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六 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明元六王 太武五王

类别:史部 作者:李延寿(唐) 书名:北史

    道武皇帝十男:宣穆刘后生明元皇帝;贺夫人生清河王绍;大王夫人生阳平

    王熙;王夫人生河南王曜;河间王修、长乐王处文二王母氏阙;段夫人生广平王

    连、京兆王黎;皇子浑及聪母氏并阙,皆早薨,无传。

    清河王绍字受洛拔,天兴六年封。性凶狠险悖,好劫剥行人,斫射犬豕,以

    为戏乐。有孕妇,绍剖观其胎。道武尝怒之,倒悬井中,垂死乃出。明元常以义

    方责之,由此不协。而绍母贺夫人有谴,帝将杀之。会日暮,未决。贺氏密告急

    于绍,绍乃与帐下及宦者数人逾宫犯禁。帝惊起,求弓刀不及,暴崩。明日,宫

    门至日中不开,绍称诏召百寮于西宫端门前北面,绍从门扇间谓曰:“我有父,

    亦有兄,公卿欲从谁也?”王公以下皆失色,莫有对者。良久,南平公长孙嵩曰:

    “臣等不审登遐状。”唯阴平公元烈哭泣而去。于是朝野凶凶,人怀异志。肥如

    侯贺护举烽于安阳城北,故贺兰部人皆往赴之。其余旧部,亦率子弟,招集故人,

    往往相聚。绍闻人情不安,乃出布帛班赐王公以下。

    先是,明元在外,闻变乃还,潜于山中,使人夜告北新侯安同,众皆响应。

    卫士执送绍,于是赐绍母子死,诛帐下阉官、宫人为内应者十数人。其先犯乘舆

    者,群臣于城南都街生脔食之。绍时年十六。绍母即献明皇后妹也,美而艳。道

    武如贺兰部,见而悦之,告献明后请纳焉。后曰:“不可。此过美,不善,且已

    有夫。”帝密令人杀其夫而纳之,生绍,终致大逆焉。

    阳平王熙,天兴六年封,聪达有雅操。明元练兵于东部,诏熙督十二军校阅,

    甚得军仪,赏赐隆厚。泰常六年,薨,帝哀恸不已。长子佗袭爵。

    佗性忠厚,武艺无过者。后改封淮南王,镇武牢,威名甚著。孝文时,位司

    徒,赐安车几杖,入朝不趋。太和十二年,薨。时孝文有事太庙,始荐,闻之,

    废祭,舆驾亲临哀恸,礼赗有加,谥曰靖王。

    世子吐万早卒。

    子僖王显袭祖爵,薨。

    子世遵袭。孝明时,为荆州刺史。在边境,前代以来,互相抄掠,世遵到州,

    不听侵扰。其弟均时在荆州,为朝阳戍主。有南戍主妻,三月三日游戏沔水侧,

    均辄遣部曲掠取。世遵闻之,责均,遂移还本戍,吴人感荷。后颇行货贿,散费

    边储,是以声名有损。薨于定州刺史,谥曰康王。

    吐万弟钟葵,早卒。

    长子法寿,累迁安州刺史。法寿先令所亲,微服入境,观察风俗。下车便大

    行赏罚,于是境内肃然。后于河阴遇害。

    子庆智,性贪鄙。为太尉主簿,事无大小,得物然后判,或十数钱,或二十

    钱,得便取之,府中号为“十钱主簿。”

    法寿弟法僧,位益州刺史,杀戮自任,威怒无恒。王、贾诸姓,州内人士,

    法僧皆召为卒伍,无所假纵。于是合境皆反,招引外寇。后拜徐州刺史。法僧本

    附元叉,以骄恣,恐祸及己,将谋为逆。时领主书兼舍人张文伯奉使徐州,法僧

    谓曰:“我欲与卿去危就安,能从我否?”文伯曰:“安能弃孝义而从叛逆也!”

