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分治部上(痈疽) 腹部

类别:子部 作者:清·祁坤 书名:外科大成

    经络 与胸博同。

    幽痈 生脐上七寸。形如鹅子。痛引两膈。发战切牙。灸筑宾穴二七壮。

    吓痈 生脐上四寸。一名胃疽。微肿不赤。内坚如石。先寒后热。走痛引脐。欲吐不吐。甚则咳嗽脓痰。脉浮大面赤者。不治。灸曲池穴七壮。毒偏左灸右。毒偏右灸左。

    冲疽 生脐上二寸。由心火炽盛。流入肾经。宜大补。不应者。不治。

    脐痈 生于脐。大如瓜。突如瘤。属任脉与胃经。此由心经积热流入大小肠也。然脐为神门。禁用针灸。

    矧痈舍于内。惟叶攻之。勿脓为上。宜会脓散。痛加乳香。更宜蜡矾丸多服之。脐内出脓。四围坚硬。出血水者。不治。灸阴谷穴七壮。筑宾穴二七壮。

    小腹疽 生脐下。一寸五分为气海。二寸为丹田。三寸为关元。俱为小腹疽。横广肿痛引背。由七情火郁而成。灸箕门穴七壮。

    腹皮痈 生于腹。隐于皮里膜外。由膏粱火郁所致。其右关脉洪数而腹痛甚是也。壮者贵金丸下之。

    发肚 生于肚。及手肚足肚。宜内托散加槟榔、木瓜、苍术。肿甚者加桑白皮、姜皮、茯苓皮、五加皮、大腹皮。喘者加苏子、萝卜子、白芥子、葶苈子、车前子。

    缓疽 生小腹之侧。坚硬如石。数月不溃。寒热食少。肌体 羸。由脾经积滞而成。亦寒痈例也。

    按上诸症。始终宜固胃气。壮元气。使根本坚固。以行经活血药佐之。令诸脏腑有所禀而邪自退矣。

    如初起肿硬。皮肉不变。心烦呕哕。脉沉而实者。当疏其内以绝其源。用内疏黄连汤利之。 肿作痛。邪气实也。宜卫生散。外以隔蒜灸之。次用托里散。脉迟紧。其脓未成。用四君子汤。加川芎、当归、枳壳、白芷。或托里散。脉洪数。其脓已成。用托里消毒散。脓成而不溃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温之。脓成胀痛者。卧针取之。

    因误行汗下。以致肿而不溃。溃而不敛者。十全大补汤。加干姜、大附子以救之。

    已溃而朝寒暮热。气血虚也。食少作泻。脾肾虚也。胸痞痰涌。脾肺虚也。俱用六君子汤。加当归、黄 。候诸症退。换十全大补汤调理。

    针孔脓KT 不利。毒气内攻也。唇舌青黑。脏腑坏也。不治。疮口微脓如蟹吐沫者。此内溃透膜也。不治。

    脐腹小肿大痛者。乃下焦蓄血症也。脉在左手。以四物汤加穿山甲酒煎。加童便服之。壮实者。用桃仁承气汤下之自愈。慎用干漆 砂等药。

    一人腹患流注。肿硬不溃。脉弱时呕。此阳气虚弱胃气虚寒也。法当温补。反用败毒等药。以致身热脉微。予曰。身热而脉静。脱血而脉实。汗后而脉燥者。皆逆候也。不治。后果殁。

    小儿初生。旬日。脐忽虚浮赤肿者。用大黄 牡蛎(等分) 朴硝(不拘)

    为末。用田螺浸水调敷。小便下白。即愈。

    一用荆芥煎汤洗之。以煨葱伏地气贴之。即消。

    脐风湿肿。用蜂房烧灰掺之。

    脐湿。用当归烧灰为末掺之。或青蛤散。(见三卷面部)


如果你对外科大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外科大成》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