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內經》曰︰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謂陰脈搏手,其中別有陽脈也)。是為血氣和平,陽施而陰化也。蓋為人之夫婦,猶天地然。天地之道,陰陽和而後萬物育;夫婦之道,陰陽和而後男女生。是故欲求嗣者,先須調其婦之經脈,經脈既調則氣血和平,氣血和平則百病不生而樂乎有子矣。《脈經》曰︰診其手少陰之脈動甚者,妊子也。蓋手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故也。又腎為胞門子戶,尺中腎脈,按之不絕,當妊子也。又曰︰婦人妊娠一月之時,足厥陰脈養之;二月,足少陽脈養之;三月,手少陰脈養之;四月手少陽脈養之;五月,足太陰脈養之;六月,足陽明脈養之;七月,手太陰脈養之;八月,手陽明脈養之;九月,足少陰脈養之;十月,足太陽脈養之,是以諸經脈各養三十日也。若夫至期當養之經,虛實不調,則胎孕為之不安,甚則下血而墮矣。夫手足十二經,氣血盈虧不同,如手足厥陰太陽少氣多血,手足太陰少陰少血多氣,手足少陽氣多血少,手足陽明氣盛血多。安胎之法,宜各按月根據經,視其氣血虛實而調之,固無胎墮之患,其或感冒風寒,別生異證,又宜各按法而調治之。機要曰︰治胎產之病,當從厥陰經論之,毋犯胃氣及上二焦,謂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若發汗者,如傷寒下早之證。利大便者,則脈數已動于脾。利小便者,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制方之法,能不犯三禁,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皆醫者之繩墨也。其為妊娠之婦,早當絕去嗜欲,安養胎元,性宜靜而不宜躁,體宜動而不宜安,味宜涼而不宜熱,衣宜溫而不宜寒,毋久立,毋久坐,毋久行,毋久臥,又宜卻去一切肥甘、煎 油膩、辛辣咸酸、水果魚鱉、狐兔鴿雀之類,即無胎漏胎痛、胎動下血、子腫子癇等證,及橫產逆生、胎死腹中之患矣。丹溪曰︰難產之婦,皆是八、九十月內不能謹欲,以致氣血虛故也。傳曰︰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偏,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听淫聲,口不出傲言,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古所謂胎教也,妊娠之婦,可不慎歟。
附︰期嗣論
夫人欲求嗣,必先視其婦之經脈調否,其或未調,必以藥而調之,經脈既調,宜以人事副之,按其法而行之,庶不失其候也。訣雲︰三十時中兩日半,二十八九君須算,落紅滿地是佳期,金水過時空霍亂。霍亂之時枉費工,樹頭樹底覓殘紅,但解開花能結子,何愁丹桂不成叢。此蓋婦人月經方絕,金水才生,此時子官正開,乃受精結胎之候,妙合太和之時,過此佳期,則子宮閉而不受胎矣。然男女之分,各有要妙存焉。如月候方絕,一日三日五日交會者成男,二日四日六日交會者成女,過此則不孕矣。又雲︰陰血先至,陽精後沖,縱氣來乘,血開裹精,陰外陽內,則成坎卦之象而為男。若陽精先入,陰血後參,橫氣來助,精開裹血,陰內陽外,則成離卦之象而為女。……。
脈法
《脈經》曰︰婦人三部脈浮沉正等,按之無絕者,妊娠也。妊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妊娠四月,脈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生二子。又法︰得太陰脈為男,得太陽脈為女。又法︰左手沉實為男,右手浮大為女,左右手俱大生二男,大者如實狀。
又法︰左右尺俱浮(當作沉)為生二男,不爾則女作男生。左右尺俱沉(當作浮)為產二女,不爾則男作女生也。此男女兼形之說也。
婦人懷娠,脈離經而浮,設腹痛引腰脊,為欲生也。又法︰婦人欲生,其脈離經,半夜覺,日中即生也。懷娠六、七月,脈實大牢強弦緊者生,沉細者死。懷娠至六、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倚而墮,此非時孤漿預下故也。寸口脈洪而澀,洪則為氣,澀則為血,氣動丹田,其形則溫,澀在于下,胎冷若冰,陽氣胎活,陰氣必終(洪則為氣者生,澀則為血者死),欲別陰陽,其下必僵,假令陽經,蓄血若杯(陰為死胎,陽為蓄血)。問︰婦人雙胎,其一獨死,其一獨生,醫為下其死者,其病則愈,然後竟免軀,其脈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衛氣平調,榮氣緩舒,陽施陰化,精盛有余,陰陽俱盛,故知雙軀。今少陰微緊,血則濁凝,經養不周,胎則偏夭,少腹冷滿、膝臏疼痛,腰重起難,此為血理,若不早去,害母失胎。婦人經自斷而有軀,其脈反弦,恐其後必大下,不成胎也。(大下,謂大下血也。)
方法
丹溪曰︰婦人無子者,多由血少不能攝精,俗醫悉謂子宮虛冷,投以辛熱之藥,煎熬髒腑,血氣沸騰,禍不旋踵。
或服艾者,不知艾性至熱,入火灸則不行,入藥服則上行,多服則致毒,咎將誰執?