    法僧将杀之,文伯骂曰:“仆宁死见文陵松柏,不能生作背国之虏!”法僧杀之。

    孝昌元年,法僧杀行台高谅,反于彭城。自称尊号,改元天启。大军致讨,法僧

    奔梁。其武官三千余人戍彭城者,法僧皆印额为奴,逼将南度。梁武帝授法僧司

    空,封始安郡王,寻改封宋王,甚见优宠。又进位太尉,仍立为魏主。不行,授

    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乃征为太尉。卒于梁,谥曰襄厉王。子景隆、景仲。

    景隆初封丹杨公,位广州刺史,徙徐州,改封彭城王。丁父忧,袭封宋王,

    又为广州刺史。卒。梁复以景仲为广州刺史,封枝江县公。侯景作乱,遣诱召之,

    许奉为主。景仲将应之,为西江督护陈霸先所攻,乃缢而死。

    河南王曜,天兴六年封。五岁,尝射雀于道武前,中之,帝惊叹焉。及长,

    武艺绝人,与阳平王熙等并督诸军讲武,众咸服其勇。薨。

    长子提袭。骁烈有父风,改封颍川王。迎昭仪于塞北。时年十六,有夙成之

    量,殊域敬焉。后改封武昌,累迁统万镇都大将,甚见宠待。薨,谥曰成王。

    长子平原袭爵。忠果有智略。为齐州刺史,善于怀抚。孝文时,妖贼司马小

    君自称晋后,屯聚平陵,年号圣君。平原身自讨击,禽小君,送京师斩之。又有

    妖人刘举,自称天子,复讨斩之。时岁频不登,齐人饥馑,平原以私米三千余斛

    为粥,以全人命。北州戍卒一千余人,还者皆给路粮,百姓咸称咏之。迁征南大

    将军、开府、雍州刺史,镇长安。薨,谥曰简王。

    长子和,字善意,袭爵。初,和聘乙氏公主女为妃,生子显,薄之。以公主

    故,不得遣出。因忿,遂自落发为沙门。既不幸其母,乃舍显,以爵让其次弟鉴。

    鉴固辞。公主以其外孙不得袭爵,诉于孝文。孝文诏鉴终之后,令显袭爵,鉴乃

    受之。

    鉴字绍达,沉重少言,宽和好士。为齐州刺史。时革变之始,鉴上书遵孝文

    之旨,采齐之旧风。轨制粲然,皆合规矩。孝文下诏褒美,班之天下,一如鉴所

    上。齐人爱咏,咸曰耳目更新。

    孝文崩后,和罢沙门归俗。弃其妻子,纳一寡妇曹氏为妻。曹氏年长,大和

    十五岁,携男女五人,随鉴至历城,干乱政事。和与曹及五子七处受纳,鉴皆顺

    其意,言无不从。于是狱以贿成,取受狼籍,齐人苦之,鉴名大损。转徐州刺史。

    属徐、兖大水,人多饥饿,鉴表加赈恤,人赖以济。先是,京兆王愉为徐州,王

    既年少,长史卢阳乌宽以驭下,郡县多不奉法。鉴表梁郡太守程灵虬虐政残人,

    盗寇并起。诏免灵虬,于是徐境肃然。薨,谥悼王。

    和与鉴子伯崇竞求承袭,诏听和袭,位东郡太守。先是,郡人孙天恩家豪富,

    尝与和争地,遣奴客打和垂死。至此,和诬天恩与北贼来往,父子兄弟一时俱戮,

    资财田宅皆没于官。天恩宗从欲诣阙诉冤,以和元叉之亲,不敢告列。和语其郡

    人曰:“我觅一州,亦应可得。念此小人,痛入骨髓,故乞此郡,以报宿怨,此

    后更不求富贵。”识者曰:“王当没于此矣!”薨,赠相州刺史。

    河间王修,天赐四年封。薨,无子,太武诏河南王曜子羯儿袭,改封略阳王。

    正平初,有罪赐死,爵除。

    长乐王处文,天赐四年封。聪辩夙成。年十四,薨。明元悼伤之,自小敛

    至葬,常亲临哀恸。陪葬金陵,无子,爵除。

    广平王连,天赐四年封。薨,无子,太武以阳平王熙第二子浑为南平王,以

    继连后。浑好弓马,射鸟辄历飞而中之,日射兔得五十头。太武尝命左右分射,

    胜者中的筹满,诏浑解之,三发皆中。帝大悦,器其艺能,常引侍左右。累迁凉

    州镇将、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恩著凉土。更满还京,父老皆涕泣追

    送,如违所亲。薨。

    子飞袭。后赐名霄。身长九尺,腰带十围,容貌魁伟,雅有风则。贞白卓然,

    好直言正谏,朝臣惮之。孝文特垂钦重,除宗正卿。诏曰:“自今奏事,诸臣相

    称,可云姓名;唯南平王一人,可直言其封。”迁左光禄大夫。薨,赐东园第一

    秘器。孝文緦衰临霄丧,宴不举乐,谥曰安王。子纂袭。

    京兆王黎,天赐四年封。薨。子吐相袭,改封江阳王。薨,无子。

    献文以南平王霄第二子继字世仁为后,袭封江阳王。宣武时,为青州刺史。

    为家僮取人女为妇妾,又以良人为婢,为御史所弹,坐免官爵。及灵太后临朝,

    继子叉先纳太后妹,复继本封;后徙封京兆王,历司徒,加侍中。继,孝文时已

    历内外显任,灵太后临朝,入居心膂,历转台司。频表逊位,转太保,侍中如故,

    加前后部鼓吹。诏以至节,礼有朝庆,继位高年宿,可依齐郡王简故事,朝讫引

    坐,免其拜伏。转太傅,侍中如故。时叉执杀生之权,拜受之日,送者倾朝,有

    识者为之致惧。又诏令乘步挽至殿廷,两人扶侍,礼与丞相高阳王埒。后除使持

    节、侍中、太师、大将军、录尚书事、大都督、节度西道诸军事。及出师,车驾

    临饯,倾朝祖送。寻加太尉公。及班师,继启求还复封江阳,诏从之。继晚更贪

    婪,牧守令长新除赴官,无不受纳货贿,以相托付。妻子各别请属,至乃郡县微

    吏,亦不获平心选举。凭叉威势,法官不敢纠擿,天下患之。叉黜,继废于家。

    初,尔朱荣之为直寝,数以名马奉叉,叉接以恩意,荣甚德之。建义初,复以继

    为太师、司州牧。永安元年,薨,赠假黄钺都督九州诸军,录尚书事、大丞相如

    故,谥曰武烈。

    叉字伯俊,小字夜叉。灵太后临朝,以叉妹夫,除通直郎。叉妻封新平君,

    后迁冯翊君,拜女侍中。叉女夭,灵太后诏赠乡主。叉累加侍中、领军将军。既

    在门下,兼总禁兵,深为灵太后所信委。太傅、清河王怿以亲贤辅政,每欲斥黜

    之。叉遂令通直郎宋维,告司染都尉韩文殊欲谋逆立怿,怿坐禁止。后穷案无实,

    怿虽得免,犹以兵卫守于宫西别馆。久之,叉恐怿终为己害,乃与侍中刘腾密谋,

    诈取主食中黄门胡度、胡定列,诬怿云:“货度等金帛,令以毒药置御食中以害

    帝。”腾以具奏。明帝信之,乃御显阳殿。腾闭永巷门,灵太后不得出。怿入,

    遇叉于含章殿后,命宗士及直斋执怿衣袂,将入含章东省。腾称诏集公卿议,以

    大逆论。咸畏叉,无敢异者。唯仆射游肇执意不同。叉、腾持公卿议入奏,夜中

    杀怿。于是假为灵太后辞逊诏,叉遂与太师、高阳王雍等辅政。常直禁中,明帝

    呼为姨父。自后百寮重迹。后帝徙御徽音殿,叉亦入居殿右,曲尽佞媚,遂出入

    禁中,恒令勇士持刀剑以自先后。叉于千秋门外厂下施木阑槛,有时出入,止息

    其中,腹心防守,以备窃发。

    初,叉之专政,矫情自饰,劳谦待士。得志之后,便自骄愎,耽酒好色,与

    夺任情。乃于禁中自作别库掌握之,珍宝充牣其中。叉曾卧妇人于食舆,以帕

    覆之。舆入禁内,出亦如之,直卫虽知,莫敢言者。姑姊妇女,朋淫无别。政

    事怠堕,纲纪不举。州镇多非其人,于是天下遂乱矣。叉自知不法,恐被废黜,

    乃阴遣弟洪业召武州人姬库根等与之聚宴。遂为誓盟,欲令为乱,朝廷必以己为

    大将军往伐,因以共为表里,如此可得自立。根等然其言,乃厚遗根等,遣还州,

    与洪业买马。

    从刘腾死后,防卫微缓。叉颇亦自宽,时宿于外,每日出游,留连他邑。灵

    太后微察知之。正光五年秋,灵太后对明帝谓群臣,求出家于嵩山闲居寺,欲自

    下发。帝与群臣大惧,叩头泣涕。遂与太后密谋图之。乃对叉流涕,叙太后欲出

    家忧怖之心。叉乃劝帝从太后意。于是太后数御显阳,二宫无复禁碍。举其亲元

    法僧为徐州刺史,法僧据州反叛。灵太后数以为言,叉深愧悔。丞相、高阳王雍

    虽位重于叉,而甚畏惮。会太后与帝游洛水,遂幸雍第,定图叉之计。后雍从帝

    朝太后,乃进言叉父子权重。太后曰:“然。元郎若忠于朝廷,何故不去领军,

    以余官辅政?”叉闻之甚惧,免冠求解。乃以叉为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

    左右。

    叉虽去兵权,然总任内外,不虑黜废。又有阉人张景嵩、刘思逸、屯弘昶、

    伏景谋废叉。嵩以帝嫔潘外怜有幸,说云,元叉欲害之。嫔泣诉于帝云:“叉非

    直欲杀妾,亦将害陛下。”帝信之。后叉出宿,遂解其侍中。旦欲入宫,门者不

    纳。寻除名。

    初,咸阳王禧以逆见诛,其子树,梁封为邺王。及法僧反叛后,树遗公卿百

    寮书,暴叉过恶,言:“叉本名夜叉,弟罗实名罗刹。夜叉、罗刹,此鬼食人,

    非遇黑风,事同飘堕。鸣呼魏境!离此二灾。恶木盗泉,不息不饮,胜名枭称,

    不入不为。况昆季此名,表能噬物,日露久矣,始信斯言。”叉为远近所恶如此。

    其后灵太后顾谓侍臣曰:“刘腾、元叉昔邀朕索铁券,望得不死,朕赖不与。”

    中书舍人韩子顺对曰:“臣闻杀活,岂计与否。陛下昔虽不与,何解今日不杀?”

