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疫瘧一歲之中長幼相似者是也。東方 青黛五錢 麝香二分西方 白礬五錢 白芷二錢南方 官桂五錢 朱砂一錢北方 巴豆四十九粒,去殼 黑豆三十六粒中央 硫黃五錢 雄黃一錢上藥各依方位,以磁盤盛之,于五月初一日虔誠安于本家,侍奉神前,至初五日午時,共研為末,用五家粽角為丸,如梧桐子大,陰干收貯听用。凡遇患瘧之人,于瘧發之日清晨,用綿包裹,塞鼻中,男左女右用之。夫名疫者,天地不正之氣也,六位勝復之氣也,禽蟲吐毒之氣也。大氣之來,無人不受。壯者逸者居者則不病,怯者勞者出者遇之,則無形之氣由鼻而入,藏于分肉之間,與正氣分爭,則成瘧矣。是此也,位按五方,藥按五色,氣按五味,月按五月,日按五日,粽按五家,此醫流而兼陰陽家之識也。故瘧邪入于肝,則青黛之涼可以清肝,麝香之燥可以直達。瘧邪入于肺,則白芷之辛可以瀉肺,礬石之腥可以清燥。瘧邪入于心,則丹砂之重可以鎮心,官桂之熱可以益火。瘧邪入于腎,黑豆之咸可以益腎,巴豆之腐可以瀉邪。瘧邪入于脾,則硫黃之溫,可以建中;雄黃之悍,可以闢穢。以疫氣無形,繇鼻而入,故亦就鼻而塞之。塞其一竅,露其一竅,圍師必缺之道也。修劑之期必于五者,病原于陰陽不正之氣,故亦以陰陽之理勝之。蓋曰︰五者,中宮甲乙之數,南面之政也。諸氣之變,雖有勝復亢制之殊要皆北面而臣,守位秉命之道也,故率以五數修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