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果实

类别:子部 作者:元·李鹏飞 书名:三元参赞延寿书

    生枣令人热,渴、气胀、寒热、羸瘦者,弥不可多,动脏腑,损脾元,与蜜同食损五脏。软枣冷,动宿疾,发嗽,与蟹相忌。

    梅子坏齿及筋,多食发热。

    生龙眼平,沸汤内淖过不动脾。

    樱桃,寒热病多食,发暗风,伤筋骨,呕吐。小儿多食作热,性热也。

    生荔枝性热,多食发虚热、烦渴、口干、衄血。

    楂子不可多食,损齿及筋。

    乳柑太寒,冷脾,发痼疾,利肠,发轻汗。脾胃冷人,尤不可多食,诸柑性同。

    橘柚酸者聚痰,甜者润肺,不可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橙子温,皮多食伤肝,与槟榔同食,头旋恶心,生痰疟。

    杨梅多食发热,损齿及筋。

    杏实热,多食伤筋骨。

    杏酥生熟吃俱得,半生半熟,杀人。

    杏仁久服,目盲,眉、发、须落,动宿疾。双仁者,杀人,可研细治犬伤。

    桃实,发丹石,损胃,多食有热。饱食桃仁,水浴成淋。桃杏花,本五出而六出者,必双仁能杀人者,失常故也。

    李子平,发疟,多令虚热,白蜜和食,伤人五内,不可临水上啖之及与雀肉同食。李不沉水者,毒。仁和鸡子食,内结不消。

    梨寒,乳鹅梨、紫花梨治心热,此外生不益人,多食,寒中。产妇,金疮人,勿食,令萎困。其性益齿而损脾胃,正二月勿食佳。有人家生一梨,大如斗,送之朝贵,食者皆死。考之树下有大蛇,聚毒于此,不常为妖也,他此。

    藤梨,名沐猴梨,食多冷中。林檎多食,发热涩气,好睡发冷疾,生疮疖,脉闭不行,子不可食,令人烦。

    石榴多食,损肺及齿。山石榴多无益,涩气。

    栗子,温,生治腰脚。生即发气,宜暴干蒸炒,食多即气壅,患风水气,人不宜食。生栗可於灰火中煨,令汗出,杀其水气,不得通熟。小儿食生者,多难化。熟者,多滞气。

    柿子,寒,日干者,性冷,多食腹痛,生者弥冷。红柿与蟹同食,吐红;饮酒食红柿,心痛至死,亦易醉,不解酒毒。一种塔柿引痰,日干多动风火,干味不佳。子性尤冷,与蟹同食,腹疼大泻。葡萄酒过,昏人眼,架下饮酒,防虫屎伤人。

    白果生引疳,解酒;熟食益人,然不可多食,腹满,有云满一千个者,死。此物二更开花,三更结子,当是阴毒之物。有人艰籴,取白果以为饭,饱食,次日皆死。

    蒌芰也,冷脏色利,损阳,令阴萎,不益脾,难化,令胀满,姜酒解之。七月食生菱,作蛲虫。茨菰,大寒,动宿冷气,腹胀满,小儿秋食之,脐下痛,孕不可食。

    吴茱萸食,患脚气,瘫痪,损齿,失颜色。

    荸荠性与乌芋同。

    芡实生食,动风冷气,损脾难消却益精。

    藕多食,冷中,能去疫气,产后惟此不同生冷忌者,破血故也。

    甜瓜,动痼疾,多食,阴下湿痒,生疮,发虚热。破腹,令人弱,脚手无力。少食则可不中暑,多食未有不下。贫下多食,深秋下痢难治,损阳故也。患脚气食此,永不除。五月甜瓜沉水者,杀人。多食,发黄疸,动气,解药力。双蒂者,杀人。与油饼同食发病。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遇商助教疗之,更生。

    西瓜甚解暑毒,北人禀厚食惯,南人禀薄,不宜。多食至於霍乱,冷病人终身不除。

    木瓜,温,皮薄微赤黄,香,甘酸不涩,向里子头尖,一面方,是真。益脾而损齿。若圆和子微黄,蒂粗涩小圆,味涩微咸,伤人气,多食损牙。

    甘蔗多食,衄血,烧其滓,烟入目则眼暗。

    砂糖,寒,多食心痛。鲫同食成疳;葵同食生流癖;笋同食成食瘕,身重不能行。小儿多食,损齿及生蛲虫。不可多食,损齿伤筋。

    松子多食,发热毒。

    柰子多食,胪胀,不益人,病人尤甚。

    胡桃,平,多食,利小便,脱人眉,动风,动痰,恶心呕吐。酒同食过多,咯血。五月食未成果核,发痈疖寒热。秋夏果落地,恶虫缘食之,患九漏。一切果核双仁害人。生果停留多日,有损处,食之伤人。

    治诸果毒,烧猪骨过为末,水服方寸匕。

    枇杷多食,发痰热。

    橄榄食之,必去两头,有大热。过白露摘食,庶不病。

    榧子多食,能消谷,助筋骨,行荣卫,明目轻身,治咳嗽。食之过多,则滑肠。

    榛子,益气力,宽肠胃。

    莲子,食之宜蒸,生则胀人腹中,噫,令人吐。食当去之,不去心食之霍乱。又:性寒,生食微动气,蒸食之良。

    藕生食,主霍乱后烦渴,虚闷不能食,蒸食能补五脏,实下焦。与蜜同食,令人腹脏肥,不生诸虫。除烦解酒毒,压食反,病后热渴,食藕用少盐水或梅水浸,供多食,不损口。久服轻身耐老,止热破血。鸡头益精气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作粉食极妙,是长生之药。与小儿食,不能长大,故驻年耳。生食,动风冷气,多食不益脾胃气兼难消化。


如果你对三元参赞延寿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三元参赞延寿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