    灵太后怃然。未几,有人告叉及其弟爪谋反。先遣其从弟洪业率六镇降户反定州;

    叉令勾鲁阳诸蛮侵扰伊阙,叉兄弟为内应,起有日矣,得其手书。灵太后以妹婿

    故,未忍便决。群臣固执不已,明帝又以为言,太后乃从之。于是叉及弟爪并赐

    死于家。太后犹以妹故,复追赠尚书令、冀州刺史。叉子舒,秘书郎。叉死后,

    亡奔梁,官至征北大将军、青冀二州刺史。

    子善,亦名善住。少随父至江南,性好学,通涉《五经》,尤明《左氏传》。

    侯景之乱,善归周,武帝甚礼之,以为太子宫尹,赐爵江阳县公,每执经以授太

    子。

    隋开皇初,拜内史侍郎,凡有敷奏,词气抑扬,观者属目。陈使袁雅来聘,

    上令善就馆受书。雅出门不拜。善论旧事有拜之仪,雅未能对。遂拜,成礼而去。

    后迁国子祭酒。上尝亲临释奠,令善讲《孝经》,于是敷陈义理,兼之以谏。上

    大悦曰:“闻江阳之说,更起朕心。”赍绢一百匹,衣一袭。善之通博,在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酝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妥每怀不平,心

    欲屈善,因讲《春秋》。初发题,诸儒毕集,善私谓妥曰:“名望已定,幸无相

    苦。”妥然之。及就讲肆,妥遂引古今滞义以难善,多不能对。二人由是有隙。

    善以高颎有宰相之具,尝言于上曰:“杨素粗疏,苏威怯懦,元胄、元旻,

    正似鸭耳。可以付社稷者,唯独高颎。”上初然之。及颎得罪,上以善言为颎游

    说,深责望之。善忧惧,先患消渴,于是病顿而卒。

    叉弟罗,字仲纲。虽父兄贵盛,而虚己接物。累迁青州刺史。叉当朝专政,

    罗望倾四海,于时才名之士王元景、邢子才、季奖等咸为其宾客,从游青土。罢

    州,入为守正卿。叉死后,罗通叉妻,时人秽之,或云其救命之计也。孝武时,

    位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孝静初,梁遣将围逼,罗以州降,封南郡

    王。及侯景自立,以罗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改封江阳王。梁元帝灭景,周

    文帝求罗,遂得还。除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少师,袭爵江阳王。舒子善住,在

    后从南入关,罗乃以爵还善住,改封罗为固道郡公。

    罗弟爽,字景哲。少而机警,位给事黄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卒,谥曰懿。

    爽弟蛮,仕齐,历位兼度支尚书,行颍州事。坐不为继母服,为左丞所弹。

    后除开府仪同三司。齐天保十年,大诛元氏。昭帝元后,蛮之女也,为苦请,自

    市追免之,赐姓步六孤氏。卒,赠司空。蛮弟爪,字景邕,位给事中,与兄叉同

    时诛。

    继弟罗侯,迁洛之际,以坟陵在北,遂家于燕州之昌平郡。内丰资产,唯以

    意得为适。不入京师,在宾客往来者,必厚相礼遗,豪据北方,甚有声称。以叉

    执权,尤不乐入仕,就拜昌平太守。

    明元皇帝七男:杜密皇后生太武皇帝;大慕容夫人生乐平戾王丕;安定殇王

    弥阙母氏;慕容夫人生乐安宣王范;尹夫人生永昌庄王健;建宁王崇、新兴王俊

    二王并阙母氏。

    乐平王丕,少有才干。泰常七年封,拜车骑大将军。后督河西、高平诸军讨

    南秦王杨难当。军至略阳,禁令齐肃,所过无私,百姓争致牛酒。难当惧,还仇

    池。而诸将议曰:“若不诛豪帅,军还之后,必聚而为寇。”又以大众远出,不

    有所掠,则无以充军实,赏将士。将从之,时中书侍郎高元参丕军事,谏曰:

    “今若诛之,是伤其向化之心,恐大军一还,为乱必速。”丕以为然,于是绥怀

    初附,秋豪无犯。

    初,冯弘之奔高丽,太武诏遣送之,高丽不遣。太武怒,将讨之。丕上疏以

    为和龙新定,宜复之,使广修农殖,以饶军实,然后进图,可一举而灭。帝纳之,

    乃止。后坐刘洁事,以忧薨,事在《洁传》,谥曰戾王。子拔袭爵。后坐事赐死,

    国除。

    丕之薨及日者董道秀之死也,高元遂著《筮论》曰:“昔明元末,起白台,

    其高二十余丈。乐平王尝梦登其上,四望无所见。王以问日者董道秀。筮之,曰:

    “大吉”。王默而有喜色。后事发,王遂忧死,而道秀弃市。道秀若推六爻以对

    王曰:“易称亢龙有悔。穷高日亢,高而无人,不为善也。”夫如是,则上宁于

    王,下保于己,福禄方至,岂有祸哉?今舍于本而从其末,咎衅之至,不亦宜乎!”

    安定王弥,泰常七年封。薨,谥曰殇王。无子,国除。

    乐安王范,泰常七年封。雅性沉厚。太武以长安形胜之地,乃拜范为卫大将

    军、开府义同三司、长安镇都大将。范谦恭惠下,推心抚纳,百姓称之。时秦土

    新离寇贼,流亡者相继,请崇易简之礼,帝纳之。于是遂宽徭,与人休息。后刘

    洁之谋,范闻而不告。事发,因疾暴薨

    长子良,太武未有子,尝曰:“兄弟之子犹子。”亲抚养之。长而壮勇多知,

    尝参军国大计。文成时,袭王,拜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为内都大官。薨,

    谥曰简王。

    永昌王健,泰常七年封。健姿貌魁壮,所在征战,常有大功。才艺比陈留桓

    王而智略过之。从太武破赫连昌,遂西略至木根山。讨和龙,健别攻拔建德。后

    平叛胡白龙余党于西海。太武袭蠕蠕,越涿邪山,诏健殿后。矢不虚发,所中皆

    应弦而毙,威震漠北。寻从平凉州,健功居多。又讨破秃发保周,自杀,传首京

    师。复降沮渠无讳。薨,谥曰庄王。子仁袭。仁亦骁勇有父风,太武奇之。后与

    濮阳王闾若文谋为不轨,发觉,赐死,国除。

    建宁王崇,泰常七年封。文成时,封崇子丽济南王。后与京兆王杜元宝谋逆,

    父子并赐死。

    新兴王俊,泰常七年封。少善骑射,多艺。坐法,削爵为公。俊好酒色,多

    越法度。又以母先遇罪死,而己被贬削,恒怀怨望,颇有悖心。后事发,赐死,

    国除。

    太武皇帝十一男:贺皇后生景穆帝;越椒房生晋王伏罗;舒椒房生东平王翰;

