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益元气,生精血,复元神,补五脏。凡痘疮表散、起胀、灌浆、收靥,始终皆赖之。
黄 :固腠理,补元气,内托陷下皆用之。
当归:生血、养血,活血止血,痘疮赖以调血,凡虚者能补,滞者能行。欲其升散,当佐以川芎;欲其敛附,当佐以芍药。
熟地黄:痘疹之病,形质之病也,形质之本在精血。熟地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浓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浓之药。凡痘疮起发灌浆收敛之用,以参 配之,其功乃倍。且其得升、柴则能发散,得桂、附则能回阳,得参、 则入气分,得归、芍则入血分。今见痘家、伤寒家多不用此,岂亦古人之未之及耶?抑不知四物汤为何物耶?生地黄:凉血,行血,养血,治痘疮血热血燥,凡吐血衄血,痘疮红紫,及解毒药中皆宜用之。
芍药:可升可降,能清能敛,治痘疮血散不归,赖以收之使附气分。能泻肝脾之火,故止腹之热痛,亦能止汗。
川芎:能升能散,能引清气上行头角,以起头面之痘;能佐参、 以行阳分而解肌表之邪,此可为引导通行之使。但性多辛散,凡火在上而气虚者当避之。
白术:健脾利水,燥湿温中。能补气故能发痘,能固脾故能止泻。
甘草:味甘平,得土气之正,故能补中和中而兼达四脏,佐理阴阳。惟其甘和而润,故能解刚暴之毒,泻枯涸之火。
麦门冬:生津止渴,清肺滋阴,除烦热,解燥毒。痘疹阴虚而多火者宜之。
糯米:善滋脾胃,益中气,助血生浆,能制痘毒,不能内攻。
扁豆:健脾和中,养胃止呕。
柴胡:发散热邪,泻肝胆之火,解肌开表,退往来寒热。
升麻:升阳气,达肌表,散风寒,善走阳明。
防风:散风热,解表邪,举陷气,佐黄 能托里祛毒。
干葛:解肌清热,凉散表邪,故能止渴。
荆芥穗:解风热,消疮毒,利肌表,退肿清咽,亦散头目之风邪。
白芷散:风邪,逐寒湿,止头疼,除搔痒,化痈毒,善走阳明,故能起头面之痘,亦托肌肉之脓。
麻黄:阴寒沉滞之邪,非此不能散,亦痘家之要药,而人多畏之,由不能察也。
薄荷:散风热,清头目,能利咽喉,亦能解毒。
羌活散:肌表之毒风,利筋骨,走经铬,故能止周身之痛。
官桂:味甘辛,能养营解表,性温热,能暖血行经。凡痘疮营卫不充而见寒滞者,必用此以导达血气,且善行参、 、熟地之功。
附子:脾肾虚寒,元阳大亏,凡泄泻呕吐不能止,寒战厥逆不能除者,非此不可以益火之源。
生姜:辟恶气,散寒气,温中气,开脾胃,止呕吐之要药。若欲理中寒,止腹痛,则炮干姜尤胜。
陈皮:和脾胃,达阴阳,开痰行气,和胃消胀,可降可升。
山楂:消食快胃,解利宿滞,开导六腑,无辛香之耗,故可为参、术之导引。
木香:调诸气,和胃行滞止泻,除胸腹痛,亦能温中。若气虚烦热者不宜轻用。
丁香:暖胃逐寒,顺气止呕,且除腹痛寒滞者不可少也。
肉豆蔻:固肠温中,行滞止泻,中寒滑泄者最宜之。
茯苓:利水益脾去湿热,故能止泻除烦以通津液。
泽泻:利水下行,能去湿热以消肿,亦导诸药以降火。
木通:大利小水,善泄心与小肠之火,能使痘疮湿热之毒从小便而出。凡内热毒盛者宜之,若热退中虚者不可概用。
桔梗:性味轻浮,能载药上升,清火解毒,故治喉痹。
鼠粘子:性味清凉,能润肺散气,利咽退肿,欲解痘疹热毒,此不可缺。
紫草:味苦性寒,能凉血活血,制热邪,解痘毒,滑利大便。程氏曰:大抵凡下紫草,必下糯米五十粒以制其冷性,庶不损胃气而致泄泻,惟大热便秘者不必糯米也。
蝉蜕:散风清热疏邪气,故能解痘疮之毒风。
僵蚕:散风消痰解毒,尤利咽喉。
穿山甲:性窜而利,善通经脉,直达病所。凡痘有毒盛而郁遏不能出者,宜此达之,然必藉血气诸药为之主,而以此为佐引则可。
犀角:解心火及肝脾之火,凡痘中血热吐衄,及焦黑惊搐,烦躁不宁等证,皆可用之以解热毒。
蜂蜜:益脾生津润燥,可结痂亦可落痂。
朱砂:镇心气,除热毒,坠痰涎,安惊悸,定神魂,凡心经痘毒,及痰火上壅有余之证,皆宜用之。
琥珀:安神定志,利水镇惊。
玄参:能解血中之热,清游火,滋肝肺,除痘疹之热毒。
黄连:解诸热毒,泻心肝大肠之火。
滑石:甘凉下降,利水道,清解六阳之烦热。
石膏:清肃大寒,善降阳明之火,凡属阳明实热,而为头痛目肿,口疮咽痛,身热烦渴,狂躁便结者,非此不能解。
连翘:清三焦浮游之火,解痘疹痈疡之毒。
栀子:利小水,降脾肺膀胱之火,使从小便中出。
龙胆草:性寒而降,大清肝肾之火,上退眼目之赤痛,下清足膝之热肿。
黄芩:性味轻浮,能清肺金大肠之火。
大黄:通壅滞,逐瘀血,退热攻坚,非有大实证,则不可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