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酉刻又诊)二

类别:子部 作者:清·顾德华 书名:花韵楼医案

    胸膈肌肤热势大减.额上解而不了了.脉息左含静意.右寸关尚见滑数.舌绛苔少.疳点起腐痛甚.心中烦扰.月水将净.清化上焦痰热为主.

    羚羊角 淡芩 海浮石 土贝 鲜霍斛 元参 白杏仁 甘中黄 天花粉 广郁金 枇杷叶 鲜芦根

    〔又诊〕

    冬温失治于前.病涉三候.温邪化燥.几至内陷.幸得邪从疳化.热退转机.经水乍止.营阴亏乏.肺胃余热尚炽.须防液涸.

    乌犀尖 鲜霍斛 元参 知母 鲜生地 淡黄芩 麦冬 土贝 飞青黛 甘中黄 陈金汁 银花露

    〔又诊〕

    舌苔焦黄已化.脉数颇缓.汗多如注.疳势蔓延亦定.白腐渐退.音闪渴饮.痰多黄浓.口中腻涎若涌.外邪将净.脾虚血热.湿火内生以玉女煎合甘露饮加减.

    大生地 生洋参 知母 川贝 生石羔 生冬术 川连 甘中黄 鲜霍斛 鲜竹茹 白粳米 鲜芦根

    〔又诊〕

    汗尚多.热退极净.大便三日未行.邪滞已得归并胃腑.可免传变之虑.口腻渴饮均减.小便渐利.阳明余烬未熄.仍恐复燃.

    生洋参 细生地 甘中黄 鲜竹茹 鲜霍斛 生石羔 川贝母 生枳壳 肥知母 全栝蒌 鲜芦根 枇杷叶露

    〔又诊〕

    疳痛大缓.谷食可进.寐醒之后.溲急欲遗.数而且多.是余热宿垢蕴结阳明.迫其膀胱津液下行也.汗泄又多胃津更伤.大肠愈燥.燥火更易伤阴.纳谷未多.能勿虑其液涸乎.伤寒论有可下不可下.并急下存阴等法.两者俱是回生要关.但须用之的当.今见口竭引饮.舌苔老黄干裂.根尤浓浊.脉象数实.按腹微痛.如斯确据.诚乃急下存阴时候矣.每见邪未归府.误下致逆.不可胜数.

    生西参 元明粉 全栝蒌 生白芍 鲜霍斛 火麻仁 莱菔子 生甘草 大麦冬 白粳米

    〔又诊〕

    矢气频转.而便未行.舌苔化动.纳谷较多.仍守昨法.

    西洋参 鲜首乌 火麻仁 生甘草 鲜霍斛 元明粉 生白芍 白粳米 大麦冬 甜梨汁

    〔又诊〕

    昨晚大便后.夜卧极安.胃思纳谷.神脉安静.小便合度.肠胃宿垢已彻.余邪下注肛侧.结有小瘰.且痉厥时擦伤皮肤.滋水频滋.两相蔓延.颇形痛楚.虽属微末.犹恐妨碍眠食.亦属节外生枝之累也.

    西洋参 鲜首乌 生白芍 川柏 鲜霍斛 火麻仁 生甘草 肥知母 橘白 加大黑豆(五钱)绿豆(五钱)

    〔又诊〕

    大便续通.自觉脘腹舒畅.安寐安谷.腑邪化净.疡痛亦缓.偶触恼怒.心悸耳鸣.胃阴初长.不胜木火之煽烁也.温邪病后.调养失慎.三复可虑.重言以申明之.

    西洋参 鲜霍斛 生白芍 生甘草 细生地 淡天冬 天花粉 甜梨汁 濂珠粉 燕窝屑

    〔又诊〕

    神怡.气阴渐复.饮食寒暖.慎调是嘱.

    人参须 川石斛 山药 茯苓 细生地 鲜竹茹 白芍 橘白 生谷芽 小红枣


如果你对花韵楼医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花韵楼医案》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