    弗椒房生临淮王谭;伏椒房生广阳王建;闾左昭仪生吴王余;其小儿、猫儿、真、

    彪头、龙头并阙母氏,皆早薨,无传。

    晋王伏罗,真君三年封,加车骑大将军。后督高平、凉州诸军讨吐谷浑慕利

    延。军至乐都,谓诸将曰:“若从正道,恐军声先振,必当远遁。潜军出其非意,

    此邓艾禽蜀之计也。”诸将咸难之。伏罗曰:“夫将军制胜,万里择利,专之可

    也。”遂间道行。至大母桥,慕利延众惊,奔白兰。慕利延兄子拾寅走河西,降

    其一万余落。八年,薨,无子,国除。

    东平王翰,真君三年封秦王,拜侍中、中军大将军,参典都曹事。忠贞雅正,

    百僚惮之。太傅高元以翰年少,作《诸侯箴》以遗之,翰览之大悦。后镇枹罕,

    羌戎敬服。改封东平王。太武崩,诸大臣等议欲立翰,而中常侍宗爱与翰不协,

    矫太后令立南安王余,遂杀翰。子道符袭爵,拜长安镇都大将。皇兴元年,谋反,

    司马段太阳斩之,傅首京师。

    临淮王谭,真君三年封燕王,拜侍中,参都曹事。后改封临淮王。薨,谥宣

    王。

    子提袭,为梁州刺史。以贪纵削除,加罚,徙配北镇。久之,提子员外郎颖

    免冠请解所居官,代父边戍,孝文不许。后昭提从驾南伐。至洛阳,参定迁都之

    议。寻卒,以预参迁都功,追封长乡县侯。宣武时,赠雍州刺史,谥曰“懿”。

    提子昌,字法显。好文学。居父母丧,哀号孺慕,非感行人。宣武时,复封

    临淮王,未拜而薨。赠齐州刺史,谥曰康王,追改封济南王。

    子彧,字文若,绍封。彧少有才学,当时甚美。侍中崔光见而谓人曰:“黑

    头三公,当此人也。”少与从兄安丰王延明、中山王熙,并以宗室博古文学齐名,

    时人莫能定其优劣。尚书郎范阳卢道将谓吏部清河崔休曰:“三人才学虽并优美,

    然安丰少于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济南风流宽雅。”时人为之语曰:“三王

    楚琳琅,未若济南备员方。”彧姿制闲裕,吐发流美。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

    之未尝不心醉忘疲。奏郑庙歌词,时称其美。除给事黄门侍郎。

    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避绍父讳,启求改名。诏曰:

    “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彧求复本封,

    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又长兼御史中尉。彧以为伦叙得之,不谢。领军

    于忠忿,言之朝廷曰:“临淮虽复风流可观,而无骨鲠之操,中尉之任,恐非所

    堪。”遂去威仪,单车而还,朝流为之叹息。累迁侍中、卫将军、左光禄大夫,

    兼尚书左仆射,摄选。后以本官为东道行台。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彧抚膺

    恸哭,遂奔梁。梁武遣其舍人陈建孙迎接,并观彧为人。建孙称彧风神闲俊。梁

    武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彧闻声歔欷,涕泪交下,梁

    武为之不乐。自前后奔叛,皆候旨称魏为伪,唯彧表启常云魏临淮王。梁武体彧

    雅性,不以为责。及知庄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梁武惜其人才,又

    难违其意,遣其仆射徐勉私劝彧留。彧曰:“死犹愿北,况于生也?”梁武乃以

    礼遣。彧性至孝。自经违离,不进酒肉;憔悴容貌,见者伤之。历位尚书令、大

    司马,兼录尚书。

    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

    庙,以孝文为伯考。彧表谏,以为:“汉祖创业,香街有太上之庙;光武中兴,

    南顿立春陵之寝。元帝之于光武,疏为绝服,犹尚身奉子道,入继大宗。高祖之

    于圣躬,亲实犹子,陛下既纂洪绪,岂宜加伯考之名?且汉宣之继孝昭,斯乃上

    后叔祖,岂忘宗承考妣?盖以大义斯夺。及金德将兴,宣王受寄,景王意在毁冕,

    文王心规裂冠。虽祭则魏主,而权归晋室。昆之与季,实倾曹氏。且子元宣王冢

    胤,文王成其大业。故晋武继文祖武,宣有伯考之称。以今类古,恐或非俦。高

    祖德溢寰中,道超无外。肃祖虽勋格宇宙,犹曾奉贽称臣。穆后禀德坤元,复将

    配享乾位。此乃君臣并筵,嫂叔同室,历观坟籍,未有其事。”时庄帝意锐,朝

    臣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俊并有表闻。诏报曰:“文穆皇帝勋格四表,

    道迈百王,是用考循旧范,恭上尊号。王表云汉太上于香街,南顿于春陵。汉高

    不因瓜瓞之绪,光武又无世及之德,皆身受符命,不由父祖。别庙异寝,于理何

    差?文穆皇帝天眷人宅,历数有归。朕忝承下武,遂主神器。既帝业有统,汉氏

    非伦。若以昔况今,不当移寝。则魏太祖、晋景帝虽王迹已显,皆以人臣而终,

    岂得与余帝别庙,有阙余序?汉郡国立庙者,欲尊高祖之德,使飨遍天下”非关

    太庙神主,独在外祠荐。汉宣之父,亦非勋德所出,虽不追尊,不亦可乎?伯考

    之名,自是尊卑之称,何必准古而言非类也。复云君臣同列,嫂叔共室。当以文

    穆皇帝昔遂臣道,以此为疑。《礼》‘天子元子犹士’,禘祫岂不得同室乎?且

    晋文、景共为一代,议者云世限七,主无定数。昭穆既同,明有共室之理。礼既

    有祔,嫂叔何嫌?《礼》,大祖、祢一庙,岂无妇舅共室也?若专以共室为疑,

    容可更议迁毁。”庄帝既逼诸妹之请,此词意黄门侍郎常景、中书侍郎邢子才所

    赞成也。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帝。彧又面谏曰:“陛下作而不法,后世何观?

    历寻书籍,未有其事。”帝不从。及神主入庙。复敕百官悉陪从,一依乘舆之式。

    彧上表以为:“爰自中古,迄于下叶,崇尚君亲,褒明功懿,乃有皇号,终无帝

    名。今若去帝,直留皇名,求之古义,少有依准。”又不纳。

    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出东掖门,为贼所获。见兆,

    辞色不屈,为群胡所殴,薨。孝武帝末,赠大将军、太师、太尉公、录尚书事,

    谥曰文穆。彧美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书,不为章句,所

    制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然居官不能清白,所进举止于亲娅,为识者

    所讥。无子。

    弟孝友,少有时誉,袭爵临淮王,累迁沧州刺史。为政温和,好行小惠,不

    能清白,而无所侵犯,百姓亦以此便之。魏静帝宴齐文襄于华林园,孝友因醉自

    誉,又云:“陛下许赐臣能。”帝笑曰:“朕恒闻王自道清。”文襄曰:“临淮

    王雅旨舍罪。”于是君臣俱笑而不罪。孝友明于政理,尝奏表曰:

    令制百家为党族,二十家为闾,五家为比邻。百家之内,有帅二十五,征发

    皆免,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京邑诸坊,或七八百家,

    唯一里正、二史,庶事无阙,而况外州乎?请依旧置,三正之名不改,而百家为

    于,四闾,闾二比,计族少十二丁,得十二匹赀绢。略计见管之户,应二万余族,

    一岁出赀绢二十四万匹。十五丁出一番兵,计得一万六千兵。此富国安人之道也。

    古诸侯娶九女,士有一妻二妾。《晋令》:诸王置妾八人;郡君、侯,妾六

    人。《官品令》:第一、第二品有四妾;第三、第四有三妾;第五、第六有二妾;

