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留下了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因此,《菜根谭》亦名《菜根谈》。此外,它还有一个不甚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处世修养篇》。 比较而言,用“菜根谭”或“菜根谈”作为书名似乎更具意蕴。
关于这一书名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云:“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2.[宋]朱熹《朱子全书•学篇》:“某观今人因不能咬得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
3.[明]于孔兼《菜根谭题词》:“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4.[清]乾隆三十三年三山病夫通理《菜根谈原序》:“菜为之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似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欤?又古人云‘生定菜根香’。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如此书,人多忽之,而其旨唯静心沉玩者方堪领会。”《鹤林玉露》一书中说到:“士大夫不可一日离菜根,百姓不可一日无色水。”这是当时贴在寺庙的门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语,其意义是从老百姓是否面有菜色这一点,就可反观出执政者的政绩如何。因此“ 菜根”二字,在当时十分流行。无论从哪种角度去理解“菜根”二字,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用此二字警劝世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来磨练身心,栽培灌溉,充实自我。故此,《菜根谭》通篇都显现出作者洪应明的饱谙世情,对人生百态的反复咀嚼。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有的本子题为洪应明,有的本子则题为洪自诚。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四子部小说家类存目二《仙佛奇踪》提要:“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是编成于万历壬寅。”由此可知,洪应明与洪自诚分别为同一个人的名和字而已,且应是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文人。在《仙佛奇踪》之《佛引》中,真实居士冯梦祯写道:“洪生自诚氏,幼慕繁华,晚栖禅寂,缘是溯诸佛菩萨而为之传其神,纪其事。”据此判断,洪应明早年热衷红尘,晚年倾心佛门,这也可从其《菜根谭》中明显的“出世”与“人世”思想相混杂而找到证据。关于洪应明的其他生平履历,《明史》及其他史料均无甚多记载。在《金坛县志》和《江苏艺文志》里,都认为他是金坛人,另有一说认为他是浙江余杭人。但这种说法也只是推测而已,至今都未找到确凿证据。
《菜根谭》从体例上来说属于清言体。晚明清言是一种精致而优美的格言式小品,其内容大多表现晚明文人的闲情逸致和庄禅幽尚。清言的语言往往融合骈文之韵与散文之气,高雅整饬而又灵动畅达。骈散兼用而多用骈语。不过,清言虽用骈语,但却与传统的骈体文风格有很大的差异。 骈文词藻华丽,色彩浓郁,讲究用典,注重声律,因而风格华丽;清言虽多偶句。但比较生活化,风格更为清新自然、流畅自如,读起来似行云流水般无碍。阅读《菜根谭》,就会感觉其既有韵文的文辞优美,音律和谐,又不失散文的浅近平易,通俗易懂,使人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例如,“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这种诗化般的语言不但营造了空灵纯澈的气氛,更在不经意间发人深省。
《菜根谭》的每一条目都非常短小精悍,往往只有三四十来字,最少的甚至只有十四个字,最多也不过百来字。然而就在这惜墨如金的笔触中却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其中谚语、鄙语、典故、传说、名言警句无不由作者信手拈来。读者在阅读此书的同时,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处世智慧,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不少传统文化精粹。
《菜根谭》作为一部清言集,其内容并没有严密的逻辑性,甚至我们不难发现,贯穿于书中的作者的思想也并非某种纯粹的、前后一致的思想,而是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与碰撞。书中多次引用宋儒邵雍的诗文,如 “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还经常引进佛家用语,如“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还反复援引了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经典著作,如:“糟糠不为彘肥,何事偏贪钩下饵;锦绮岂因牺贵,谁人能解笼中囮”。因此,《菜根谭》既主张积极人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恩泽后世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独善其身、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同时也倡导悲天悯人、普度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这种海纳百川的知识分子情怀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精华所在。
从明代最初刊行的《雅尚斋遵生八笺》的序文中,可知《菜根谭》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据林家骊《洪应明与(菜根谭)》一文考证,《菜根谭》的刊行时间大约在明万历壬寅(1602)至万历壬癸(1613)之间。《菜根谭》问世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很快被传至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期间就有好几种版本的《菜根谭》在日本风行。又据《洪应明与(菜根谭)》一文考证得知,仅日本现存的历代《菜根谭》版本就有十三种之多,而在国内,现存的历代《菜根谭》版本有二十余种。在各种版本的流传与求同存异中,逐渐形成了两大版本系统:一种是将《菜根谭》分为前集和后集两个部分;一种是将《菜根谭》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和概论五个部分。其中,现存的明刻本属于前者,大部分的清刻本则属于后者。而在清刻本中又还散见有清朝石惺齐《续菜根谭》的语句。由此可见,《菜根谭》在流传与刊刻过程中,极有可能为后人所加工,在其中注入自己的主观意识与情感,这样,清刻本的《菜根谭》就有可能是后人补辑合纂而成,不可避免地与原刻本产生了悬殊、差异。
