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分治部上(痈疽) 膝部

类别:子部 作者:清·祁坤 书名:外科大成

    经络 经曰。肉之小会为溪。溪者。二肘二膝四腕也。又曰。脾病在溪。又曰。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膝。诸筋皆属于节。筋病皆属于节。又属乎肝也。筋病无多食酸。忌用风药。诸痈发于节而相应者。不治。(应为内发透外也)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阳为诸节之背阴为诸节 间也)

    疽 发于膝。灵枢云。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而坚。勿石。石之者死。柔之者生。

    膝痈 膝盖肿痛也。初起。用卫生散加牛膝。或用加味二妙散。

    膝眼风 膝之两傍有穴。名鬼眼穴。初起肿痛如锥。寒热偏剧。宜绀珠丹和之。

    鹤膝风 两膝内外皆肿。寒热间作。痛如虎咬。股渐细而膝愈大是也。属足少阳阳明二经。初宜绀珠丹汗之。外以玉龙膏酒调敷之。以住痛回阳。如汗后肿痛不减。阴寒深伏也。大防风汤温之。或加乳香以住痛舒筋。灸膝眼穴二七壮。甚者见青筋。痛引足心。灸三阴交穴二七壮。待膝伸直为止。再甚者。则于膝顶上灸七壮。乃秘穴也。

    游膝风 只一膝痛引上下为异耳。发微热。不甚肿。初宜绀珠丹汗之。

    石疽 肿不变色。漫肿疼痛。坚硬如石。此寒气之肿也。或捣生商陆根。加盐少许敷之。

    缓疽 其热缓慢。积日不溃。久乃黯紫。皮肉俱烂。二症俱宜温补。

    按上诸症。虽云肿有浅深。感有轻重。其所受皆因真气虚而邪气得以深袭之也。故附骨疽、鹤膝风等症。由肾虚者多有之。前人用附子者。为温补肾气。又能行药势以散寒邪也。亦有体虚露卧。为冷气所袭者。则不能转侧。乍热而无汗。按之其痛应骨。为贼风所伤者。则不甚热而恶寒。不时汗出。熨之而痛少止。俱服大防风汤。敷玉龙膏可愈。如失治。则变挛曲偏枯之败症矣。又两膝肿痛而腿筋弛长者。由阴虚湿热所乘也。主以六味丸。佐以八珍汤加牛膝、杜仲。间以补中益气汤。又脾胃虚者。以补中益气汤。若精涸口干。中气不足也。加五味子。头晕头痛。阳气不升也。加蔓荆子。肝肾伤者则形瘦嗜卧。寝息发热。痰盛作渴。小便频数。五脏虚损也。俱宜六味地黄汤。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无力。头晕吐痰。肾气冷败也。俱宜八味地黄丸。脓成及溃后畏寒憎寒者。阳气虚也。水清稀不生肌肉者。气血虚也。虚热往来有时而动者。无根虚火也。俱宜十全大补汤。

    按上三汤。俱佐以大防风汤为要。再如食少腹胀。脾胃虚也。四君子汤。面色痿黄。脾胃弱也。六君子汤。发热晡热。阴血虚也。四物加参、 、白术。发热大渴而不欲近衣。面目赤色。脉大而虚者。血虚发燥也。当归补血汤。

    委中毒 生膝后折纹中。坚硬如石。微肿微红。由胆经积热流入膀胱也。治缓则筋缩而成废疾。宜刺委中穴筋上。出紫黑血。又宜服逐瘀活血等药。候瘀血下。自消。

    上水鱼 生折纹之侧。结长核如鱼。作肿痛。宜用针乱刺核上。出其恶血。再以活瘀之药敷之。

    加味二妙散 治膝肿初起者。

    黄柏(七分) 苍术 归尾 赤芍 桃仁 南星 牛膝 胆草(各一钱) 黄芩 连翘 羌活(各五分) 红花 木通 甘草(各三分) 金银花(二钱)

    用水二钟。煎八分。加姜汁二匙。食前服。

    药酒方 治鹤膝等风。

    松节(二两) 青风藤 虎胫骨 草乌(姜汁浸炒) 威灵仙 薏苡仁 杜仲 五加皮(黄连洗) 当归 牛膝 川芎 金银花 红花(各一两) 木瓜(八钱) 白芷 穿山甲 独活 没药 乳香(各五钱) 肥皂子仁(四两) 核桃仁(四两杵如泥)

    烧酒二十斤。黄蜡四两。入坛内。封口。重汤煮三炷香。取出埋土内三日。空心食前任服。核桃肉过口。

    五加皮酒方 治鹤膝等风。

    五加皮(八两) 当归(五两) 牛膝(四两) 无灰酒(一斗)

    煮三香。日二服。以醺为度。

    洗方 治鹤膝等风。

    蕲艾(半斤)

    水煎蒸洗。洗一次。消一分。

    神授卫生散 绀珠丹 回阳玉龙膏 大防风汤(见股部) 六味地黄丸 八珍汤 补中益气汤 八味地黄丸 十全大补汤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俱见首卷)


如果你对外科大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外科大成》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