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辨唇疔茧唇唇疳论

类别:子部 作者:清·高秉钧 书名:疡科心得集

    唇疔生于上下嘴唇,系脾胃两经火毒所致。初起如粟,或不痛,或痒甚,其形甚微,其毒极深,其色或赤或白;若唇口上下紫黑色者,根行甚急,不一日头面肿大,三、四日即不救。疔毒以愈小而愈横也。治宜急泄火毒,勿损其脾胃之气,毒易散矣。以蟾酥丸、犀角地黄汤主之。外用白雪丹入疮头,以膏盖贴,俟次日揭开,挤去毒血;如未透泄,再用再贴。

    又初时须细看腿湾委中穴,有紫黑筋,用长针刺破出血,其毒即泄。

    茧唇亦生于嘴唇。经云:唇本脾之外候。又云:脾之荣在唇。故燥则干,热则裂,风则,寒则揭。若肿起白皮皱裂如蚕茧状,故名茧唇也。或因思虑暴急,心火焦炽,传授脾经;或因醇酒浓味,积热伤脾,而肾水枯竭。须审其证之因,惟补肾水、生脾血,则燥自润,火自除,风自息,肿自消矣。归脾养荣汤主之;作渴者,早服加减八味丸,午服清凉甘露饮,以滋化源。若妇人患此,阴血衰少故也,四物逍遥散主之。

    又 唇疳,发于小儿嘴唇四旁,红赤无皮,不时燥裂。此由脾经湿热,或胃火积热上壅,小儿时以舌伸 ,以润其燥。以白芷、五倍子为末,掺之即愈。


如果你对疡科心得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疡科心得集》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