    第七、第八有一妾。所以阴教聿修,继祠有广。广继嗣,孝也。修阴教,礼也。

    而圣朝忽弃此数,由来渐久,将相多尚公主,王侯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

    妇人多幸,生逢今世,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设令人强志广娶,则家道

    离索,身事迍邅,内外亲知共相嗤怪。凡今之人,通无准节。父母嫁女,则教之

    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劝以忌。持制夫为妇德,以能妒为女工。自云受人欺,畏

    他笑我。王公犹自一心,以下何敢二意!夫妒忌之心生,则妻妾之礼废;妻妾之

    礼废,则奸淫之兆兴,斯臣之所以毒恨者也。请以王、公、第一品娶八,通妻以

    备九女;称事二品备七;三品、四品备五;五品、六品则一妻二妾。限以一周,

    悉令充数。若不充数,及待妾非礼,使妻妒加捶挞,免所居官。其妻无子而不娶

    妾,斯则自绝,无以血食祖父,请科不孝之罪,离遣其妻。

    臣之赤心,义唯家国,欲使吉凶无不合礼,贵贱各有其宜。省人帅以出兵丁,

    立仓储以丰谷食。设赏格以禽奸盗,行典令以示朝章。庶使足食足兵,人信之矣。

    又冒申妻妾之数,正欲使王侯将相,功臣子弟,苗胤满朝,传祚无穷,此臣之志

    也。

    诏付有司,议奏不同。

    孝友又言:“今人生为皂隶,葬拟王侯,存没异途,无复节制。崇壮丘陇,

    盛饰祭仪,邻里相荣,称为至孝。又夫妇之始,王化所先,共食合瓢,足以成礼。

    而今之富者弥奢,同牢之设,甚于祭槃。累鱼成山,山有林木,林木之上,鸾凤

    斯存。徒有烦劳,终成委弃,仰惟天意,其或不然。请自兹以后,若婚葬过礼者,

    以违旨论。官司不加纠劾,即与同罪。

    孝友在尹积年,以法自守,甚著声称。然性无骨鲠,善事权势,为正直者所

    讥。齐天保初,准例降爵,封临淮县公,拜光禄大夫。二年冬,被诏入晋阳宫,

    出与元晖业同被害。

    昌弟孚,字秀和,少有令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见孚,

    咸曰:“此子当准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见耳。”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

    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迁左丞。

    蠕蠕主阿那瑰既得反国,其人大饥,相率入塞,阿那瑰上表请台振给。诏孚

    为北道行台,诣彼振恤,孚陈便宜表曰:

    皮服之人,未尝粒食,宜从俗因利,拯其所无。昔汉建武中,单于款塞,时

    转河东米糒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以给之。斯则前代和戎,抚新柔远之长

    策也。乞以牸牛产羊,糊其口食。且畜牧繁息,是其所便;毛血之利,惠兼衣食。

    又尚书奏云:如其仍住七州,随宽置之。臣谓人情恋本,宁肯徙内?若依臣

    请,给振杂畜,爱本重乡,必还旧土。如其不然,禁留益损。假令逼徙,事非久

    计。何者?人面兽心,去留难测。既易水草,疴恙将多;忧愁致困,死亡必甚。

    兼其余类,尚在沙碛;脱出狂勃,翻归旧巢,必残掠邑里,遗毒百姓。乱而方塞,

    未若杜其未萌。又贸迁起于上古,交易行于中世。汉与胡通,亦立关市。今北人

    阻饥,命悬沟壑;公给之外,必求市易。彼若愿求,宜见听许。

    又云:

    营大者不计小名,图远者弗拘近利。虽戎狄衰盛,历代不同,叛服之情,略

    可论讨。周之北伐,仅获中规;汉氏外攘,裁收下策。昔在代京,恒为重备,将

    帅劳止,甲士疲力。计前世苦之,力未能致。今天祚大魏,乱亡在彼。朝廷垂天

    覆之恩,廓大造之德,鸠其散亡,礼送令反,宜因此时,善思远策。窃以理虽万

    变,可以一观;来事虽悬,易以往卜。昔汉宣之世,呼韩款塞,汉遣董忠、韩昌

    领边郡士马,送出朔方,因留卫助。又光武时,亦令中郎将段彬置安集掾史,随

    单于所在,参察动静。斯皆守吉之元龟,安边之胜策。计今朝廷成功,不减曩时,

    蠕蠕国弊,亦同畴日。宜准昔成谋,略依旧事,借其所闲地,听使田牧。粗置官

    属,示相慰抚。严戒边兵,以见保卫。驭以仁宽,縻以久策。使亲不至矫诈,疏

    不容叛反。今北镇诸将,旧常云一人代外逻,因令防察。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

    夷者也。

    又云:

    先人有夺人之心,待降如受强敌。武非寻外,亦以防内。若从处分割配,诸

    州镇辽远,非转输可到,悔叛之情,变起难测。又居人畜业,布在原野,戎夷性

    贪,见则思盗;防彼肃此,少兵不堪。浑流之际,易相干犯。驱之还本,未必乐

    去,配州内徙,复不肯从。既其如此,为费必大。

    朝廷不许。

    孚持白武幡劳阿那瑰于柔玄、怀荒二镇间。阿那环瑰众号三十万,阴有异意,

    遂拘留孚。载以韫车,日给酪一升、肉一段。每集其众,坐孚车厢,称为行台,

    甚加礼敬。阿那瑰遂南过,至旧京。后遣孚等还,因上表谢罪。有司以孚事下廷

    尉,丞高谦之云孚辱命,处孚流罪。

    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

    都、张洪建、马潘、崔独怜、张叔绪、崔丑、张天宜、崔思哲等八人,皆屯保林

    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后为葛荣所陷,

    为荣所执。兄祐为防城都督,兄子礼为录事参军。荣欲先害子礼,孚请先死以赎

    子礼,叩头流血,荣乃舍之。又大集将士,议其死事。孚兄弟各诬己引过,争相

    为死。又孟都、潘绍等数百人皆叩头就法,请活使君。荣曰:“此魏之诚臣义士

    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荣卒,还除冀州刺史。元颢入洛,授孚东道行台、

    彭城郡王。孚封颢逆书送朝廷,天子嘉之。颢卒,封孚万年乡男。

    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表曰:

