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調經法

類別︰子部 作者︰明•洪基 書名︰攝生總要

    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應時而下。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旬一見,以象盈則虧也。若遇經脈行時,最宜謹于將理。將理失宜,似產後一般,受病輕為宿病,重則死矣,可不畏哉!經行之際,若被驚則血氣錯亂,經脈漸然不行,逆于上則從鼻口中出,逆于身則為血分勞瘵之疾。若恚怒則氣逆,氣逆則血逆,逆于腰腿心腹背脅之間,遇經行時,則疼痛不已,過期即安。凡此之時,中風則病風,感冷則病冷,久而不逾,變證百出。故婦人調經最宜謹慎,戒喜怒,少憂思,勿驕妒,和性情,常悅樂,調飲食,則自然血氣和平,而百病不生。百病不生,而後孕育成矣。又孝敬公姑,柔順夫主,體古人三從四德之行,則上天庇,必得貴子。若遇天癸至時,急報郎君知之,應時種子,百無一失。

    訣曰︰何為種子法?經里問因由。昨日紅花謝,今朝是對周。對周種白玉,子午敘綢繆。三五成丹桂,二四白梅抽。

    大凡受胎,皆在婦人月經行過一日、三日、五日交合,則受胎成男。若月經絕後二日、四日、六日瀉精者受胎,皆成女。過此六日外,皆不成胎。經絕一日,曰對周,久之元氣起于子,胎氣在巳,泊乎午,所以種子宜子午時,易于受胎也。

    訣曰︰玉湖須淺泛,重載卻成憂,陰血先參聚,陽精向後流,血開包玉露,平步到瀛洲。

    男女會合,精血交感,淺則陰血先聚,深則陽精易耗,若陰血先聚,陽精後沖,血開裹精,陽內陰外,陰包陽,胎則男形成矣;若陽精先瀉,陰血後參,精開裹血,陽外陰內,陽包陰,胎則女形成矣。

    訣曰︰從斯相暫別,牛女隔河游,二月花無發,方知喜氣優,好事常付與,讒言莫忘凋。

    婦人經行過後,凡六日宜種子之時,行事既畢,須當禁止,不可恣其淫佚,恐有觸傷胎氣,故言牛女相別,不得相會也。花無發,謂有孕。則次月經水不朝也。且夫至精才化,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漸成形質。子在腹中,隨母听聞,自此之後,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听美言,令人講讀詩書,陳說禮樂,耳不听淫聲,目不觀惡事。如此,則生子賢明、忠孝、敦厚、福壽。不然,則男女既生,多鄙賤愚頑,不得其壽。此因外象而內感也。昔太姒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听惡聲,口不道惡言,生文王而明聖。此胎教之道也。


如果你對攝生總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攝生總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