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1)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2),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3)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4);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5);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6)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7),由天之号(8)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使其出也,答天之出四时而必忠其受也,则尧舜之治无以加。是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故曰:“非道不行,非法不言。”此之谓也。
《传》曰(9):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10)赖之。”此之谓也。
《传》曰(11):政有三端:父子不亲,则致其爱慈;大臣不和,则敬顺其礼;百姓不安,则力其孝弟。孝弟者,所以安百姓也。力者,勉行之身以化之。天地之数,不能独以寒暑成岁,必有春夏秋冬。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故曰:先之以博爱,教以仁也;难得者,君子不贵,教以义也。虽天子必有尊也,教以孝也;必有先(12)也,教以弟也。此威势之不足独恃,而教化之功不大乎?
《传》曰(13);天生之,地载之,圣人教之。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心之所好,体必安之;君之所好,民必从之。故君民者,贵孝弟而好礼义,重仁廉(14)而轻财利,躬亲职此于上,而万民听,生善于下矣。故曰(15):“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此之谓也。衣服容貌者(16),所以说目(17)也;声音应对者,所以说耳也;好恶去就者,所以说心也。故君子衣服中(18)而容貌恭,则目说矣;言理应对逊,则耳说矣;好仁厚而恶浅薄,就善人而远僻鄙(19),则心说矣。故曰(20):“行思可乐,容止(21)可观。”此之谓也。
【注释】
(1) 为生:应作“为生者”,负责生育的,指负责生育的父母。 (2) 人之人本于天:应作“人之为人本于天”,人类做为人是以上天为本源的。 (3) 类天:类似上天,与上天相类似。 (4) 仁:成仁。按董仲舒的观点:“天志仁”(《天地阴阳篇》)。人的血气流通.如同天心周溥,血气流通不畅,则病麻木,谓之不仁。 (5) 暖清:温暖和清爽。清:清爽,凉爽。 (6) 副:相符合,相称。 (7) 受:受、授古同字,这里包括这两种意思。 (8) 号:命名。 (9) 传曰:语见《礼记•表记》。董氏认为《礼记》也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10) 兆民:指普通百姓。 (11) 传曰:语不知所出。 (12) 必有先:意为必有先后长幼。 (13) 传曰:语不知所出。 (14) 廉:方正,正直。 (15) 故曰:语见《孝经》 。 (16) 衣服:穿好衣服。衣:穿。容貌:梳整好容貌。容:梳整。 (17) 说(yuè)目:使眼目愉悦。说:同“悦”。 (18) 中:合适,即符合礼仪。恭:严肃,恭谨。 (19) 远僻鄙:疏远邪僻不正和眼光短浅的人。僻:邪僻,不端正,这里指行为不端的人。鄙:眼光短浅,这里指眼光短浅的人。 (20) 故曰:语见《孝经》 。 (21) 容止:容貌举正。
【译文】
负责生育的父母不能管理人,管理人的是上天。人所以成为人是以上天为本源的,上天也是人的曾祖父。这是人所以与上天相类似的原因。人的身体,是变化上天的法则而形成的;人的血气,是变化上天的意志而成仁;人的德行,是变化上天规则而成义。人的好恶,是变化了上天的温暖和清爽;人的喜怒,是变化了的寒暑;人受到的使命,是变化上天的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的反应,是和春夏秋冬相类似的。喜,是春季的反应;怒是秋季的反应;乐是夏季的反应;哀,是冬季的反应。上天相助的对象在于人。人的情感,本性是由上天赋予的。所以说,授与受,由上天命定。做为统治者,原则没有比省察自身的上天更明确,如同上天制定的一样。假使是上天制定的,顺应上天出现四季一样一定忠实他的原则,那么尧舜的统治没有再好的了。这些事君者可以让他活,也可以杀死他,却不让他制造动乱。所以说:“不符合规律的事不做,不符合上天原则的话不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解释《春秋》的文字说:天子从上天那里接受使命,天下人都由天子那里接受使命,一国之内的人都从国君那里接受使命。国君的使命遂顺,百姓就有遂顺的命运;国君的使命违逆,百姓就有违逆的命运。所以说:“一个人有了福庆,众人都依赖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释《春秋》的文字说:“政事有三件:父亲和孩子不亲近,就使他们亲爱;大臣之问不和睦,就使他们彼此恭敬符合礼义;百姓不安稳,就努力鼓励使他们具有孝悌的思想。孝悌是用来安定百姓的。力是努力鼓励百姓并教化他们。上天的运行法则,不能仅仅有寒暑就构成一年,必须有春夏秋冬四季。圣人的办事原则,不能仅仅用权威和势力来组成政治,一定有教化。所以说:先用博爱影响,再用仁教化;难以得到的东西,君子不以为贵重,要以道义教导他们。虽然天子一定有尊严,也要用孝道教导他们;一定会有兄弟长幼,也要用兄弟之礼教导他。这种威严权势不可只依靠它,而教化的结果不是很大吗?
解释《春秋》的文字说:“上天养育他们,大地承载他们,圣人教导他们。国君是百姓的心脏;百姓是国君的肢体。心中所喜好的,肢体务必使之安稳;国君所喜好的,百姓一定跟从它。所以统治百姓的人,要以孝悌为贵并爱好礼义,重视仁爱正直而轻视财货利益,在上面亲自执掌孝悌之义,百姓会听从,在下面就会生出善来。所以说:“先王发现教导他们可以改变百姓的风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穿好衣服梳妆打扮,是为了使眼目愉悦;声音应和,是为了使听觉愉悦;对喜好的接近对厌恶的抛弃,是为了使内心愉悦。所以君子穿衣服要合适而梳妆打扮要恭谨严肃,这样眼睛就愉悦了;言谈有道理,应对很谦虚,耳朵就会愉悦;喜好仁爱宽厚,厌恶浅薄,接近善良的人而远离邪僻不正、眼光短浅的人,内心就会愉悦。所以说:“行为思想可以使人快乐,容貌威仪可以让人观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