瘦怯婦人,子宮干澀,宜滋陰養血,四物加香附、黃芩之類。肥盛者,乃軀脂滿溢,閉塞子宮,宜行濕燥痰,南星、半夏、川芎、滑石、防風、羌活(一本有蒼術,無防風、羌活)或導痰湯之類。
墮胎乃血氣虛損,不能榮養胎元而自墮耳,猶枝枯則果落,干萎則花墜也。又因恚怒傷情,內火便動,亦能墮胎,猶風撼其木,人拊其枝也。火能銷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謂風冷傷于子髒,未得病情者也。大抵屬虛屬熱,二者又當視其輕重而治之。
一婦有胎即墜,其脈左大無力,重取則澀,乃血少也。以其妙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濃煎白術湯,調黃芩末一錢服之,至三四兩,得保全而生。
(以上丹溪方法凡四條)
固胎飲
熟地黃 歸身尾 人參 白芍藥 白術 川芎 陳皮 甘草桑樹上羊兒藤(七葉,圓者。愚恐當作如檢桑葉圓者,即俗名桑絡也,真桑寄生尤妙)
少加黃連、黃柏,入糯米五、七十粒,煎服。血虛不安者,加阿膠珠。胎氣痛者,加縮砂。
安胎飲 孕成之後,覺胎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疼,或飲食不美,宜服。或至五六個月,常服數帖甚好。
白術 當歸 白芍藥 熟地黃(各一錢) 人參 川芎 條黃芩陳皮(各半錢) 甘草 砂仁 紫甦(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安胎丸
白術 條芩 神曲(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粥丸,每服五十丸,清米湯下。蓋白術、條芩,乃安胎之聖藥也。
丹溪曰︰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無窮。茺蔚子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補也。故曰胎前無滯,產後無虛。
條芩、白術乃安胎之聖藥,俗以黃芩為寒而不用,反謂溫熱藥能養胎,殊不知胎孕宜清熱養血,使血循經而不妄行,乃能養胎。黃芩,必取細挺沉實者用之。
縮砂安胎,以其止痛行氣故也。(砂仁,非八、九個月內不宜多用。)
懷妊嗜物,乃一髒之虛,如受酸物,乃肝髒止能養胎而虛也。
胎動者,因火逼動胎,逆上作喘,急用條芩、香附之類。
胎漏,謂有胎而血漏下也,屬氣虛有熱,用四物湯加阿膠珠、白術、條芩、縮砂(炒),香附(炒黑),加糯米,白水煎服。
又方 治胎漏下血。
條芩(五錢) 白術(一兩) 砂仁(炒) 阿膠(炒成珠,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艾湯調服,水煎服亦可。
又方
枳殼(炒) 黃芩(各半兩) 白術(一兩) 水煎,食前溫服。
胎痛宜用 當歸地黃湯(良方)
當歸(一錢) 熟地黃(二錢)上細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心腹諸痛,凡妊婦偶有所傷,腹痛不安,或從高墮下,重物所壓,觸動胎元,痛不可忍及下血者,甚妙。(產寶)
砂仁不拘多少,和皮略炒,勿令十分焦黑,去皮取仁為末,熱酒調服。不飲酒者,米飲或艾湯、鹽湯皆可調服。如覺胎中熱,其胎即安矣。此方即驗,大抵妊婦不可缺此,常服安胎易產。
凡妊娠二、三個月,忽心痛 痛不安用。(產寶)
當歸(三錢) 阿膠(炒,二錢) 甘草(炙,二錢) 蔥白(四錢)
上細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盞,煎至一小盞,溫服。
凡妊婦四、五個月,忽心腹 痛。(產寶)
大棗(十四枚,炒令黑) 鹽(一錢,燒令赤)
上為末,取一撮許,酒調服之,立愈。
治妊娠心腹大痛,氣欲絕者。(產寶)
川芎 川歸 茯苓 制樸(各一兩)
上細切,作一服,用水三升,煎至一升,分二服,立飲而愈。
川芎散(產寶) 治婦素有冷氣沖心,如刀刺者。
川芎(一錢) 人參 吳茱萸(各半錢) 茯苓 桔梗(各四分) 當歸(一錢) 制樸(半錢) 芍藥(七分半)
枳殼 炙甘草(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稍熱服。
妊娠,腰痛如折,不能轉側。(產寶)
鹿角(半兩) 上以火燒令赤,酒淬,再燒再淬,以碎為度,細末,酒調服。
治妊娠腰腳腫痛。(產寶)
白茯苓 白術 干姜 甘草(炙,各一錢) 杏仁(三錢,去皮尖,研)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胎腫,謂有胎或手足或頭面通身浮腫者是也,屬濕多,或用山梔子一合炒,為末,米湯調下。丸服亦可。
惡阻,乃有孕而惡心、阻其飲食者是也,多從痰治,用二陳湯之類。又方︰以白術為丸服。(一曰︰肥人是痰,瘦人是熱。)
半夏茯苓湯 治惡阻不食,吐逆頭眩,四肢怠惰煩疼,惡寒自汗。
半夏(湯炮七次,通過心,姜汁拌,炒黃色) 生姜(各一錢) 茯苓(七分) 熟地黃 陳皮(去白) 桔梗 旋復花(無嗽不用) 人參 芍藥 甘草(炙) 川芎(各半錢) 上細切,水煎、空心服。《千金方》有紫甦、細辛各半錢。
(丹溪醫按)
一婦孕兩月,嘔吐頭眩,醫以參、術、川芎、陳皮、茯苓服之,愈重,脈弦,左為甚,此惡阻病,必怒氣所激,問之果然。肝氣既逆,又挾胎氣,參、術之補,大非所宜。以茯苓湯下抑青丸二十四粒,五服稍安,脈略數,口苦干,食即口酸,意其膈間滯氣未盡行,以川芎、陳皮、梔子、生姜、茯苓煎湯,下抑青丸十五粒而愈。但口酸易饑,此肝熱未平,以熱湯下抑青丸二十粒,愈後兩手脈平和,而右甚弱,其胎必墮。此時肝氣既平,可用參、術以防之,服一日而胎自墮矣。
參橘散(良方) 治妊娠三月內惡阻,吐逆不食。或心虛煩悶。
橘紅 茯苓(各一錢) 麥門冬 白術 濃樸(姜制) 甘草(炙,各半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竹茹一錢,或加人參一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小膠艾湯(良方) 治妊婦因顛僕挫跌,胎動不安,或胎搶上逼心,或腹痛血下。
