仲虺出身高贵,祖先是夏禹时的车正,投奔商汤后,被任用为左相。他们宣讲爱国治民之道,鼓励商汤不畏困难,积蓄力量,广布德政,并出谋策划讨伐与商为敌的诸侯,然后举兵灭夏。商汤虚心求救,用人不疑,很信任二相。商汤的威望在诸侯中日渐提高,叛夏归商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条件的成熟,商汤选择适当的时机,率兵讨伐夏桀,两军激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商汤战前进行誓师动员,将士们奋勇争先,一举击溃夏军,灭掉了夏王朝,建立了商朝。商朝初期,成汤废除夏朝的暴政,取消伤害人民的繁重徭役和横征暴敛,在伊尹等人的辅佐下,宽以治民,取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

    尧、舜、禹被后人描绘成"率天下以仁"的贤王。尧,传说为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他能亲睦族人,安定各氏族部落。据说,他曾制定过历法,并让人以历法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确定播种的季节,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他在位后期,还实行了君主禅位制。尧虽为首领,但住的是茅屋,吃的是粗食野菜,穿的是兽皮葛布,生活还比不上以后的看门人,所以被后人称为"圣王"。舜,传说为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继尧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老死后舜继位,他巡行四方,团结各氏族,放逐不听命的"四凶族",又咨询各方,挑选贤人,治理民事,以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禹,也称大禹或夏禹,是舜后部落联盟的首领。在舜时,他由四方部落推举治水。为了治水,他竭尽全力,在外奔忙长达13年之久,曾3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终于以疏导之法获得成功。同时开沟修渠,有利于农田灌溉。因此大禹治水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大禹也成了爱民、为民献身的光辉榜样。以上关于尧、舜、禹的传说,也可以说是后人对充满仁爱的原始社会的向往。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协助武王灭商有功,被封在周(今陕西岐山东北),故又称周公。在周王朝建立后两年,周武王就去世了,而他的儿子成王还年幼,于是国家大政由周公总摄。这期间,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利用武王新死,成王年幼以及周公与管叔、蔡叔之间的矛盾,勾结东方徐、奄等部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企图推翻周王朝的统治,一时间攻城掠地,形势十分严重。周朝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应该说是历史的进步,而管叔、蔡叔因为王位之争而勾结武庚,企图恢复商朝的统治,是历史的倒退,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是违背"义"的。因此,周公坚决要求讨伐管、蔡,稳定周的统治,但周王室内部对此却有着极大的分岐,周公一面对朝中大臣做耐心的解释说服工作,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平定不义之徒管叔、蔡叔及武庚的叛乱。周公的说服工作集中体现了一个主题,就是周朝的建立是顺应发展潮流的,绝不应该在建立初就被叛乱分子颠覆,这应该就是"大义"。在这个前提下,周公毅然率军出征,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根绝了祸患之由,稳定了政治局面,恢复了社会秩序。

    周公东征的胜利,保证了周王朝分封诸侯,广建藩屏的顺利进行。这样,姬周的影响日益扩大,国境也大为开拓。周公经常告诉周贵族,要他们爱惜民力,禁欲节奢,广布德义。在他辅政期间,一方面吸取商纣暴虐失国的教训,废除严刑酷法,宽以待民;另一方面更重视从制度上确保奴隶制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在参考周族旧有习俗、制度的基础上,周公汲取了商朝先进的文化与思想,重新制定了一套旨在保证周族统治地位的典章制度,即"制礼作乐"。周代的礼制是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分封制和严格的隶属关系也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上的。它规定了贵族与平民的义务和准则,明确了贵族、诸侯同天子之间的关系是臣对君绝对服从的尊卑关系。周公所制定的礼乐制度,适应了周族人进人中原地区后的政治需要,对西周王朝统治的巩固和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起了进步的作用,奠定了周王朝数百年统治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周公生前所制定的礼乐、典章长期流传,对历代王朝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如果你对三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三略》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