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诸虫

类别:子部 作者:清·俞震 书名:古今医案按

    汪石山治一妇。每临经时。腰腹胀痛。玉户淫淫虫出。如鼠粘子状。绿色者数十枚。后经水随至。其夫问故。汪曰。厥阴风木生虫。妇人血海属于厥阴。此必风木自甚。兼脾胃湿热而然也。正如春夏之交。木盛湿热之时而生诸虫是也。宜清厥阴湿热。即令以酒煮黄连为君。白术、香附为臣。研末粥丸。空腹吞之。月余经至。无虫。且妊矣。

    〔附〕休宁西山金举人。病小腹痛甚。百药不效。一医为灸关元十余壮。次日茎中淫淫而痒。视之有虫出。以手扯去之。虫长五六寸。连日出虫七条。痛不复作。初甚惊恐。旋即绝迹。此因其人善饮御内。膀胱不无湿热。遇有留血瘀浊。则附形蒸化为虫矣。虫为艾火所攻。势不能容。故从溺孔出也。以是知痨虫寸白虫。皆由内之湿热蒸郁而生。非是外至者也又吴茭山治一产后。恶露不通。小腹结块疼痛。寒热如疟。用琥珀膏贴之。块 而虫从阴户出。亦云。尿胞湿热生虫。

    张景岳曰。一人患心腹大痛。或止或作。痛不可忍。凡用去积行气等药。百方不效。但于痛极时。须用拳捶之。痛得少止。莫测其故。忽一胡僧见之。曰。余能治也。令病者先食香饵。继进一丸。打下一硬嘴异虫。遂愈。此因虫啮肠脏。所以痛极。捶之则五内震动。虫亦畏而敛伏。不捶则虫得自由。所以复作。此亦验虫奇法。

    震按古人论虫病。皆以为湿热所生。然景岳治胡宅小儿呕泻吐蛔案。蛔至千百条。日用参、附而蛔尚日生。究竟以温补收功。则湿热二字。不足尽之也。至于逐虫之药。如蔡康积患寸白虫。医者令其空腹饥甚之时。炙猪肉一脔。置口中咀嚼而勿咽。以引虫头向上。觉胸中如万箭攻攒。即饮以药。方入虫口。其药乃研槟榔细末。取石榴东行根煎汤调服耳。祛虫大法。不过如是。然云此虫惟月三日以前虫头向上。而许叔微又云。肺虫惟初四初六日上行则所谓上浣虫头向上。中浣虫头向横。下浣虫头向下之说。又不可执也。至如喉中之应声虫畏蓝汁。腹中之应声虫畏雷丸。书曾备载。世皆未见。况灸疮内鲜血飞如蝴蝶。皮肤下虫走声如儿啼。临卧浑身虱出。头皮时有蛆行。可比齐谐之志怪。谁逢夏氏之奇方。

    一人在姻家过饮醉甚。送宿花轩。夜半酒渴。欲水不得。遂口吸石槽中水碗许。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心陡然而惊。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腕便觉闭塞。日想月疑。渐成痿膈。遍医不愈。吴球往视之。知其病生于疑也。用结线红色者。分开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同饭捣烂。入红线丸十数丸。令病患暗室内服之。又于宿盆内放水。须臾欲泻。

    令病患坐盆。泻出前物。荡漾如蛆。然后开窗令亲视之。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

    震按吴公之法巧矣。然再佐以杀虫药同丸。亦无不可。

    汪石山治一人。形长而瘦。色白而脆。年三十余。得奇疾。遍身淫淫循行如虫。或从左脚腿起。渐次而上至头。复下于右脚。自觉虫行有声之状。召医诊视。多不识为何病。汪诊其脉。浮小而濡。按之不足。兼察形视色。知其为虚证矣。伤寒论曰。身如虫行。汗多亡阳也遂仿此例。而用补中益气汤。多加参、 。以酒炒黄柏五分佐之。服至三十帖。遂愈。

    〔附〕一人遍身皮底。浑浑如波浪声。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不止。名气奔。用人参、苦杖、青盐、细辛各一两。水煎服之愈。


如果你对古今医案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古今医案按》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