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黍米

类别:子部 作者:宋·唐慎微 书名:证类本草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陶隐居云: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粟而多是秫,今人又呼秫粟为黍,非也。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又有 米与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不宜人,言发宿病。唐本注云:黍有数种,已备注前条,今此通论丹黑黍米尔,亦不即稷也,其释后条。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黍米,性寒。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过三、两度愈。谨按性寒,有少毒。不堪久昏五脏,令人好睡。仙家重此。作酒最胜余粮。又,烧为灰,和油涂杖疮,不作KT ,止痛不能行。若与小猫,犬食之,其脚便 曲,行不正。缓人筋骨,绝血脉。

    食疗云:合葵菜食之,成痼疾。于黍米中藏干脯通。《食禁》云:牛肉不得和黍米、白酒食之,必生寸白虫。千金方:治人、六畜天行时气病,豌豆疮方:浓煮黍穣汁洗之。一茎是穣则不瘥。疮若黑者,杵蒜封之。亦可煮干芸苔洗之。又方:小儿鹅口,不能饮乳。以黍米汁敷之。又方:妊娠尿血,黍穣茎烧灰,酒服方寸匕。肘后方:食苦瓠中毒。煮黍穣汁解之,饮数升止。又方:治汤火所灼未成疮。黍米、女曲等分,各熬令焦杵,下以鸡子白敷之。经验方:治四十年心痛不瘥。黍米淘汁,温服,随多少。孙真人黍米,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主益气。又方:黍宜脉,不可久食之成痫。食医心镜:益气安中,补不足,宜脉,不可久食,多热令人烦闷。白黍饭食之。


如果你对证类本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证类本草》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