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十二、各症方药

类别:子部 作者:明·薛己 书名:内科摘要

    四物汤 治肝脾肾血虚发热,或日晡热甚,头目不清,或烦躁不寐,胸膈作胀,或胁作痛,宜用此汤。若脾气虚而不能生血,宜用四君子汤。若脾气郁而虚,宜用归脾汤。若肾水涸而不能生肝血,宜用六味丸。

    当归 熟地黄(各三钱) 芍药(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四物汤 即前方加白术、茯苓、柴胡、丹皮。

    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进;或肢体肿胀,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虚痞,痰嗽吞酸。若因脾胃虚寒而致,宜香砂六君子;若因脾经郁结而致,宜归脾汤。若因肝木侮脾胃而致,宜用六君加木香、芍药;若命门火虚而致,宜用八味丸。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

    异功散 治久咳不已,或腹满少食,或面肿气逆。又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等症。即前方加陈皮。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加半夏、陈皮。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久患疟、痢。若见内热,或饮食难化作酸,乃属虚火,须加炮姜。其功甚速。

    香砂六君子汤 即前方加香附、藿香、砂仁。

    人参理中汤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去后无度,或呕吐腹痛,或饮食难化,胸膈不利,或疟疾中气虚损,久不能愈,或中气虚弱,痰气不利,口舌生疮。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中气虚寒而患前症,又治入房腹痛,手足逆冷,或犯寒气,或食冷物。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 各等分

    上每服五、七钱,或一两,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手足厥冷,饮食不入,或肠鸣切痛,呕逆吐泻。即前方加附子等分,照前服。

    八珍汤 治气血虚弱,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或不时寒热,眩晕昏愦,或大便不实,小便赤淋,或饮食少思,小腹胀痛等症。即四物、四君合方。

    十全大补汤 即八珍加黄 、肉桂,治症同前。又治遗精,白浊,自汗,盗汗;或内热、晡热、潮热、发热;或口干作渴,喉痛舌裂;或胸乳膨胀,胁肋作痛;或脐腹阴冷,便溺余滴;或头颈时痛,眩晕目花;或心神不宁,寤而不寐;或形容不充,肢体作痛;或鼻吸气冷,急趋气促。此皆是无根虚火,但服此药,诸症悉退。

    人参养荣汤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黄短气,食少作泻。若气血虚而变见诸症,莫能名状,勿论其病,勿论其脉,但用此汤,其病悉退。

    白芍药(一钱五分) 人参 陈皮 黄 (蜜炙) 桂心 当归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 五味子(炒杵) 茯苓(各七分半) 远志(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当归补血汤 治气血俱虚,肌热恶寒,面目赤色,烦渴引饮,脉洪大而虚,重按似无。此脉虚血虚也。此病多有得于饥饱劳役者。

    黄 (炙,一两) 当归(二钱,酒制)

    上水煎服。

    当归六黄汤

    当归 黄 (炒)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钱) 黄芩 黄连 黄柏(各炒焦,五分)

    上水煎服。

    独参汤 治一切失血,恶寒发热,作渴烦躁。盖血生于气,故血脱补气,阳生阴长之理也。

    人参(二两)

    上枣十枚,水煎服。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或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大便不调;或肢体重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或思虑伤脾而患疟、痢。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黄 龙眼肉 酸枣仁(各二钱) 远志(一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当归(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

    加味归脾汤 即前方加柴胡、山栀。

    加减八味丸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即六味丸加肉桂一两。

    六味丸(一名地黄丸,一名肾气丸。)

    治肾经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秘,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燥舌痛,齿牙不固,腰腿痿软,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音,水泛为痰,血虚发热等症。其功不能尽述。

    熟地黄(八两,杵膏)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上各另为末,和地黄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汤下。

    八味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脐腹疼痛,夜多漩溺等症。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余方见下卷。


如果你对内科摘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内科摘要》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