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莎草根

类别:子部 作者:宋·唐慎微 书名:证类本草

    (沙草根_图缺)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一名 (音号),一名侯莎。其实名缇。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复用。《离骚》云:青莎杂树,繁草 (音髓)靡(音美)。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 ,疗体异此。唐本注云:此草,根名香子,一名雀头香。大下气,除胸腹中热,所在有之。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交州者最胜。大者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荆襄人谓之莎草根,合和香用之。

    图经曰:莎草根,又名香附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或云交州者胜大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许。苗、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今近道生者,苗、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二月、八月采。谨按《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颇相类,但味差不同。其方云:水香棱,味辛,微寒,无毒,性涩。元生博平郡池泽中,苗名香棱,根名莎结,亦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下湿地即有,名水莎,陇西谓之地 根,蜀郡名续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饶,名三棱草。用茎作鞋履,所在皆有。单服治肺风。又云:其药疗丈夫心肺中虚风及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时有气妨,皮肤瘙痒瘾疹,饮食不多,日渐瘦损,常有忧愁,心忪少气等。并春收苗及花,阴干。入冬采根,切,贮于风凉处。有患前病者,取苗二十余斤,锉,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于浴斛中浸身,令汗出五、六度。

    浸兼浴,其肺中风,皮肤痒即止。每载四时常用,则瘾疹风永瘥。其心中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兼心忪者,取根二大斤,切,熬令香,以生绢袋盛贮,于三大斗无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浸一日即堪服,冬十月后即七日,近暖处乃佳。每空腹服一盏,日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气相续,以知为度。若不饮酒,即取根十两,加桂心五两,芜荑三两,和捣为散,以蜜和为丸,捣一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腹,以酒及姜蜜汤饮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渐加至三十丸,以瘥为度。

    雷公云:凡采得后,阴干,于石臼中捣,勿令犯铁,用之切忌尔。

    衍义曰:莎草,其根上如枣核者,又谓之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

    虽生于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则误矣。其味苦。


如果你对证类本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证类本草》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