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辨脈

類別︰子部 作者︰金•李杲 書名︰內外傷辨

    古人以脈上辨內外傷于人迎氣口,人迎脈大于氣口為外傷,氣口脈大于人迎為內傷。此辨固是,但其說有所未盡耳。外感風寒,皆有余之證,是從前客邪來也,其病必見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陽二十五度。內傷飲食及飲食不節,勞役過甚,皆不足之病也,必見于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陰二十五度。故外感寒邪,則獨左寸人迎脈浮緊,按之洪大;緊者、急甚于弦,是足太陽寒水之脈,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見手少陰心火之脈,丁與壬合,內顯洪大,乃傷寒脈也。若外感風邪,則人迎脈緩,而大于氣口一倍,或二倍、三倍。內傷飲食,則右寸氣口脈大于人迎一倍,傷之重者,過在少陰則兩倍,太陰則三倍,此內傷飲食之脈。若飲食不節,勞役過甚,則心脈變見于氣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挾心火之勢亦來搏肺,經雲︰侮所不勝,寡于畏者是也。故氣口脈急大而澀數,時一代而澀也。澀者,肺之本脈;代者,元氣不相接。脾胃不及之脈,洪大而數者,心脈刑肺也;急者,肝木挾心火而反克肺金也。若不甚勞役,惟右關脾脈大而數,謂獨大于五脈,數中顯緩時一代也。如飲食不節,寒溫失所,則先右關胃脈損弱,甚則隱而不見,惟內顯脾脈之大數微緩時一代也。宿食不消,則獨右關脈沉而滑。經雲,脈滑者,有宿食也。

    以此辨之,豈不明白易見乎。但恐山野間卒無醫者,何以診候,故復說病證以辨之。


如果你對內外傷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內外傷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