在《菜根谭》问世的几百年间,它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肯定,仿效者甚多,编著了许多续集或诸如此类的书籍。其中,尤以清人绿竹阁主人石惺齐编著的《续菜根谭》二卷最负盛名。此书由绿竹阁主人收录各家语录编辑而成,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在形式上,分为修养、警世、制欲、事机、治学、闲雅、贤智、慎忍、国政、交际十类。清人刘子载的《吾家菜根谭》二卷也较为出色。另外,在此类书籍中最具特色的是清末民初人归终居士撰写的《意气谱——<反菜根谭> 》。该书录有条目141条,全书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四卷。听涛馆主人《<反菜根谭>序》云:“其实菜根不能食,普天之下皆食菜叶,几人能食菜根耶?洪氏所言,英雄之处世间也,仙佛之居乐土也,非凡夫之处俗世也。而是编所言,尽为食菜叶辈设论,极普通。亦极超越。”据此序言和书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明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颇多不切世俗生活之言论,而多为唱高调。因此,作者意在对《菜根谭》作一次反面批驳,与之针锋相对,时有妙论闪烁。读者将《菜根谭》与《反菜根谭》比照而读,将会得到不同的体会和结论。
《菜根谭全编》一并采用了以上两种不同的版本系统:即上海图书馆藏的明刻本《菜根谭》和湖南省图书馆藏的清朝常州天宁寺沙门清镕重校刻本。明刻本《菜根谭》的正文首页冠以“还初道人洪自诚著、觉迷居士汪干初校”字样,全书分为前、后二集,共录格言362条;清刻本《菜根谭》的正文首页冠以“洪应明著”字样,全书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和概论五个类别,共录格言408条。两个版本相比较,有198条格言基本相同.只是有些格言的个别文字有出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出现了错字,如:“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招媒蘖之祸。”(明刻本一三二)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招媒孽之祸。”(清刻本三一一)其中“孽”为错字。
2.多出或少了字词,如:“富贵名誉……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明刻本六0)“富贵名誉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清刻本二五一)
3.字词位置颠倒,如:“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明刻本一三)“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清刻本二一三)。
4.用字或用词不同,如:“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明刻本五)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之砥石。”(清刻本二0六)
5.二者为通假字,如:“气机何常一毫凝滞?”(明刻本一二五) “气机何尝一毫凝滞?”(清刻本三0六),其中“常”与“尝”为通假字。这些相异之处一方面是由于刻书人的疏忽,一方面是由于文字本身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还有一方面是由于刻书人的主观所为。
我们之所以将此两个版本的《菜根谭》全文重现,合编为同一本书,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菜根谭》之原貌及其流变,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原著者及补辑合纂者的思想意识及时代风貌。但是,无论是明刻本,还是清刻本,《菜根谭》的性质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它始终是一本修身处世的清言集,它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化都充分说明了世人对它的瞩目。 时至今日,《菜根谭》不仅仍被作为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案头必备书.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活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经济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菜根谭》一书中即包含了许多朴素的经营管理思想。例如,“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而猖狂 ”。(《菜根谭》前集一四0)这则言论对于人才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它提醒管理者不能重才而轻德,否则会后患无穷。“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菜根谭》前集二0八)这则言论强调如果经营者想招纳贤才,就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一颗包容之心。
其实,《菜根谭》自问世以来,一直只被世人当作是一本个人修养心性的书籍而已,其真正被企业家所重视还得从二战后的日本说起。经历了战争创痛的日本之所以很快就崛起于世界之林.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东方传统思想中汲取了养分。以《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为例,这两本书就触及到了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赢得商业竞争的策略与技巧。相对而言,《孙子兵法》更多地触及了战争的战略问题,《三国演义》则更多地触及了战争的战术问题。至于《菜根谭》为何会受到日本企业家的青睐,则是因为它触及到了商业竞争的最根本的问题.即人的问题。而这就是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处理企业内部各种人际关系所要采取的对策与措施。这个对策与措施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如“居官不爱子民,为衣冠盗”。(明刻本《菜根谭》五七)“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明刻本《菜根谭》一八三)这些言论都充分体现了“人本”意识。其实,这里所提到的《菜根谭》对于我们的启发及带给我们的益处还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其无穷之奥妙还有待读者自己去琢磨体会。
李伟 2006年5月
(此序乃李伟为《菜根谭全编》 湖南:岳麓书社 撰写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