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五 少阴篇

类别:子部 作者:清·陈念祖 书名:伤寒医诀串解

    (少阴肾中水火同具。邪伤其经。或从水化而为寒。或从火化而为热。二症俱以脉沉细但欲寐为提纲。)

    何谓少阴之邪从水化而为寒。曰。脉沉细而微。但欲寐。背恶寒。口中和。腹痛。下利清谷。小便白是也。宜用回阳法。而回阳中首重在温剂。又有交阴阳。微发汗。共成三法。

    少阴病。寒邪始伤。是当无热。而反发热。为太阳之标阳外呈。脉沉为少阴之生气不升。恐阴阳内外不相接。故以熟附助太阳之表阳而内合于少阴。细辛启少阴之水阴而外合于太阳。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

    非发汗法。乃交阴阳法。以上言交阴阳法也。

    少阴病。自始得以至于二三日。俱无里症。可知太阳之表热非汗不解。而又恐过汗以伤肾液。另出加减法。取中焦水谷之津而为汗。则内不伤阴。邪从表解矣。仲景麻黄附子甘草汤。变交阴阳法而为微发汗法。以上言微发汗法也。

    手足厥冷。吐利。小便复利。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宜四逆汤。

    里寒外热。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或出而厥。宜通脉四逆汤。

    少阴下利。宜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药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汗下后不解。烦燥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此为水气。宜真武汤。

    咳呕小便利下利四症。或有或无。因症下药。当于浅注细玩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太阳之阳虚。不与少阴之君火相合。当灸之。又身体痛。君火之气不能周遍于一身。手足寒。君火之气不能充达于四肢。骨节痛。君火之神机不能游行以出入。脉沉者。

    君火之神机不能自下而上。一为阳虚。责在太阳之阳气虚。不能内合。一为阴虚。责在少阴之君火内虚。

    神机不转。皆以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吐利。神机不能交会于中土。手足逆冷。中土气虚不能达于四肢。烦躁欲死者。少阴神机挟寒而逆于经脉。心脉不能下交于肾则烦。肾脉不能上通于心则躁。吴茱萸汤主之。

    以上用温剂法也。

    何谓少阴之邪从火化而为热。曰。脉沉细而数。但欲寐。而内烦外躁。或不卧。口中热。下利清水。小便赤是也。宜用救阴法。而救阴中又有补正攻邪之异。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便脓血。桃花汤主之。

    以上皆以补正为救阴法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舌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热淫于内。因而转属阳明。胃火上炎。故口燥舌干。急下之。谷气下流。津液得升矣。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得病六七日。当解不解。津液枯涸。因转属阳明。故腹胀不大便。宜于急下者。六七日来阴虚已极。恐土实于中。心肾不交而死也。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是土燥火炎。脾气不濡。胃气反浓。

    水去而谷不去。故宜急下。

    以上皆以攻邪为救阴法也。

    内经云。少阴之上。火气治之。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又曰。少阴从标从本。又曰。少阴为枢。又热病论曰。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伤寒论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微者。体薄而不浓也。为手少阴神病。细者形窄而不宽也。为足少阴精病。病在阴则欲寐。在阳则不得寐。故曰但欲寐。此为枢象。少阴证之总纲也。柯韵伯云。少阳为阳枢。少阴为阴枢。枢机不利。故欲寐。与少阳喜呕。呕者欲出。阳主外也。寐者主入。阴主内也。喜呕是不得呕。

    欲寐是不得寐。皆在病患意中得枢机之象如此。又云。但欲寐即是不得眠。然但欲寐是病情。乃问而知之。不得眠是病形。可望而知之。欲寐是阴虚。不得眠是烦躁。故治法不同。

    按少阴本热而标寒。其病或从本而为热化。或从标而为寒化。与太阳一例。第一节言微细之病脉。但欲寐之病情。兼水火阴阳标本寒热。而提其总纲也。以下共四十四节。皆本此而立论。然他经提纲。皆是邪气盛则实。少阴提纲。俱指正气夺则虚。以少阴为人身之根本也。所以第二节即言上火下水。虚而未济。第三节即言外阳内阴。虚而不交。第四节第五节。又言不可发汗。第六节又就脉而言不可下。

    无非着眼于虚之一字。而以根本为重也。

    今再详第二节。原文云。少阴病欲吐不吐。心中烦。但欲寐三句。指初病时水火不济。已具枢病之象。又云。五六日自利而渴。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四句。方指出五六日为少阴主气之期。火不下交。则自利。水不上交。而作渴。属少阴之虚。为寒热俱有之证。又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六句。分出小便色白。始为少阴阴寒之病形悉具。言外见少阴热化之病。邪热足以消水。其小便必赤。此寒热之几微当辨也。其第三节原文云。病患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四句。以诸紧为寒。阴不得有汗。今反汗出。此属少阴阴盛于内。阳亡于外。阴阳不交之故也。又云。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二句。以阴阳不交。则阳自阳而格绝于外。其咽痛为假热之象。

