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二月,公侵宋,曷为或言侵,或言伐?粗者曰侵,精者曰伐。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入不言围,灭不言入,书其重者也。
三月,宋人迁宿。迁之者何?不通也,以地还之也。子沈子曰:「不通者,盖因而臣之也。」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其言次于郎何?伐也。伐则其言次何?齐与伐而不与战,故言伐也。我能败之,故言次也。
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荆者何?州名也。州不若国,国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字不若子。蔡侯献舞何以名?绝。曷为绝之?获也。曷为不言其获?不与夷狄之获中国也。
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何以不言出?国已灭矣,无所出也。
【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周历正月,鲁庄公在长勺这个地方打败了齐国的军队。
二月,鲁庄公派兵入侵宋国。为什么有的时候说侵,有的时候说伐呢?派遣军队越境进攻,如果敌方服罪就班师回国,这种用意粗浅的军事行动就叫“侵”。如果敌方不服罪,就派遣军队越界进攻,一直深入敌境,这种用意精密的军事行动就叫“伐”。双方交战就不说伐,围困敌城就不说战,攻入敌城就不说围,灭掉敌国就不说入。《春秋》记载的都是最重要的要件。
三月,宋国人迁移宿国。迁移宿国是什么意思?就是断绝宿国的交通,用土地从四周把宿国围起来。子沈子说;“断绝宿国的交通,大概是想借此迫使宿国称臣为附庸吧。”
夏天,六月,齐国军队和宋国军队驻扎在鲁国的郎邑。这个月,鲁庄公在乘丘这个地方击败了宋国的军队。这里说齐、宋两军驻扎在郎邑是什么意思?齐、宋两军要进攻鲁国。既然是进攻,那么为什么还说驻扎呢?齐国军队参与了进攻但并没有直接参战,所以说是进攻。鲁国能够打败他们,所以说他们是驻扎。
秋天,九月,“荆”在萃这个地方击败了蔡国的军队。俘虏了蔡侯献舞回国。“荆”是什么?是一个州的名称。称州不如称国,称国不如称姓,称姓不如称人,称人不如称名,称名不如称字,称字不如称子。为什么要称蔡侯献舞的名字呢?因为他的君位断绝了。为什么说他的君位断绝了呢?因为他被俘获了。那么为什么不说他被俘获了呢?因为《春秋》的作者不赞成夷狄之邦俘获中原地区的国君。
冬天,十月,齐国的军队灭掉了谭国。谭国国君逃到莒国去了。为什么不说出奔呢?因为他的国家灭亡了,没有地方可以出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