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翻胃。原可撐持。秋季驟加驚擾。厥陽陡升莫制。遂廢食不便。消渴不已。如心熱嘔吐涎沫。五味中喜食酸甘。肝陰胃汁。枯槁殆盡。難任燥藥通關。胃屬陽土。宜涼宜潤。肝為剛髒。宜柔宜和。酸甘兩濟其陰。
烏梅肉 人參 鮮生地 阿膠 麥冬汁 生白芍
老年血氣漸衰。必得數日大便通爽。然後脕中納食無阻。此胃汁漸枯。已少胃氣下行之旨。噎癥萌矣。病乃操持太過。身中三陽。燔燥爍津所致。故餌藥未能全功。議用丹溪法。
麥冬汁 鮮生地汁 柏子仁汁 甜杏仁汁 黑芝麻汁 杜甦子汁 松子仁漿
勞心勞力經營。向老自衰。平日服餌桂附生姜三十年。病噎不食。下膈吐出。此在上焦之氣不化。津液不注于下。初病大便艱澀。按經雲。味過辛熱。肝陽有余。肺津胃液皆奪。為上燥。仿嘉言清燥法。
麥冬 麻仁 鮮生地 甜水梨 桑葉 石膏 生甘草
脈弦而小澀。食入脕痛格拒。必吐清涎。然後再納。視色蒼。眼筋紅黃。昔肥今瘦。雲是郁怒之傷。少火皆變壯火。氣滯痰聚日擁。清陽莫展。脕管窄隘。不能食物。噎膈漸至矣。法當苦以降之。辛以通之。佐以利痰清膈。莫以豆蔻沉香劫津可也。
川黃連 杏仁 桔梗 土栝蔞皮 半夏 橘紅 竹瀝 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