    阴自阴而独行于内。其吐利为真寒之证。此寒热之真假当分也。其第四节原文云。少阴病。咳而下利。

    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六句。言少阴上咳下利之证。被火则精竭神越而谵语。小便必难。戒其勿发少阴汗。虑其虚也。其第五节原文云。少阴病。脉沉细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三句。言少阴自有表里。脉沉而发热。为少阴表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法。脉细而沉。数而不发热。为少阴里。不可发汗。其第六节云。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涩弱者。复不可下之六句。言脉微为亡阳。不可发汗以伤阳。若兼见尺脉弱涩为亡阴。更不可复下以伤阴。自第二节至此。皆着眼于虚之一字以立论也。

    请再言欲愈之证。第七节大旨。以脉紧为寒。至七八日紧去。而发烦自下利。脉微手足温。此少阴之寒。

    得阳明之热。为戊癸之合化而愈也。第八节大旨。下利自止。得手足温之吉候。虽恶寒蜷卧而可治。以其得中土之气而愈也。第九节提出自烦欲去衣被。虽恶寒而蜷可治。以得君火之气而可治也。第十节少阴中风。风为阳邪。阳寸应浮。阴尺应沉。大旨以阳得微而外邪不复入。阴得浮则内邪从外出而欲愈。言外见中风。而可推及伤寒矣。第十一节言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时。上二句。指出阳生于半子而病解。并结上数节。少阴得阳则解之义也。

    虽贵得阳。阳者太阳之标阳也。既知中标阳之热化则生。亦当知热化太过而亦成病。第十二节云。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言少阴而得太阳之标阳也。又云。脉不至。灸少阴七壮。言不得太阳标热之化而下陷。灸之以启在下之阳也。第十三节云。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动便血也。言少阴热化太过。移于膀胱。膀胱主外。为一身发热。膀胱为胞之室。胞为血海。热邪内干而为便血也。第十四节云少阴病。但厥无汗。热化太过而行于里而为厥。若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言少阴热化太过而厥。误汗反增其热。盖主内经厥论起于足下。以阳气起于足五趾之里。今误发少阴汗。激动少阴热化之邪。自下逆上。名曰厥。

    少阴原为少血之藏。动其阴血而脱出。名曰上竭。为难治之证。

    若夫不得太阳标阳。则为阴寒之症。不止难治。而为不治之死证。自第十五节。以及第二十节。各有妙义。第十五节云。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盖以少阴之脉起足心。至俞府。行身之前。外呈而为寒。内陷而为利。真阳绝不行于手足而为逆冷。此言少阴之寒。不得太阳标阳之死证也。第十六节云。少阴病。吐利躁烦。四肢逆者死。盖少阴上下水火阴阳之气。全赖中土以交合。今吐利躁烦。阴阳水火之气顷刻离决。四肢逆冷。土气已绝。此言少阴不得中土之交之死证也。第十七节云。少阴病。

    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盖以阴竭于下而利止。阳亡于上而眩冒。为死证。利不止而眩冒。更为死证。言阴阳不得倚附也。第十八节云。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燥者死。此言少阴有阴无阳之死证也。第十九节云。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此言少阴生气上脱之死证也。第二十节云。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此十一字为一截。言少阴阴寒恒有之脉证也。其云至五六日自利。复烦燥不得卧寐者死。此十五字又为一截。少阴病以五六日为生死之关。若至五六日云云。是真寒反为假热。阳被阴迫而飞越。此言少阴阳气外脱之死证也。

    自章首至此凡二十节。论少阴证之全体已备。但未详其标本。寒热。阴阳水火。神机枢转。上下出入之理。自二十一节至四十三节发明其旨。而并出其方。读者不可一字放过。此又少阴之大用也。

    曷言标本。少阴标寒而本热。与太阳本寒而标热。为雌雄表里之相应。二十一节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言少阴脉沉不当发热。今反发热。是太阳标阳陷于少阴而为热。

    宜以此汤交和其内外也。二十二节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言二三日值少阳主气之期。阴枢藉阳枢之力。可用此汤微发其汗。又申之曰。以二三日无少阴之里证。止见太阳之表证故也。要知太阳阳虚。不能主外。内伤少阴之气。便露出少阴底板。

    少阴阴虚。不能主内。外伤太阳之气。便假借太阳之面目。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用四逆以急救其里。