    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时

    大集儒生,考其得失。太常卿刘芳请别营造,久而方就。复召公卿量校合否,论

    者沸腾,莫有适从。登被旨敕,并见施用。往岁大军入洛,戎马交驰,所有乐器,

    亡失垂尽。臣至太乐署,问太乐令张乾龟等,云承前以来,置宫悬四箱,栒虡六

    架,东北架编黄钟之磬十四。虽器名黄钟,而声实夷则;考之音制,不甚谐韵。

    姑洗悬于东北,太蔟编于西北,蕤宾列于西南。并皆器象差位,调律不和。又有

    仪钟十四,虡悬架首,初不叩击,今便删废,以从正则。臣今据《周礼凫氏》修

    广之规,《磬氏》倨句之法,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依十

    二月为十二宫。各准辰次,当位悬设。月声既备,随用击奏。则会还相为宫之义,

    又得律吕相生之体。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

    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太傅、录尚书长孙承

    业妙解声律,特复称善。

    复从孝武帝入关,除尚书左仆射、扶风郡王。寻监国史。历位司空、兼尚书

    令、太保。时蠕蠕主与孚相识,先请见孚,然后遣女。于是乃使孚行。蠕蠕君臣

    见孚,莫不欢悦,奉皇后来归。

    孚性机辩,好酒,貌短而秃。周文帝偏所眷顾,尝于室内置酒十瓨,

    瓨馀一斛,上皆加帽,欲戏孚。孚适入室,见即惊喜,曰:“吾兄弟辈甚无

    礼,何为窃入王家,匡坐相对?宜早还宅也。”因持酒归。周文抚手大笑。后遇

    风患,手足不随,口不能言,乃左手画地作字,乞解所任。三奏不许。迁太傅。

    薨。帝亲临,百官赴吊。赠大司马、录尚书事,谥曰文简。

    子端嗣,位大行台尚书、华州刺史。性疏佷,颇以基地骄物,时论鄙之。

    广阳王建,真君三年封楚王,后改封广阳。薨,谥曰简王。子石侯袭,薨,

    谥曰哀王。子遗兴袭,薨,谥曰定王。无子。

    石侯弟嘉,少沉敏,喜愠不形于色,兼有武略。孝文初,拜徐州刺史,甚有

    威惠。后封广阳王,以绍建后。孝文南伐,诏嘉断均口。嘉违失指授,令贼得免。

    帝怒责之曰:“叔祖定非世孙,何太不上类也!”及将大渐,遗诏以嘉为尚书左

    仆射,与咸阳王禧等辅政。迁司州牧。嘉表请于京四面筑坊三百二十,各周一千

    二百步,乞发三正复丁,以充兹役。虽有暂劳,奸盗永止。诏从之。拜卫大将军、

    尚书令,除仪同三司。

    嘉好饮酒,或沉醉,在宣武前言笑自得,无所顾忌。帝尊年老,常优容之。

    与彭城、北海、高阳诸王,每入宴集,极欢弥夜,数加赏赐。帝亦时幸其第。性

    好仪饰,车服鲜华。既居仪同,又任端首,出入容卫,道路荣之。后迁司空,转

    司徒。嘉好立功名,有益公私,多所敷奏,帝雅委付之。爱敬人物,后来才俊未

    为时知者,侍坐之次,转加谈引,时人以此称之。薨,遗命薄葬。宣武悼惜之,

    赠侍中、太保,谥曰懿烈。

    嘉后妃宜都王穆寿孙女,司空从妹也。聪明妇人。及为嘉妃,多所匡赞,光

    益家道。

    子深,字知远,袭爵。孝明初,拜肆州刺史。预行恩信,胡人便之,劫盗止

    息。后为恒州刺史,在州多所受纳,政以贿成。私家有马千匹者,必取百匹,以

    此为恒。累迁殿中尚书,未拜。坐淫城阳王徽妃于氏,为徽表讼。诏付丞相、高

    阳王雍等宗室议决其罪,以王还第。

    及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反叛,临淮王彧讨之失利,诏深为北道大都督,受尚

    书令李崇节度。时东道都督崔暹败于白道,深等诸军退还朔州。深上书曰:

    边竖构逆,以成纷梗,其所由来,非一朝也。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

    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不但不废仕宦,至乃偏得复除。当时人物,

    忻慕为之。及太和在历。仆射李冲当官任事,凉州土人,悉免厮役;丰沛旧门,

    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征镇驱使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

    不过军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或

    投彼有北,以御魑魅,多复逃胡乡。乃峻边兵之格,镇人浮游在外,皆听流兵捉

    之。于是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者流涕。

    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

    有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踪,过弄官府;政以贿立,莫能自改。咸言奸吏

    为此,无不切齿增怒。及阿那瑰背恩,纵掠窃奔,命师追之。十五万众度沙漠,

    不日而还。边人见此援师,便自意轻中国。尚书令臣崇时即申闻,求改镇为州,

    将允其愿,抑亦先觉。朝廷未许。而高阙戍主,率下失和,拔陵杀之为逆命;攻

    城掠地,所见必诛。王师屡北,贼党日盛。此段之举,指望销平。其崔暹双轮不

    反,臣崇与臣,逡巡复路。今者相与,还次云中。马首是瞻,未便西迈。将士之

    情,莫不解体。今日所虑,非止西北,将恐诸镇寻亦如此。天下之事何易可量!

    时不纳其策。东西部敕勒之叛,朝议更思深言。遣兼黄门侍郎郦道元为大使,

    欲复镇为州,以顺人望。会六镇尽叛,不得施行。深后上言:“今六镇俱叛,二

    部高车亦同恶党,以疲兵讨之,必不制敌。请简选兵,或留守恒州要处。更为后

    图。”

    及李崇征还,深专总戎政。拔陵避蠕蠕,南移度河。先是,别将李叔仁以拔

    陵来逼,请求迎援,深赴之,前后降附二十万人。深与行台元纂表求恒州北别立

    郡县,安置降户,随宜振赉,息其乱心。不从。诏遣黄门侍郎杨置分散之于冀、

    定、瀛三州就食。深谓纂曰:“此辈复为乞活矣。祸乱当由此作。”

    既而鲜于修礼叛于定州,杜洛周反于幽州,其余降户,犹在恒州,遂欲推深

    为主。深乃上书乞还京师。令左卫将军杨津代深为都督,以深为侍中、右卫将军、

    定州刺史。时中山太守赵叔隆、别驾崔融讨贼失利,台使刘审考核未讫,会贼逼

    中山,深乃令叔隆防境。审驰驿还京,云深擅相放纵。城阳王徽与深有隙,因此

    构之。乃征深为吏部尚书、兼中领军。及深至都,明帝不欲使徽、深相憾,敕因

    宴会,令相和解。徽衔不已。

    后河间王琛等为鲜于修礼所败,乃除深仪同三司、大都督。章武王融为左都

    督,裴衍为右都督,并受深节度。徽因奏灵太后构深曰:“广阳以爱子握兵在外,

    不可测也。”乃敕章武王等潜相防备。融遂以敕示深。深惧,事无大小,不敢自

    决。灵太后闻之,乃使问深意状,乃具言曰:

    往者元叉执权,移天徙日,而徽托附,无翼而飞。今大明反政,任寄唯重,

    以徽褊心,衔臣次骨。臣以疏滞,远离京辇,被其构阻,无所不为。然臣昔不在

    其后,自此以来,翻成陵谷。徽遂一岁八迁,位居宰相;臣乃积年淹滞,有功不

    录。

    自徽执政以来,非但抑臣而已,北征之勋,皆被拥塞。将士告捷,终无片赏;

    虽为表请,多不蒙遂。前留元摽据乎盛乐,后被重围,析骸易子,倒悬一隅。婴

    城二载,贼散之后,依阶乞官,徽乃盘退,不允所请。而徐州下邳戍主贾勋,法

    僧叛后,暂被围逼,固守之勋,比之未重,乃立得州,即授开国。天下之事,其

    流一也,功同赏异,不平谓何!又骠骑李崇北征之日,启募八州之人,听用关西

    之格。及臣在后,依此科赏。复言北道征者,不得同于关西。定襄陵庙之至重,

    平城守国之要镇,若计此而论功,亦何负于秦楚?但以嫉臣之故,便欲望风排抑。

    然其当途以来,何直退勋而已。但是随臣征者,即便为所嫉。统军袁叔和曾

    经省诉,徽初言有理,又闻北征隶臣为统,应时变色。复令臣兄子仲显异端讼臣,

    缉缉翩翩,谋相诽谤。言臣恶者,接以恩颜;称臣善者,即被嫌责。甄琛曾理臣

    屈,乃视之若仇雠;徐纥颇言臣短,即待之如亲戚。又骠骑长史祖莹,昔在军中,

    妄增首级;矫乱戎行,蠹害军府,获罪有司,避命山泽。直以谤臣之故,徽乃还

    雪其罪。臣府司马刘敬,比送降人,既到定州,翻然背叛,贼如决河,岂其能拥。

    且以臣府参僚,不免身首异处。徽既怒迁,舍其元恶,及胥徒。从臣行者,莫不

    悚惧。顷恒州之人,乞臣为刺史,徽乃斐然言不可测。及降户结谋,臣频表启,

    徽乃因执言此事。及向定州,远彼奸恶,又复论臣将有异志。翻覆如此,欲相陷

    没。致令国朝,遽赐迁代。贼起之由,谁使然也?

