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是故婚姻之後,必求嗣續,乃人倫之大本也。蓋男女成夫婦之道,貴乎及時,男子二八而精通,則三十而娶。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則二十而嫁。欲其陰氣完備,陽氣充實,然後交會,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壽,此上古聖人之至教也。今世則不然,男女未及冠笄,輒成夫婦,男則精氣未充而早泄,女則天癸始至而有傷,所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不壽者多矣。故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余歲而動作不衰,其知道歟。後世嫁娶太早,未及半百而衰,年逾七十者幾希矣。切夫無子者,貧則計不能得,無如之何?富且貴者則千思萬慮,終夜不眠,或供佛、飯僧、封神、祈悃,不然謀諸方藥,計出百端,致妾媵無數,始終有不能遂其志者。是皆心行有虧,非命也歟。苟能革心之非,所行向善,以陰騭扶持,積德累功,施恩布德,則上天之報施,自然慶流後裔,故先賢立方垂訓,以啟後人。此求嗣篇之所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