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生心法

類別︰子部 作者︰明•洪基 書名︰攝生總要

    脾好音樂,夜食多則脾不磨。《周禮》曰︰樂以侑食。蓋脾好音聲絲竹。耳才聞,脾即磨矣。是以音聲,皆出于脾。而夏月夜短,晚飯少吃,尤宜忌之,恐難消化故也。飲酒雖可以陶情性,通血脈,自然招風,敗腎爛腸。腐脅莫過于此。飽飯之後,尤宜戒之。飲酒不宜粗及速,恐傷破肺。肺為五髒之華蓋,尤不可傷。當酒未醒,大渴之際,不可吃水及啜茶,多被酒引入腎髒,為停毒之水,遂令腰腳重墜,膀胱冷痛,兼水腫、消渴、攣襞之疾。大抵茶之為物,四時皆不可多吃,令人下焦虛冷。唯飽食後吃一兩盞不妨。蓋能消食故也,饑則尤宜忌之。凡坐臥處,始覺有風,宜速避之,不可強忍。且年老之人,體竭內疏,風邪易入。始初不覺,入乃損人。故雖暑中,不可當風取涼,醉後操扇。昔有人學得壽之道于彭祖,而苦患頭痛。彭祖視其寢處有穴,當其腦後,遂令塞之。後遂無患。五味稍薄,令人爽神;稍多,隨其髒腑,各有損傷。故酸多傷脾,辛多傷肝,咸多傷心,苦多傷肺,甘多傷腎。此乃五行自然之理,初傷不覺,久乃成患不淺。

    久視傷心損血,久坐傷脾損肉,久臥傷肺損氣,久行傷肝損筋,久立傷腎損骨。孔子所謂居必遷坐,以是故也。人之勞倦,有生于無端,不必持重執輕,迄迄終日。惟是閑人,多生此病。蓋閑樂之人,不多運動氣力,絕食坐臥,經脈不通,血脈凝滯使然也。是以貴人貌樂而心勞,賤人心閉而貌苦。貴人嗜欲不時,或昧于必犯,飲食珍饈,便乃寢臥,故嘗須用力,但不至疲極。所貴榮衛通流,血脈調暢。譬如流水不污,戶樞不蠹也。

    臥入側身屈膝,益人氣,覺宜舒展,則精神不散。蓋舒臥則格魔引魅。孔子寢不尸,蓋謂是歟。發多梳則去風明目,故道家晨梳,嘗以百二十為數。浴多則損人心腹,令人倦怠。寢不言者,為五髒如鐘磬,然不懸則不可發聲。睡留燈燭,令人神不安。

    夏一季,是人脫精神之時。心旺腎衰,腎化為水,至秋乃凝,乃冬始堅,尤宜保惜。故夏月不問老少,悉吃暖物,至秋即不患霍亂吐瀉。腹中常暖者,諸疾自然不生,蓋血氣壯盛也。月令仲夏之月,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暴怒,薄滋味,保致和,禁嗜欲,定心氣。雖盛暑沖熱,若以冷水洗面手,即令人五髒干枯,少津液,況沐浴乎?凡枕冷物,大損人目。

    冬月天地閉,血氣藏,縱有病亦不宜出汁。昔有三人冒霧早行,一人空腹,一人食粥,一人飲酒。空腹者死,食粥者病,飲酒者健。蓋酒能御霜露,避邪氣故也。路中忽遇飄風、露雷晦暝,宜入室避之,不爾損人。當時未覺,久則成患。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後,早忌雞鳴前。水之在口,曰華池,亦曰玉泉。《黃庭經》曰︰玉泉清水灌靈根,子若修之命長存。

    《胎息論》曰︰凡服食,須半夜子後,床上瞑目盤坐,面東呵出腹內舊氣三兩口,然後停息,便于鼻內微納清氣數口。舌下有二穴通腎竅,用舌拄上齶,存息少時,津液自出,灌漱滿口,徐徐咽下,自然灌注五髒,此為氣歸丹田矣。如子後丑前不及,但寅前為之亦可,臥中為之亦可,但枕不甚高可也。

    漢蒯京年百二十歲,且甚壯,言朝朝服,往東扣齒二七,名曰煉精。

    後漢王真常漱舌下玉泉咽之,謂之胎息。孫真人曰︰發宜多櫛,手宜在面,齒宜數叩,津宜常咽,氣宜精煉。此五者,即《黃庭經》所謂“子欲不死修昆侖”爾。

    熱摩手心熨兩眼,每二七遍,使人眼目自然無障翳,明目去風無出于此,亦能補腎氣也。頻拭額上,謂之修天庭,連發際二七遍,面上自然光澤。如有點者,宜頻拭之。又以中指于鼻梁兩邊,揩二三十數,令表里俱熱,所謂灌溉中岳,以潤于肺。以手摩耳輪,不拘遍數,所謂修其城郭,以補腎氣,以防聾。

    大凡入坐,嘗以兩手按,左右紐肩數十,則血氣通暢,不生諸疾。

    古人以色欲之事,譬之凌杯盛湯,羽苞畜火,可不慎乎?


如果你對攝生總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攝生總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