    徽既优幸,任隆一世,慕势之徒,于臣何有!是故余人摄选,车马填门。及

    臣居边,宾游罕至。臣近比为虑其为梗,是以孜孜乞赴京阙。属流人举斧,元戎

    垂翅,复从后命,自安无所;僶俛先驱,不敢辞事。及臣出都,行尘未灭,

    已闻在后,复生异议。言臣将儿自随,证为可疑之兆。忽称此以构乱。悠悠之人,

    复传音响,言左军臣融、右军臣衍皆受密敕,伺察臣事。徽既用心如此,臣将何

    以自安?窃以天步未夷,国难犹梗;方伯之任,于斯为急。徽昔临藩,乃有人誉,

    及居端右,无闻焉尔。今求出之为州,使得申其利用。徽若外从所长,臣无内虑

    之切。脱蒙,公私幸甚。

    深以兵士频经退散,人无斗情,连营转栅,日行十里。行达交津,隔水而阵。

    贼修礼常与葛荣谋,后稍信朔州人毛普贤,荣常衔之。普贤昔为深统军,及在交

    津,深传入谕之,普贤乃有降意。又使录事参军元晏说贼程杀鬼。果相猜贰。葛

    荣遂杀普贤、修礼而自立。荣以新得大众,上下未安,遂北度瀛州。深便率众北

    转。荣东攻章武王融,融战败于白牛还。深遂退走,趣定州。闻刺史杨津疑其有

    异志,乃止于州南佛寺。停二日夜,乃召都督毛谥等六七人,臂肩为约,危难之

    际,期相拯恤。谥疑深意异,乃密告津,云深谋不轨。津遣谥讨深。深走出,谥

    叫噪追蹑。深与左右行至博陵郡界,逢贼游骑,乃引诣葛荣。贼徒见深,颇有喜

    者。荣新自立,内恶之,乃害深。庄帝追复王爵,赠司徒公,谥曰忠武。

    子湛,字士渊,少有风尚。孝庄初,袭封。孝静初,累迁冀州刺史。所在聚

    敛,风政不立。入为侍中,后行司州牧。时齐神武作相,以湛颇有器望,启超拜

    太尉公。薨,赠假黄钺、大司马、尚书令,谥曰文献。初,湛名位渐重,留连声

    色,始以婢紫光遗尚书郎中宋游道,后乃私耽,出为冀州,窃而携去。游道大致

    纷纭,乃云紫光湛父所宠,湛母遗己。将致公文,久乃停息。论者两非之。

    湛弟瑾,尚书祠部郎。后谋杀齐文襄。事泄,合门伏法。

    湛子法轮,紫光所生也。齐王矜湛覆灭,乃启原之,复其爵土。

    南安王余,真君三年封吴王,后改封南安王。太武暴崩,中常侍宗爱矫皇太

    后令迎立之,然后发丧。大赦,改年为永平。余自以非次而立,厚遗群下,取悦

    于众。为长夜之饮,声乐不绝。旬月之间,帑藏空罄。尤好弋猎,出入无度。边

    方告难,余不恤之,百姓愤惋,而余晏如也。宗爱权恣日甚,内外惮之。余疑爱

    变,谋夺其权。爱因余祭庙,夜杀余。文成葬以王礼,谥曰隐。

    论曰:枭獍为物,天实生之。观夫元绍所怀,盖亦特钟沴气。平阳以降,并

    多夭促;英才武略,未显高年。靖、简二王,为时称首。鉴既有声,浑亦见器。

    霄、继荷遇太和之日,名位岂妄及哉!叉阶缘宠私,遂乱天下,杀身全祀,固为

    幸焉。

    乐平、乐安俱以将领自效,竟以忧迫而逝,验克终之为鲜。庄王才力智谋,

    一时之杰,与夫建宁、新兴,不同日也。

    太武之子,秦、晋才贤。而翰之遇酷,倚伏岂可量矣。临淮之后,彧为盛德;

    广阳之世,嘉实为美,深之阙恶于元徽,所谓盗憎之义。作之见杀,不基晚欤!

    译文:

    道武皇帝有十个儿子:宣穆刘后生明元皇帝。贺夫人生清河王元绍。大王夫人生阳平王元熙。王夫人生河南王元曜。河间王元修、长乐王处文二王的母亲记载缺略.段夫人生产壬至五连、京兆王元黎。皇子元浑和元聪的母亲都记载缺略,都死得很早,没有传记。

    清河王元绍字受洛拔,天兴六年受封。他性格凶恶狠毒阴险狂悖,爱劫掠行人,砍杀射击猎狗,作为戏耍玩乐。有个孕妇,元绍剖开她的腹部观看胎儿。道武帝曾经对他发怒,把他倒悬在井中,将要死时纔放出来。明元帝常用做人的正道要求他,因此不融洽。而元绍的母亲贺夫人受到谴责,皇帝将要杀掉她。遇到天黑,没有决定。贺氏秘密地向元绍告急,元绍于是和手下人以及宦官几个人翻越宫廷冒犯禁中。皇帝惊醒起身,寻找弓箭佩刀找不到,突然逝世。次日,宫门到中午不打开,元绍假称诏书召集百官到西宫端门面向北,元绍从门缝间对群臣说:“我有父亲,也有哥哥,公卿想跟从谁呢?”王公以下官员都变了脸色,没有回答的人。遇了很久,南平公长孙嵩说:“臣等不确知皇上去世的情况。”惟独阴平公元烈哭泣而离去。这时朝野骚动不安,人们怀有不同的心思。肥如侯贺护在安阳城北举起烽火,所以贺兰部的人都前往赴难,其余的旧部,也率领子弟,招集旧日部属,在各处聚集。元绍听说人心不安定,就拿出布帛分发赏赐王公以下官员。

    在这以前,明元帝在外地,听到变乱就返回,潜伏在山中,派人在夜晚告诉北新侯安同,众人都响应。卫士拘捕押送元绍,明元帝于是赐令元绍母子自杀,诛杀他手下宦官、做内应的宫女十多人。原先冒犯皇帝的人,群臣在城南都街活生生地衡割而吃了他们。元绍这年十六岁。元绍的母亲是献明皇后的妹妹,娇美而艳丽。道武帝到贺兰部,看到后而喜爱她,告诉献明后请求娶她。皇后说:“不可以。这人太美,不善良,而且已有丈夫。”皇帝秘密派人杀死她的丈夫而娶了她,生下元绍,终于招致谋反的事情。

    阳平王元熙,天兴六年封。聪明通达有德操。明元帝在束部训练兵士,诏令元熙统领十二军检阅,很有军威,赏赐丰厚。泰常六年,逝世,皇帝悲伤不止。长子元佗继承爵位。

    元佗性格忠诚仁厚,武艺没有人能超过他。后来改封淮南王,镇守武牢,威名十分显著。孝文帝时,担任司徒,赐予坐乘的小车和几杖,入朝不碎步急行。太和十二年,逝世。当时孝文帝在太庙祭祀,开始献祭品,听说后,停止祭祀,亲自临丧哀伤悲恸,礼仪和财物赐予丰厚,谥号为靖王。

    世子吐万去世早。儿子僖王元显继承祖父的爵位,逝世。

    儿子世遵继承爵位。孝明帝时,担任剂州刺史。在边境,前代以来,互相抄掠,地遵到州上,不准许侵犯骚扰。他的弟弟元均当时在荆州,担任朝阳戍主。有个南方戍主的妻子,三月三日在沔水旁边游玩,元均就派遣部下掳掠她。世遵听说后,责备元均,就送女子回到本来的据点,昊地人感激恩惠。后来渐行贿赂,浪费边境储蓄,因此名声有所损伤。任定州刺史时逝世,谥号为康王。