阿膠(炒成珠,一兩) 艾葉(二兩)
《指迷方》加秦艽(一兩)
上細切,用水三升,煎至一升半,分三服。
膠艾湯 不問月數淺深,安胎極妙。
熟地黃 艾葉 當歸 甘草(炙) 川芎 阿膠(各半錢) 黃 (二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治妊娠下血不止,胎上沖心,四肢厥冷,悶僕欲死。(產寶)
阿膠(炒) 艾葉(各一兩) 竹茹(如拳大) 白砂蜜(二合)
上用水二升,煎至一升,入蜜更煎一二沸,分二服。
治妊娠下血,如月信來者。若致胞干,非特損子,亦能損母。(產寶)
熟地黃 干姜(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一日夜三、四服。
治胎孕無故下血,腹痛不可忍,或下黃汁如漆如水如豆汁者。(產寶)
野苧根(炒) 生銀(各一兩)
上用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去渣分作二服,不拘時服。
胎動沖心,煩悶欲死,安胎止痛。(產寶)
當歸(酒洗) 川芎 人參 阿膠(炒) 甘草(炙,各一兩) 蔥白(切,一升)
上用水七升,煎至三升,分三服。
妊娠,因舉重僕跌損傷,胎氣不安,或子死腹中。(產室)
川芎(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匕,連進三服,死胎即下。
治妊娠遺尿失禁。
白薇 白芍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調方寸匕,日三服。
子煩,妊娠苦煩悶不安。又曰︰心煩熱悶,謂之子煩。
麥門冬 茯苓 防風 知母(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入竹瀝一、二匙服。
犀角散 治子煩。
犀角屑 地骨皮 條芩 麥門冬 赤茯苓(各一錢) 甘草(半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入竹瀝一合,溫服。
當歸飲(良方) 治子煩。
當歸(一錢半) 川芎 阿膠珠 豆豉 桑寄生(各七分半) 蔥白(七睫)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竹瀝湯 治子煩。
竹瀝(一合) 防風 黃芩 麥門冬(各一錢) 白茯苓(一錢半)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入竹瀝,再煎數沸,溫服。
澤瀉散(產寶) 治妊娠氣壅,身體腹脅浮腫,喘急氣促,小便閉澀不利,謂之子滿。
澤瀉 桑白皮 枳殼(麩炒黃色) 檳榔 木通 赤茯苓(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四錢,加生姜五片,水一盞,煎八分,溫服。
(金匱)張仲景曰︰婦人本肌肉肥盛,頭舉身滿,今反羸瘦,頭舉中隆,胞系了戾,亦多致此病,但利小便即愈,宜服腎氣丸。蓋藥中有茯苓故也。地黃為君,功在補胞。
木通散(良方) 治妊娠身體浮腫,四肢脹急,小便不利,謂之子腫。
木通(一錢) 木香 訶子皮(各三分) 香薷(一錢) 枳殼(炒,半錢) 檳榔(半錢) 桑白皮(一錢) 條芩(半錢) 紫甦睫葉(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全生白術散(產寶) 治妊婦面目虛浮,肢體腫脹,名曰子腫。
白術(一兩) 生姜皮 大腹皮 陳皮 茯苓(各半兩)
《指迷方》用茯苓皮,多桑白皮,無術。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鯉魚湯(產寶) 治妊娠腹脹滿,或通身浮腫,小便不利,或胎死腹中,此方甚驗。
當歸 白芍藥(各一錢) 白茯苓(一錢半) 白術(二錢) 橘紅(半錢) 鯉魚(一尾,不拘大小)
上細切,作一服,將鯉魚去鱗腸,白水煮熟,去魚,用汁一盞半,生姜七片,煎至一盞,空心服,當見胎水下。如水去未盡,或胎死腹中,脹悶未除,再合一劑服之,水盡脹除為度。
紫甦飲(局方) 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
大腹皮 川芎 白芍藥 陳皮 紫甦葉 當歸(各六分) 人參 甘草(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蔥五睫,水煎服。
天仙藤散(產寶) 治妊娠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至膝,行步艱難,喘悶妨食。若水腫甚至足指間有黃水出者,謂之子氣。
天仙藤(洗淨略炒,即青木香藤也) 香附子(炒) 陳皮 甘草 烏藥 木香(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三錢,加生姜三片,紫甦五葉,水煎,日三服,腫消止藥。
安榮散(產寶) 治妊娠小便澀少,遂成淋瀝,謂之子淋。
麥門冬 通草 滑石 當歸 燈心草 甘草(各五錢) 人參 川芎(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麥門冬湯調下。此方恐滑石太重而滑胎,若胎臨月可用,若六七個月以前,俱不可輕用,宜去此味,或加梔子、 蓄、白榆之類最穩。瞿麥亦恐損胎,不可用也。
地膚子湯(錄驗) 治子淋,小便澀數。
地膚草(與芥菜相似,俗名白地芎) 車前子(各一錢) 知母(去毛炒) 黃芩赤茯苓 白芍藥 枳殼(麩炒黃色,各七分) 升麻 通草 甘草(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又方 治子淋。
地膚草(四兩)
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或新取地膚草,搗取自然汁服亦可。不獨治子淋,凡小便淋閉服之,無不效驗。
冬葵子散(外台) 治子淋,小腹疼痛,胎動不安。
