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功成而不居,名就而身退,可以保身,可以全生。文种居官,有杀身之祸;范蠡殖货,得终生逍遥。留侯明哲,后顾无忧;淮阴乏术,患遂及之。故世人以退隐为高,以居官者为不智,且为之忧。
虽然,予观世事,居官者固有忧,然祸不及身;退隐者号无虑,而常难自保。严介溪跋扈而终天年,刘伯温退身而不避死。故今之为官者,一但居其位,无不恋恋不舍,迟迟不退。予近读唐李丞相之《退身论》,得其正解,录之以供后来为官者琢磨也: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昔余常惑焉。文种有藏弓之恨,李斯有税驾之叹,张华愿优游而不获,此四子者,皆神敏知几,聪明志古,图国致霸,动必成功,而自谋其身,犹有所恨,况常人哉?其难于退者,以余忖度,颇得古人微旨。
“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一旦去权,祸机不测。掺政柄以御怨诽者,如荷戟以当狡兽,闭关以待暴客。若舍戟开关,则寇难立至。迟迟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终身之祸。亦犹奔马者不可以委辔,乘流者不可以去楫。是以惧祸而不断,未必皆耽禄而患失矣。
“何以知之?余之前在鼎司,谢病辞免,寻即远就泽国。自谓在外而安,岂知天高不闻,身远受害。
“而陆士衡称:‘不知去势以求安,辞宠以招福。’斯言过矣。惟有遭逢善人,则庶可无患。若小人,则祸必及之,无所逃也。终不及乘扁舟,变姓名,浩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间之世,斯可以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