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二十四、痢与滞下辩

类别:子部 作者:明·孙一奎 书名:医旨绪余

    或有问于余曰:刘河间云:仲景治痢,多用承气,但与滞下混同立论,而无分别。考之诸方,亦未见其有分治者,抑河间之说不足凭欤?余曰:前人略之也,经虽无明文,然顾名思义可知矣。书曰:夏伤于暑,秋多疟痢。痢者,利也,通利之义,乃时症也。或从泄泻而得,或径大便脓血,盖秋令气降,腹中秽积因时下行而痢也。彼滞下者,滞,是积滞之滞,不因时令,不由泄泻,而竟里急后重,垢腻之物频并而下也,岂可同日语哉。故滞下之症,始得之,多用推陈致新,迎而夺之之法。至于治痢,有用补法者,有用涩法者,有燥湿者,有升提者,有消之者,有温之者,有分利者,有下之者:然初时不敢遽以药下之,因时制宜,必审其胃实积固,乃敢推荡耳。余故云:痢者,兼令气而言也:滞下者,四时皆有之。名既别,则治法当有径庭矣。或曰唯。

    古谓先水泻而后脓血者,为脾传肾,乃贼邪难愈;先脓血而后水泻者,为肾传脾,乃微邪易愈。

    相传微贼之说,是亦以大概言之也,究竟其说,世亦有先后水泻脓血,而各有难易者。愚谓先水泻而后脓血,此脾先虚,而积滞继至,故难愈;先脓血而后水泻,此积滞既去,已无邪矣,故易愈。高明幸察之。


如果你对医旨绪余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医旨绪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