冬葵子(炒) 柴胡(去蘆) 桑白皮 赤茯苓 赤芍藥 當歸(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姜三片,蔥白七寸,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車前散(外台) 治子淋,或小便不通,下焦有熱。
檳榔 木通 陳皮(去白) 赤茯苓 車前子 赤芍藥 當歸 滑石 石葦(炙,去毛)
上各等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忘憂散(外台) 治妊娠心經蘊熱,小便赤澀不利,淋瀝作痛。
琥珀(不拘多少) 萱草根(一握)
上以琥珀研為細末,每服半錢,濃煎服。
葛根湯(局方) 治妊娠臨月,忽發風痙,悶亂不省人事,吐逆眩倒,少時醒後復發,謂之子癇。
貝丹(去心) 葛根 牡丹皮 防己 防風 當歸 川芎 桂心(熬) 白茯苓 澤瀉(各半錢) 甘草(炙,二分半) 獨活 石膏 人參(各半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日三服。其貝母令人易產,未臨月者以升麻代之,忌菘菜。
防己湯(局方) 治妊娠中風口噤,四肢強直,角弓反張。
防己(五錢) 羌活(一錢半)
上為細末,別用黑豆一合炒焦黑,投好酒中,沸定去豆,調藥末, 開口灌之,稍醒再灌,有效。
消風散(局方) 治妊娠頭旋目眩,視物不見,腮頰腫核。
石膏(煨) 甘菊花(去萼) 防風(去蘆) 荊芥穗 羌活 羚羊角(鎊) 川芎 大豆黃卷(炒) 當歸(酒浸洗) 白芷(各半錢) 甘草(二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加芽茶半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食後溫服。
天門冬飲(局方) 治妊娠外感風寒,久嗽不已,謂之子嗽。
天門冬 紫菀茸 知母(去毛,酒洗) 桑白皮(蜜炙,各一錢) 五味子 桔梗(去蘆,各半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嗽血者,加阿膠半錢。大便澀者,加苦葶藶子半錢。
百合散(局方) 治妊娠咳嗽心煩,不欲飲食。
百合 紫菀茸 麥門冬 桔梗(去蘆) 桑白皮(各一錢) 甘草(半錢) 竹茹(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入蜜半匙,再煎二、三沸,去渣溫服。
八味丸(金匱) 治妊娠小便不通,名日轉胞,亦治子淋。
此腎氣丸加桂心、附子炮各一兩是也。
參術飲(丹溪) 治妊娠轉胞。
四物湯加 人參 白術 半夏(湯泡透) 陳皮 甘草上細切,加姜,水煎服。
丹溪曰︰轉胞之證,胎婦之稟受弱者,憂悶多者,性躁急者,食味濃者,庸或有之。古方皆用滑利藥,鮮有應效。
因思胞不自轉,為胎所壓轉在一邊,胞系了戾不通耳。胎若舉起居于其中,胞系自疏,水道自利。夫胎之墜下,必有其由。吳宅寵人患此,兩手脈似澀,重按似弦,左稍和。予曰︰此得之憂患,澀為血少氣多,則胎氣弱而不能舉,弦為有飲,血少則胎弱,氣多有飲,中焦不清而隘,則胞知所避而就下。乃以以上藥與服,隨以指探喉中,吐出藥汁,候少頃氣定,又與之,次早亦然,至八帖安。猶恐此法偶中,後又治數人,亦效。
安胎散(良方) 治妊娠胎寒腹痛,胎熱多驚,舉動腰痛,腹滿胞急,卒有所下,或因頓僕閃肭,或食毒物,或感冒時疾,寒熱往來,致傷胎藏,並皆治之。
川芎 枳殼(麩炒黃,各錢半) 熟地黃(三錢) 糯米(一合)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更加金銀三五錢,同煎至一盞,溫服。
如聖散(產寶) 治妊娠腹痛,胎動不安。
鯉魚皮 當歸 熟地黃 阿膠(炒成珠) 白芍藥 川芎 川續斷(酒浸) 甘草(炙,各等分)
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苧麻根半錢許,煎至一盞,溫服。一方加干姜、竹茹,無續斷。
加味四物湯(良方) 治妊娠下血不止。
本方加艾葉(三十片) 阿膠珠(一錢)
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烏梅肉少許,同煎至一盞,熱服,連進三、四服即止。
苧根湯(良方) 止血安胎。
野苧(二兩,炒)
用酒水各一盞,入金銀,同煎至一盞,溫服。
桑寄生散(良方) 治妊娠下血不止,胎動不安。
桑寄生 川歸 川續斷 川芎 香附子 阿膠(炒) 茯神 白術 人參 甘草(各半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羚羊角散(良方) 治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筋脈攣急,言語蹇澀,痰涎壅盛,或時發搐,不省人事,謂之子癇。
羚羊角(鎊) 獨活 酸棗仁(炒) 五加皮(各八分) 薏苡仁 防風 當歸 川芎 茯神 杏仁(各四分) 木香甘草(各二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歸涼節命散(產寶) 治妊娠面赤,口苦舌干,心煩腹脹等證。
川芎 苧根 白芍藥 麥門冬 川歸 白術 糯米 荊芥穗 甘草(各半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入蜜一匙服。
白扁豆散 治妊娠誤服草藥及諸般毒藥毒物。
白扁豆(生去皮)
上為細末,清米飲調方寸匕,神效。
芎 補中湯(良方) 養新血,去瘀血,補虛扶危。
阿膠珠 五味子 干姜(各四分) 黃 (蜜炙) 川歸(酒浸) 白術川芎 赤芍藥(各七分) 人參 杜仲(炒) 甘草(炙,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後有一方,名同,多木香,治小產。
當歸芍藥湯(局方) 治妊娠下痢赤白,腹中 痛。
白芍藥(一錢) 當歸 白茯苓 澤瀉 白術 條芩(各半錢) 甘草 黃連 木香 檳榔(各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如白痢腹痛甚者,恐有寒也,去芩、連,加干姜三分。
