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英雄

类别:子部 作者:(魏)刘劭 书名:人物志

    原文: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

    ,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

    译文:

    草之精华秀异的的叫作英,兽之特出群类的称作雄,文武材能出类拔萃的人,取名于次。因此人伦中才智出众的称作"英",胆力过人的称作"雄",这是在称谓上的大体区别。

    原文:

    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

    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以,

    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译文:

    如果考较这两种素质的比重,就要相互配合。英与雄各有二分,相互各取对方一分,然后才能各有成就。 为什么这么说呢?聪明属于"英"的素质,不曾得到"雄"的胆力,其学说见解就不能推行。胆力是"雄"的天分,不曾得有"英"的智慧,其事业就不能成功。因此英才出众的人,以他的智慧萌发动机,以他的聪明预知事物发展的趋势,凭借"雄"的胆力使他的勇敢得以推行。雄才杰出的人,以他的胆力让人服从,以他的勇敢排除困难,凭借"英"的智谋获得成功。然后英才和雄才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原文: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

    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

    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

    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

    为雄:韩信是也。

    译文:

    如果聪明足以在事情开端就有谋划,但是却不能识别时机,那么只能做不切实际的空谈,而不能处理实事。如果有足够的聪明,既能在事情开始时就有打算,也能识别时机,但是勇力不足以付之行动,这样的话,只能按常规办事,不能应付变化的局势。如果胆力国人,但勇毅不能并行,可以成为有力气的人,却不能成为超群的先锋。如果力气过人,勇敢也能付诸行动,但是没有判断事物的智慧,可以成为先锋,不足以成为将帅。因此,必须聪明足以从开始就预知未来,智慧足以识别时机,又有胆力可以决断定夺,然后才能成为英才出众的人,张良正是如此。气力过人,勇敢足以行事,智谋也足以判断事由,才可以成为雄才杰出的人,韩信正是如此。

    原文:

    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

    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

    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

    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才归之,两得其用

    ,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译文:

    英和雄的类别和成分在一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以其所占比重多的成分来命名,所以有的称作英,有的称作雄,名称相异。但是无论英还是雄,都是偏至之材,只能担任人臣。所以英可以为丞相,雄可以成为领袖人物,刘邦、项羽便是如此。 然而,英的素质应该多于雄的素质,英的成分不能少,英的素质少,有智谋的人就离他而去,所以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也有顺应时变的明智,却不能听取采纳不同的意见,有一个范增不能用,因此陈平之类的人物都离他而去。高祖身上英的成分多,所以群雄能顺服他,英才也归附他,两种人材都得其所用,因此刘邦能吞秦破楚,安定天下。

    原文: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

    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

    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译文:

    英与雄素质的多和少,是决定胜负的先天因素,只有英而没有雄,雄材就不会服从;徒有雄而没有英,有智谋的人就不会归附。所以有雄材的人得到同样有雄材的人,不能得到英才卓异的人,有英才的人得到同样有英才的人,不能得到雄材超群的人。因此一个人身上兼有英才和雄才,就能能驾驭英才和雄才的人,所以能成就伟大的功业。


如果你对人物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人物志》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