    少阴病而表反热。用麻辛以微解其表。此表里轻重两解法也。故始得之不发汗。得之二三日微发汗。

    用细辛非发汗。用甘草乃发汗。此旨不可与浅人语也。然二十一节二十二节。合脏腑雌雄而浅深言之。二十三节二十四节二十五节。就少阴本经分标本而对待言之。其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言少阴本热之病。二三日随三阳主气之期而化热。此少阴本热之证也。其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中和。其人皆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言少阴君火之用弗宣。病在上焦阳中之阳。为阳虚。其云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言少阴生阳之气不用。病在下焦水中之阳。为阴虚。主以附子汤。面面俱到。此少阴标寒之证也。然亦本热之证。不病无形之气化。而病有形之经脉者。二十六节云。少阴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二十七节云。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二十八节云。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此言本热病在经脉者。宜用石药。而济以期门刺法。便脓血。亦热入血室之义也。又有标寒之证。病发于手足之少阴。而实本于阳明之中土者。二十九节云。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此从少阴而归重到阳明。以百病皆以胃气为本。伤寒证重之。少阴证尤重之。总结上文数节之义。少阴证虽有标本寒热之不同。而着眼不离乎此。首节至此作一大段读。

    然而少阴上火下水而主枢也。主枢则旋转无有止息。第三十节云。少阴病。下利(火不下交而下寒)咽痛。

    (水不上交而上热。)胸满心烦者。(上下神机内郁而枢转不出为烦满)猪肤汤主之。此上下而合言也。第三十一节云。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少阴从心系之脉而挟咽)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此言水不上交而为痛也。第三十二节云。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此言水不上交。甚则兼及于肺而宜敛也。第三十三节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此言水不上交。正治不愈者。宜用从治之法也。此数节承第三十节咽痛立论。为少阴上火作一 也。

    下利为少阴证下水之一 。自三十四节至三十七节。皆言水火不交。则水中无火。火失闭藏之职。至三十八节。变回阳之法为和解。三十九节。变辛温之法为清利。而推言中焦不输之下利。言其常亦不遗其变。俱补出少阴主枢之义。今试再详之。第三十四节。谓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示少阴下利以此为专方。第三十五节。谓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此言寒盛骤投热药而拒格。必取热因寒用之法也。第三十六节。

    谓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言水中无火。则土虚不能制水。此为有水气五字最重。为少阴之侧面文章。非白通四逆之为正面文章也。第三十七节。谓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此言内真寒而外假热。为少阴之正面文章。又为四逆证之进一步文章也。自三十一节至此。承上第三十节下利立论。为少阴证下水作一 也。

    第三十八节。谓少阴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承四逆不专主于虚寒。复设和解一法。以示变动不居之意。所以暗补出主枢之义也。第三十九节。谓少阴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此承下利虽属于下焦。至六七日寒变为热。而气复上行。病见咳呕渴烦不眠等证。所谓下行极而上也。复设一清利法。遵经旨邪气自下而上者。仍须从下引而出之。亦所以暗补出主枢之义也。跟上第三十节全节大意主枢作一 也。所以然者。少阴为性命之根。病有水火之分。治若焚溺之救。稍迟则不可挽矣。

    第四十节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舌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言少阴君火亢于上。不戢将自焚也。第四十一节云。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言少阴君火亢于上。加以木火煽之。一水不能胜二火而立竭矣。第四十二节云。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言少阴君火不能从枢而出。逆于地中而为胀。即内经所谓一息不运。则针机穷。必急下以运少阴之枢而使转之。少阴三急下证。宜于浅注而熟玩之。又有二急温症。第四十三节云。少阴病脉沉迟者。急温之。宜四逆汤。言少阴为性命之根。起首脉沉。预知已伏四逆吐利烦燥之机。

    即易履霜坚冰至之义。盖于人所易忽者。独知所重而急治之也。第四十四节云。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阴寒拒格不纳露出枢象)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

    当吐之。(借胸中实可吐证叙出急温症。)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此少阴阴气上 寒饮。不同于胸实。盖人所摇移者。得所独断而急治之也。究而言之。少阴重在救阳。而真阴亦不可伤。

    第四十五节云。少阴病下利。脉微(阳虚)涩(阴虚)。呕而汗出。(阳虚则阴寒上逆而为呕。阴虚则阴不内守而汗出)

    必数更衣。反少者。(七字是一节之眼目。阳虚则气下坠。阴虚则动努矣)当温其上灸之。

    言当灸百会一穴。以温其上。不可偏温其下。以灼真阴。言外见对待之阴阳。分而为两。互根之阴阳。合而为一也。少阴篇文本空灵幻变。不可方物。老子其犹龙矣乎。


如果你对伤寒医诀串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伤寒医诀串解》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