芎術香連丸(產寶) 治證同前。
阿膠珠 白術(各五錢) 乳香 木香(各二錢半) 枳殼(麩炒) 干姜(炮各二錢) 黃連(一兩,茱萸同炒)
砂仁(炒) 川芎(各五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治妊娠泄瀉,兩脅虛鳴,臍下冷痛,由食瓜果生冷等物及當風取涼所致者。(產寶)
訶子皮(煨) 白術(各一錢) 陳皮 良姜(炒) 木香 白芍藥(酒炒) 炙甘草(各半錢) 肉豆蔻(面裹煨,半錢)
上細切,加生姜五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芎甦散(產寶) 治妊娠外感風寒,渾身壯熱,頭目眩運。
紫甦葉 川芎 白芍藥 白術 麥門冬 陳皮 干葛(各六分) 甘草(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蔥白三寸,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候。
升麻六物湯(良方) 治妊娠六七個月,傷寒壯熱,或發赤斑,變異溺血。
升麻(三錢) 梔子 杏仁 大青草 黃芩 甘草(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蔥白三寸,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妊娠傷寒,百節疼痛,壯熱。不急治,即落胎。(活人)
柴胡 干葛 知母 石膏(各六錢) 大青(八錢) 梔子(一兩) 升麻(八錢) 蔥白(十四睫)
上細切,用水七盞,煎至三盞半,分四服。
傷寒安胎。(活人)
白術 黃芩(各等分,新瓦上炒令香)
上細切,每服三錢,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治妊娠傷寒。(活人)
柴胡(一錢) 前胡 當歸(各七分) 人參(四分) 芍藥 生地黃(各六分) 甘草(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蔥白三睫,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催生散(產寶) 治妊娠傷寒熱病,胎死腹中,身冷唇青,不能自出。
蒼術(一錢) 桔梗(半錢) 橘紅(三分) 白芷 桂心(去皮) 甘草(炙,各一分半) 當歸(酒洗) 干姜(炮) 濃樸 芍藥 半夏(炮透) 川芎 枳殼(炒,各二分半) 南木香 杏仁(炒,另研,各一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煎至一盞,溫服。未下,再進一服。
治妊娠咳嗽(產寶)
紫菀茸 麥門冬(各一錢半) 桑白皮(蜜炙) 杏仁(炒去皮尖,研) 炙甘草(各二分半) 桔梗(去蘆,炒,三分)
上細切,加生姜三片,竹茹一塊彈子大,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入白蜜一蛤殼許,再煎數沸,溫服。
妊娠痰嗽見紅。(產寶)
歸身 熟地黃 天門冬 麥門冬 紫菀(各半錢) 桑白皮(蜜炙)
杏仁 炙甘草 桔梗 片黃芩 五味子 阿膠(炒成珠,各二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痰盛加竹茹一團,水煎,入小薊汁同服。
小產後下血不止。(錄驗)
人參 黃 當歸 白術 白芍藥 艾葉 甘草(炙) 阿膠(炒) 川芎 青皮 香附 砂仁上各等分,白水煎服。
小產後心腹疼痛。(錄驗)
當歸 川芎 熟地黃 白芍藥(各一錢) 玄胡索(七分) 桃仁(去皮尖,研細) 紅花(各三分) 香附子 青皮(炒黑) 澤蘭 牡丹皮(各半錢)
上細切,水一盞半,入童便、酒各半盞,煎至一盞,溫服。
安榮湯(產寶) 治胎氣不固,時常小產,宜預服此,以固胎元。
四物湯加阿膠珠、香附子、白術、條芩、砂仁、糯米、桑寄生,白水煎服。
治兒在腹中叫哭。(產寶)
又方 用黃連三五錢,濃煎汁,時時呷下自止。(產寶)
束胎丸(丹溪) 至七、八個月內服之。
黃芩(炒。夏一兩,春秋七錢,冬五錢) 白術(二兩) 茯苓(七錢半) 陳皮(三兩,不見火)
上為細末,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
達生散(丹溪) 孕至七、八個月內,服十數帖甚好,易產腹少痛。
大腹皮(原本三錢,恐太多,今用一錢,先扯撥令淨,用酒洗,曬干,再用烏豆汁洗淨方可用,恐鴆毒害人)。
人參 陳皮 紫甦(連睫葉,各半錢) 白芍藥 白術 當歸(各一錢) 甘草(炙,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外入黃楊腦七個(食少胎瘦者不須用),蔥五睫。
夏,加黃芩、黃連、五味子。春,加川芎、防風。秋,加澤瀉。冬,加砂仁。或通加枳殼、砂仁。胎動不安,加金銀三五錢,野苧麻根一錢。氣上逼心,加紫甦、地黃。性急,加柴胡。多愁,加黃芩佐之。
食少,加砂仁、神曲。渴,加麥門冬、黃芩。能食,倍加黃楊腦(此物能瘦胎不長)。有痰,加半夏、黃芩。
臨月用以養胎方(丹溪)
當歸 川芎 黃芩 陳皮 白術 香附(各一錢) 白芷(半錢) 甘草(二分)
上細切,水煎,調益元散一錢服。虛者,加人參七分。
催生散(丹溪)
白芷(炒焦黑) 百草霜 白滑百(各等分)
上為細末,煎芎歸湯調下二、三錢。
紅莧菜及馬齒莧俱能墮胎,妊婦切忌。臨產用以催生,煮食亦效。(丹溪)
難產多是氣血虛,亦有氣血凝滯而不能轉運者,亦有因八、九個月內不能謹欲者。(丹溪)
難產多見于安逸郁悶之人,富貴奉養之婦,其貧賤者未之有也。古方瘦胎飲,本為湖陽公主設,蓋以其奉養濃而氣實,故為此方以耗其氣,使氣血和平而易產耳,非至論也。(丹溪)
金匱當歸散(仲景) 安胎養血清熱,孕婦時常宜服。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術 條芩(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或湯調服。
金液丸(良方) 治橫生倒產。
