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二 四十三

类别:子部 作者:清·谭嗣同 书名:仁学

    夫心力最大者,无不可为。惟其大也,又适以召阻险:格致盛而愈多虽穷之理,化电盛而愈多艰分之质,医学盛而愈多难治之症,算学盛而愈多虽取之题,治理盛而愈多虽防之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愈进愈阻,永无止息。然反而观之,向使不进,乃并此阻而不可得。是阻者进之验,弊者治之效也。同消同长,道通为一,惟在不以此自阻焉耳。茍畏难而偷安,防害而不敢兴利,动援西国民焦之不靖,而谓不当学西法,不知正其治化日进之凭据也。即有小乱,当统千万年之全局观之,徒童阅于一孔,谓头痛当苗头,腹痛当苗腹,遂弃置全局于不顾,此其心力,诚不足道矣!然而知心力之不可恃,不审心力之所由发,直情径遂,壮趾横行,则持以平机心之心力,转而化为机心。以机愈机,轴轮双转,助劫而已,焉能挽劫哉?然则如之何?曰:盍于一人试之。见一用机之人,先去乎自己机心,重发一慈悲之念,自能不觉人之有机。人之机为我忘,亦必能自忘;无召之者,自不来也。此可试之一二人而立效,使心力骤增万万倍,天下之机心不难泯也。心力不能骤增,则莫若开一讲求心之学派,专治佛家所谓愿力,英士乌特亨立所谓治心免病法。合众人之心力为之,亦勿虑学派之难开也。各教教主,皆自匹夫一意孤行而创之者也。盖心力之实体,莫大于慈悲。慈悲则我视人平等,而我以无畏;人视我平等,而人亦以无畏。无畏则无所用机矣。佛一名"大无畏"。其度人也,曰:"施无畏。"无畏有五,曰: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而非慈悲则无以造之。故慈悲为心力之宜体。今夫向人涕泣陈诉,恻怛沈痛,则莫不暂释其机心而哀怜之。彼伪悲而不慈,奚足感人若此,又况以天地民物为无量之大慈悲乎!


如果你对仁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仁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