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斑痧疹瘪辨论丹瘴附

类别:子部 作者:清·陆廷珍 书名:六因条辨

    夫痧即是疹,疹即是痧,本属一类,因各处称名不同耳。如吴地称为痧子,浙人称为瘜子,川陕称为疹子,山东称为麻子是也。古人论斑为阳明热毒,点大而色鲜。疹为太阴风热,点细而色红。瘰为脾肺湿热,连片而红肿。更有丹者,心肺火毒,遍体红晕而兼斑疹也。瘖者,肺胃湿热,粒如水晶,不甚稠密也。然考诸方书,斑也、疹也、丹也、瘰也,不外心脾肺胃之热毒。或斑中兼疹,疹中兼丹,丹中兼瘰,总无一种独发之理。然疹与瘰发,则搔痒无度,每兼腹痛。惟瘜系肺胃湿热,只在气分,蒸逼随汗外泄而成,本属气虚,理宜清气,近时医辈,竟以治痧之法治瘖,谬之甚焉。殊不知斑、痧、疹、瘰,皆由风热湿火蕴郁而成,非发不愈,故用疏透。至瘖则湿从热化,气随汗泄,故宜清气。若见瘖而更以疏泄透汗,则气液外泄,热势反增。曾见汗泄一次,瘖发一身,医为未尽,再汗再瘖。一汗一瘖,蔓延无已,竟有不死不体之弊。吁!医说有理,病听欣然,一旦气脱,亦不过付之数与命,谁言医之咎耶?总之,斑宜清化,勿宜提透,痧宜透泄,勿宜温散;瘖宜清气,勿宜壅遏,丹宜化毒,勿宜温散,瘖宜清气,勿宜疏散,斯为治法之大要。至于经常权变,神而明之,存乎其神焉。


如果你对六因条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六因条辨》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