飛生毛(火燒,腋下毛尤佳) 血余(無病女人發, 灰) 公母羊糞(以上各半錢,燒灰) 伏龍肝(一錢) 黑鉛(三錢,用小銚子火上熔,投水銀半錢,急攪,結成砂子,傾出細研)。
上為細末,用粽子尖為丸,如綠豆大,遇難產,以順流水送下五丸,兒身自順而正產,子母俱活矣。
催生鉛丹(良方) 治橫生逆產。
如神丹 治難產。
用巴豆三枚,萆麻子七枚(各去殼),研入射香少許,捏作餅子貼臍。
詩曰︰巴三萆七脫衣裳,細研如泥入射香,捏作彈丸臍下貼,須臾子母便分張。
催生如聖散(產寶) 用黃蜀葵子(不拘多少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如不飲酒,熱湯調亦可。或以蜀葵花焙干,熱酒調下一錢,亦效。
詩曰︰黃葵子炒百余粒,研爛酒調濟窘急,若還臨危難產時,免得全家俱哭泣。
香桂散(產寶) 下死胎。
射香(半錢,另研) 官桂(三錢,為末)
上件和勻,作一服,溫酒調下,須臾即下。
來甦散 治孕婦欲產未產之時,忽然暈悶,不省人事。
木香(不見火) 神曲(炒) 陳皮(去白) 麥 (炒) 黃 (去蘆)
生姜(切碎,炒黑) 阿膠(炒成珠) 白芍藥(各半錢) 糯米(半合) 苧根(一錢) 甘草(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 開口灌下。未醒,再煎一服,連接灌之,即甦。
霹靂奪命丹(產寶) 治臨產未產之時,目翻口噤,面黑唇青,口中沃沫,子母俱殞,命在須臾,若兩臉微紅,子死母活,急用此藥救之。
蛇蛻(一條,瓶中 ) 千里馬(路上左足草鞋一只,燒灰,一錢) 金銀箔(各七片) 發灰(一錢) 蠶蛻紙(燒灰一錢) 乳香(五錢另研) 黑鉛(一錢半,用水銀七分半,炒成砂)
上共為細末,以 豬心血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倒流水送下。如灌不下,化開灌之。……。
無憂散(產寶) 治分娩難產,及胞衣不下等證。孕婦臨月,預服此藥,日進二服,則子易生而胞易落也。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藥(各七分) 木香(不見火) 甘草(各五分)
枳殼(麩炒黃色) 乳香(各一錢) 血余灰(四分)
上為細末,分作二服,水一盞,煎八分,濾去渣,溫服,不拘時。
催生奪命如神丹(產寶)
牡丹皮 枳殼(麩炒) 赤芍藥(各一錢) 蛇蛻(二錢) 青皮 阿膠珠甘草(炙) 五加皮 芸台子 貫眾 馬鳴蛻(炙焦,各半錢) 花蕊石(火 ,半錢) 乳香(一錢,另研)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臨產細嚼一丸,棗湯送下,未產小頃,又嚼一丸,以產為度。
芎歸湯(一名佛手散,良方) 治妊娠因事跌僕,子死腹中,惡露妄下,疼痛不已,口噤欲絕。用此藥探之,若子死腹中,立便遂下,若腹痛隨止,子母俱安。又治臨產難生,胞衣不下,及產後血暈,不省人事,狀如中風,血崩惡露不止,腹中血刺 痛,血滯浮腫,入心經,語言顛倒,……血風相搏,身熱頭痛,或似瘧非瘧,一切胎前產後危急野狼狽垂死等證,並皆治之。
當歸(酒洗去蘆,一兩) 川芎(七錢)
上細切,分作四服,每服用水一盞,煎水將干,投酒一盞半,煎五七沸,溫服。如口噤, 開灌之,如人行五里許,再灌,盡此四服便省,立產神驗。
奪命丹(產寶) 治胞衣不下。蓋兒之初生,惡血流入衣中,衣為血所脹塞,故不得下,須臾沖上逼心即死,急服此藥。
黑附子(半兩,炒) 牡丹皮(一兩) 干漆(二錢半,研細,炒煙盡為度)
上為細末,用米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煮成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溫酒下。
黑龍丹(產寶) 治難產及胞衣不下,血迷血暈等證。
當歸 五靈脂 川芎 良姜 生地黃(以上各二錢,細切,入雞子殼內,紙筋鹽泥固濟,火 ,入後藥。) 百草霜(一兩) 硫黃 乳香(各二錢) 琥珀 花蕊石(各一錢)
上件連前藥共為細末,酒米糊為丸,如彈子大。如用時,將一二丸仍用火 紅為末,以童子小便合酒調灌下,垂死者灌三四丸即活,其功不可盡述。
一方(產寶) 治胞衣不下。
川牛膝(二錢) 當歸(一錢半) 木通(三錢) 滑石(四錢半) 黃葵子(二錢半)
上用水煎,連進三四服,立下。
枳殼散(局方) 妊娠八、九個月內,胎氣壅滿,常宜服之,滑胎易產,安和子髒,益血舒氣。
枳殼(五兩,麩炒黃色) 粉甘草(炙,一兩半) 香附子(一兩,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沸湯點服,日進三服。一方加糯米炒同為末,白湯點服。令兒易產,初生胎氣微黑,百日後肥白,此為古方之冠。若妊婦稍弱者,單衣恐胎寒腹痛,胎弱多驚,于內加當歸一兩,木香半兩不見火,如此用之,則陽不致強,陰不致弱,二氣調和,有益胎嗣。
自妊娠初得,以至臨月,藥石禁忌歌(產寶)
歌曰︰ 斑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與天雄,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連蜈蚣,三稜代赭芫花射,大戟蛇蛻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干姜蟹甲爪, 砂干漆兼桃仁,地膽茅根莫用好。
飲食禁忌(局方)
雞肉合糯米食,令子生寸白蟲。食犬肉,令子無聲。魚鯉同雞子食,令子生疳蝕瘡。食兔肉,令子缺唇。食羊肝,令子多厄難。食鱉肉,令子項短縮頭。鴨子與桑椹同食,令子倒生心寒。鮮魚同田雞食,令子喑啞。雀肉同豆醬食,令子面生雀卵斑點。……。食冰漿,令絕產。……。食茨菇,消胎氣。食驢馬肉,過月難產。豆醬合霍菜食,墮胎。
食山羊肉,令子多病。食鰍鱔無鱗魚,難產。食諸般菌,生子驚風而夭。食雀腦,令子患雀目。勿妄服湯藥,勿妄亂針灸,勿過飲酒漿,勿舉重登高陟險,心有大驚,子必癲癇。勿多睡臥,須時時少步動,和血脈。勿勞力過傷,使腎氣不足,子必解顱,腦破不合。衣毋太溫,食毋太飽,若脾胃不和,榮衛虛損,子必羸瘦多病,戒之戒之!
