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四诊正法 问证

类别:子部 作者:明 · 萧京 书名:轩岐救正论

    经曰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然后各切循其脉。又曰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作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形躯。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漉漉然时警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良工所失。不知病情。

    又曰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

    又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慎之至也。又云凡诊病者必问饮食起居。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真气。又云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诊寸口。何病能中。

    凡百病问其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气有余。乃气病而血不病也。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乃血病而气不病也。

    问其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昼则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也。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

    问其昼则恶寒。夜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分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也。当亟泻其阴。峻补其阳。

    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病名阴阳交变。阴阳交变者死矣。闭户塞牖。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甲乙经云所问病者问所思何也。所惧何也。所欲何也。所疑何也。问之要察阴阳之虚实。辨脏腑之寒热。疾病所生。不离阴阳脏腑寒热虚实。辨之分明。治无误矣。

    难经云问病欲得寒。欲见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温。不欲见人者病在脏也。

    东垣内外伤辨问其发热恶寒。寒热间作。蒸蒸燥热。发于肌肉之间者内伤也。发热恶寒。寒热并作。怫怫发热皮毛之上者外感也。问其口不知味。饮食不下。手足不和。两胁俱热者内伤证也。问其饮食知味。腹中和。二便如常。筋骨疼痛。不能动摇。非扶不起。外感证也。

    问其恶风居露地。大漫风起。却不知恶。惟恶窗隙些小贼风。是内伤证也。问其鼻流清涕。

    头痛自汗。间而有之。鼻中气短少气不足以息。怯不欲言。乃内伤证也。问其小便频数而不渴。初以劳役得之。食少小便黄赤。大便尝难。或涩或结。或虚。坐常有些少如痢非痢。或泻黄糜。或溏泄。或结而不通。皆内伤证也。问其心下痞。或胸中闭塞。如刀割之痛。二者亦互作而不并出。有时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痛。四肢不收。无力以动。而懒倦嗜卧。皆内伤证也。问其脐下相火之气。直上冲胸而不可遏。其气无息。甚则高喘。皆内伤证也。问其头痛。常常有之而不间者外伤也。问其痛积不移者血痛。走痛不常者气病也。问其痛处按之而已者虚病。按之而痛愈甚者实病。问其走注则为风。拘挛则为寒。烦渴则为暑。重涩则为湿。或好于善淫。或触于惊恐。或伤于饮食。或深居简出而受暑。皆为受病之因。所以贵于问也。

    女科产后先问坐草难易。恶露多少。饮食迟早。生子存亡。有形伤血伤之不同。补气补血之各异。饮食不节宜调中。生子不存宜开郁。问其所欲。以知其病。如欲热者知为寒。欲冷者知为热。如好静恶动者知其为虚。烦躁不宁者知其为实。恶食知伤食。恶风知伤风。好食甘为脾虚。好食辛为肺病。好食酸为肝病。好食咸为肾弱。嗜食苦为心病。此皆顺应而易治。

    若乃心病爱咸。肺伤欲苦。脾弱喜酸。肝病好辣。肾衰嗜甘。此为逆候。病轻必危。危者必死。治得其法。服药预防可回生。

    昔有人病喉痛。诸医不效。一医问其平日好食斑鸠。乃知鸠食半夏苗而贻毒。治以生姜愈。

    唐汝正治小儿风热。通身俱愈。惟头顶不痊。问其因乳母好热酒。知其贻毒本方。倍用葛根黄连而愈。


如果你对轩岐救正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轩岐救正论》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