臨產須知(外錄)
一、臨月不可洗頭,以免橫生逆產。
一、懷妊十月已滿,陰陽氣足,忽然臍腹陣痛,胎孕偏陷,腰間重脹,谷道挺進,漿水淋下,其兒遂生,此乃正產。若當生自有其時,如瓜熟蒂懸,栗熟自落之類。
一、凡臨產宜擇年高有識穩婆及純謹婦人三四人扶持,一應外來閑雜之人,喪服穢濁之婦,預宜杜絕,勿令觸犯胎氣,致產不利。產後客氣犯兒,亦主傷害。
一、凡臨產,房中不得喧鬧,宜緊閉門戶,靜以待生。
一、歲月滿足,方覺腹痛,不可驚動太早,早則舉家霍亂,卜筮問神巫覡之流,稱說鬼神,多方哄嚇謀利,產婦聞之恐怖。夫恐則氣怯,氣怯則上焦閉,下焦脹,氣乃不行,以致難產。如犯此,急宜服紫甦飲,以寬其氣。
一、凡臨月忽然腹痛,或作或止,或一日、二日、三五日,胎水已來,腹痛不密者,名曰弄痛,非當產也。又有一月前,忽然腹痛,如欲便產,卻又不產者,名曰試月,非當產也。不問胎水來與不來,俱不妨事,但當寬心候時。若果當產時,腰腹痛極不已,谷道挺進,眼中火出,其時便產,豈有或痛不痛、欲產不產之候耶?人多于此、胡行亂做,枉了性命,可不慎歟!
一、凡初覺腹痛而腰不甚痛者,未產也,且扶行熟忍,若行不得,則憑物而立,行得又行。
一、世人不識,但見腹痛才作,便謂生產。坐婆疏狂者,不候時至,便言試水,試水並胞漿先破,風入產戶,以致腫脹,門戶狹小,干澀難產。
一、將產之時,產母甚痛,不肯舒伸,行動固執,曲腰眠睡,胎元轉動,尋到生門,已破遮閉,又轉又尋再三,胎已無力,決至難產。
一、初覺不痛,且當任意坐臥,勉強飲食,毋致臨產乏力。
一、凡產母初覺欲生,便須惜力調養,不可妄亂用力。兒身方轉,便被用力一逼,令兒錯路,以致橫逆。須待臨到產門,用力一逼,兒即下生,此所當用力也。譬如登廁,時候未至,用力何益。
一、凡產母知覺心中憤悶,可取白蜜一匙,溫水調服。
一、產母如覺饑餓,可進以軟白粥,不令饑渴,以致乏力。亦不可食硬飯 粽,恐產後有傷食之病。
一、未產之先,或煩渴欲飲水,只可與清米飲飲之為佳。
一、凡產不可服催生符水,況血得寒即凝,血一凝則胎滯而反致難產。夫催生符水,蓋是野道士求食謀利之設,有何益哉。
一、凡產婦胞漿未下,但當穩守無妨,胞漿既破,一二時後不生,盒飯服催生藥要緊。夫胞漿者,本胞內養兒之水也。兒既拆胞,其水既下,胎隨水而下,則為易生。胎元無力,轉頭遲慢,漿下即血來,閉塞道路,令子無路可通,故難產也。如用蜀葵子等破血之藥,逐去惡血,使兒得路而生,故曰催生藥也。
(一)凡催生多用滑利迅速之藥,如兔腦、筆頭灰、 牙、蛇蛻之類是也。
(二)凡催生,若見水血先下,子道干澀不能下者,如豬脂、油、蜜、酒、蔥白、葵子、牛乳、榆白皮、滑石之類是也。
(三)凡催生,若稽停勞力之久,風冷乘虛入于子官,使氣血凝滯而難產者,如牛膝、蔥、桂、五積散、順元散之類。
(四)凡催生,有觸犯惡氣,心煩躁悶難產者,如麝香、朱砂、乳香、青竹茹之類。
夫產育之難者,皆由產婦不會預聞講說生育道理,臨事倉惶,用力失宜,遂有難產之危。是故有逆產者,則先露足,有橫生者,則先露手,坐產者,則先露其臀,此皆用力太早之過。夫當臍腹疼痛之初,兒身才轉而未順,用力一逼,遂致橫逆。若手足先露者,用細針刺兒手足心一、二分深,三、四刺之,以鹽涂其上,輕輕送入,兒得痛驚轉一縮,即順生之矣。或兒腳先下者,謂之蹈蓮花生,急以鹽涂兒腳底,又可急搔之,並以鹽摩母腹上,則正生矣。
灸法︰治難產及胞衣不下。
急于產母右腳小指尖頭上灸三壯,炷如小麥大,立產。
凡橫倒難產,用蛇蛻一條全者,蠶蛻紙一張。
上以二物入新瓷瓶中,鹽泥固濟,燒存性為末,煎榆白皮湯,入乳香同調服下,則順生。
又方 治橫生先露手足。
阿膠(炒) 滑石(一兩) 冬葵子(一合) 酥油(一兩)
每服四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連進二三服。
又方 治橫逆不順,子死腹中用。
伏龍肝(灶心紅土也)
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一、二錢,……甚驗。
礙產(良方)
凡兒身已順,門戶俱正,兒已露頂而不能生,此因兒身回轉,肚帶攀住兒肩,不能下也。治法急令產母仰臥,輕輕推兒向上,徐徐引手,以中指按兒肩,下其臍帶,仍須候兒身正順,令產母用力一送,兒即下生。又法︰令穩婆款款分開臍帶,外將紙拈(原書此處有脫文)。
凡兒身向未順,生路未正、被產母用力一逼,令兒偏生,或左腿,或右腿,或臀,或左右額角,雖兒身已逼產門而不能下,但雲兒已露頂,非頂也。治法當令產母仰臥,看生人輕輕推兒近上,以手正其頭,用力一逼即下。若是頭之後骨偏拄谷道,兒則露額,當令看生人以綿衣炙令溫暖裹手,急于谷道外傍,輕輕推兒頭令正,然後用力一送,兒即下生,此名偏產。
治盤腸產法(良方) 有臨產則子腸先出,甚可驚恐。治法以盆盛溫水,溫潤其腸。令產母仰臥,且以言語安慰其心。卻用好米醋半盞,和新汲水七分攪勻,忽 產母面或背,則打頓而收。每一 令一縮,三 三縮,腸則盡收矣。
合用參、 、歸、芎等大劑補藥,加升、柴、防風之類以升舉之,未有不安者也。又法︰急以萆麻子去殼研細,貼產母囟頂上,即收。
一方 治產難數日,子死腹中不出,母氣欲絕。
瞿麥(六兩) 通草(三兩) 桂心(三兩) 牛膝(四兩) 榆白皮(四兩)
一方無榆白皮,有天花粉四兩,大能墮胎。
上細切,用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渣,分三服,頓飲即下。
又方牛膝丸 下死胎。
杜牛膝(三兩) 紫金藤(七錢) 肉桂(二錢) 當歸(四錢) 蜀葵根(七錢) 麝香(半錢)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乳香湯送下。
又方 治子死腹中不出。
用黃牯牛屎不拘多少,涂母腹上,立出。一雲︰以牛屎炒令大熱,入醋半盞,以青布包裹,于母臍上下熨之,立下。
又治子死腹中,用雞子黃一個,生姜自然汁一合,調勻頓服。分娩後,用芸台粥補之。
生子下血過多,子死腹中,憎寒,手指甲青,面色黃黑,胎上搶心,悶亂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傷胎,下血不止,胎尚未損可安,若已死即下,極妙。
牡丹皮 赤芍藥 桂心 桃仁 白茯苓上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淡醋湯送下,連服數丸立驗。
一方 治胞衣不下。
川牛膝(三錢) 當歸身尾(二錢) 木通(三錢) 滑石(四錢) 冬葵子(二錢半)
上細切,水煎,連進二三服,即下。
(丹溪活套)雲︰凡婦人胎前諸疾,只須以四物湯為主治,看證加減調治。如覺腹中煩悶,口苦厭食,不問月數多少,本方加白術、條芩、砂仁煎服。如五、六個月後,胎動不安,或逆搶逼心,本方加阿膠、艾葉、砂仁、枳殼、條芩、白術、野苧根,入金銀,同煎服。如氣血虛心煩,脈虛大無力,或怔忡手戰,及時有微熱,本方加人參、白術、黃芩、甘草、酸棗仁、遠志、麥門冬、地骨皮等藥。如五、六個月前,無故下血,或因事下血,謂之漏胎,本方加條芩、白術、甘草、白芷、茅根、地榆、桑寄生之類。如七、八個月前後,面目及四肢浮腫,本方加茯苓、澤瀉、白術、條芩、炒梔子、濃樸、甘草梢、麥門冬之類。如孕中忽然口噤吐沫,不省人事,言語錯亂,本方合二陳湯,加麥門冬、竹茹、遠志、石菖蒲之類。如感冒風寒,頭痛發熱,或身體疼痛,本方合小柴胡湯,或更加細辛、白芷、防風、羌活等藥。如二、三個月內,嘔吐惡心,不納飲食,謂之惡阻,本方去地黃,加陳皮、半夏曲、砂仁、神曲、藿香、麥芽、陳倉米、白術之類。或因事動胎,致胎不安,動撞不已,及下血欲墮,本方加人參、白術、白茯苓、條芩、白芷、桑寄生、砂仁、阿膠珠、甘草等藥。或時有白濁白帶,本方加白茯苓、陳皮、蒼術、半夏曲、牡蠣、龍骨之類。如無故腹痛,瀉利清水,或發熱,胎動不安,本方加白術、茯苓、豬苓、澤瀉、蒼術、訶子皮、砂仁、神曲、干姜之類。
(祖傳方)
治難產,瀝漿胞干,胎不得下,用香油、蜂蜜各一碗和勻,用銅銚慢火煎一、二沸,掠去沫,調白滑石末一兩重,攪勻頓服,外以油蜜于母腹臍上下摩之,立產。
又方 催生,曾試甚驗。
用兔頭骨、家貓頭骨各一個,烈火 ,地上出火毒,研為極細末,每服二、三錢,濃煎芎歸湯調下,即產。
又方,治胞衣不下,三蛻飲︰
蛇蛻(一條,全者) 蠶蛻紙(一方) 蟬蛻(四十九個)
用瓷瓶盛燒存性,細研,順流水調服,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