    长子法寿,屡经升迁至安州刺史。法寿首先命令亲近的人,穿平民服装进入境内,观察风尚习俗,到任后就大行赏赐惩罚,于是境内安宁。后来在河阴被杀害。

    儿子庆智,性格贪婪卑鄙。担任太尉主簿,事情无论大小,得到财物然后就办成,有的十几文钱,有的二十文钱,得到后就收入家中,府中称他为“十钱主簿”。

    法寿的弟弟法僧,担任益州刺史,随意杀戮,喜怒无常。王、贾各姓,是州内世家,法僧都召为兵士,没有丝毫宽宥,于是全境都反叛,招引外面的贼寇。后来被任命为徐州刺史。法僧本来依附元叉,因为骄傲放肆,恐怕祸患到身上,将谋划作乱。当时领主书兼舍人张文伯奉命到徐州,法僧对他说:“我想要和你离开危险区域到安全地方,你能跟从我吗?”文伯说:“怎么能抛弃孝道正义而顺从叛逆呢!”法僧将要杀他,文伯责骂说:“我宁可死后看到文陵的松柏,也不能活着做背叛国家的贼寇!”法僧杀了他。孝昌元年,法僧杀死行台高谅,在彭城反叛,自称皇帝,改年号为天启。大军讨伐,法僧投奔梁国,他手下戍守彭城的武官三干多人,法僧部烙他们的额头为奴仆,逼迫他们向南渡江。梁武帝授任法僧为司空,封焉始安郡王,不久改封为宋王,十分受优待宠幸。又升位为太尉,随之立为魏国君主。没有施行,授任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又征入任太尉。在梁国去世,谧号为襄厉王。儿子景隆、景仲。景隆起初被封为丹杨公,担任广州刺史,迁徙到徐州,改封为彭城王。遇父亲丧事,继承封爵为宋王,又任广州刺史。去世。梁国又任命景仲为广州刺史,封为枝江县公。侯景作乱,派人引诱召唤他,许诺拥戴他为君主。景仲将要响应他,遭西江督护陈霸先攻打,于是自缢而死。

    元鉴河南王元曜,天兴六年受封。五岁时,曾经在道武帝面前射雀,射中了,皇帝惊奇赞叹。等到成人,武艺超过常人,和阳平王元熙等人都统领各军练兵,众人都佩服他的勇敢。逝世。

    长子元提继承爵位。骁勇有父亲的风采,改封为颖川王。到塞北迎接昭仪,这年他十六岁,有早熟的气量,境外的人敬重他。后来改封为武昌王,屡经升迁到统万镇都大将,十分受宠信厚待。逝世,谧号为成王。长子平原继承爵位。他忠诚果敢有智慧谋略。担任齐州刺史,善于怀柔安抚。孝文帝时,妖贼司马小君自称是晋朝后裔,驻扎在平陵,年号为圣君。平原亲自讨伐攻打,擒获小君,押送到京城杀了他。又有妖贼刘举,自称为天子,平原又讨伐杀了他。当时年成接连歉收,齐地民众饥饿,平原将私人的米三千斛煮稀粥,来保全民众性命。北方州郡的戍卒一千多人,返回的都赐给途中的粮食,百姓都称赞歌颂他。升任征南大将军、开府、雍州刺史,镇守长安。逝世,谥号为简王。

    长子元和,字善意,继承爵位。起初,元和娶乙氏公主的女儿焉妃子,生下儿子元显,鄙薄他,因公主的缘故,不能够解除婚姻。因之怨恨,就自己剃下头发做僧人。既然不爱车元显的母亲,就抛下元显,把爵位让给次弟元鉴,元鉴坚决推辞。公主因她的外孙不能继承封爵,向孝文帝申诉。孝文帝诏令元鉴死去之后,命元显继承爵位,元鉴才受封。

    元鉴字绍达,沉稳持重少言语,宽厚和顺喜爱士人。担任齐州刺史。当时处于变革的开始,元鉴上奏疏遵循孝文帝的旨意,吸取齐地的旧风俗,体制明白,都合乎规矩。孝文帝下诏书赞扬,颁布到天下,令如元霉所卜奏疏。齐地民众喜爱歌颂,都说是耳目一新。

    孝文帝逝世后,元和不再做僧人而还俗,抛弃妻子儿女,娶一个寡妇曹氏做妻子。曹氏年纪大,大元和十五岁,带着儿女五人,跟随元鉴到历城,干扰政事。元和同曹氏以及五个儿子在七处受贿,元鉴都顺从他们的意思,言语没有不听从的。于是案件因贿赂而办成,收取众多,齐地人为之痛苦,元鉴的名声大受损伤。改任徐州刺史。遇上徐州、充州发生大水灾,民众大多饥饿,元鉴上奏疏加以赈济抚恤,人们依赖他得以活命。在这以前,京兆王元愉担任徐州刺史,王的年纪小,长史卢阳乌宽松地统御下属,郡县多不奉行法度。元鉴上奏梁郡太守程灵虬暴政残害民众,盗贼到处出现。诏令免除灵虬职位,于是徐州境内安宁。逝世,谥号为悼王。

    元和与元鉴的儿子伯崇竞相请求继承封爵,诏令准许元和继承,担任束郡太守。在这以前,郡中人士孙天恩家庭很富裕,曾经和元和争夺土地,派遣奴客殴打元和将要死亡。刭这时,元和诬陷天恩和北方贼寇来往,父子兄弟同时被杀,资产田宅都被没收入官府。天恩同宗族的人想到朝廷申诉冤情,因元和是元叉的亲属,不敢上告。元和对郡中人士说:“我寻求一个州,也应该可以得到,想到这个小人,恨入骨髓,所以乞求这个郡,来报复旧日的怨恨,以后再不寻求富贵。”有见识的人说:“王将死在这里了。”逝世,追赠相州刺史。

    河间王元修,天赐四年封。逝世,没有儿子,太武帝诏令河南王元曜的儿子羯儿继承爵位,改封为略阳王。正平初年,有罪被赐令自杀,爵位削除。

    长乐王处文,天赐四年封。聪明善辩而早熟。十四岁时,逝世.明元帝悼念伤心,从小殓到安葬,时常亲临哭泣。在金陵陪葬。没有儿子,爵位被削除。

    广平王元连,天赐四年封。逝世,没有儿子,太武帝封阳平王元熙的第二个儿子元浑为南平王,来继承元连为后嗣。元浑喜好射箭骑马,射乌能在乌飞翔时射中它们,一天射兔子能获得五十头。太武帝曾经命令左右的人分别射击,获胜者中靶壶矢满,诏令元浑调解他们,三次发射都射中。皇帝大喜,器重他的武艺才能,时常召唤在身边侍奉。屡经升迁任凉州镇将、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恩惠遍布凉州。任职期满回京,父老都流泪追赶欢送,如同失去父母。逝世。

    儿子元飞继承爵位。后来皇帝赐名为霄。身高九尺,腰带到十围,身材魁梧,很有风度法则。贞洁出众,喜好直言规劝,朝中大臣畏惧他。孝文帝特别加以钦敬任用,授任他为宗正卿。下诏说:“从今以后上奏事务,各臣属互相称呼,可称姓名;惟独南平王一人,可直接称他的封爵。”调任左光禄大夫。逝世,赐给棺材,孝文帝穿总麻丧服亲临元霄的丧礼,宴席不奏乐,、谧号为安王,儿子元纂继承爵位。

    京兆王元黎,天赐四年封。逝世。儿子吐根继承爵位,改封为江阳王。逝世,没有儿子。

    献文帝命令南平王元霄的第二个儿子元继字世仁为后嗣,继承封爵为江阳王。宣武帝时,担任青州刺史,为家奴娶平民女子为妻妾,又使用良民为侍婢,被御史弹劾,因事获罪免除官爵。等到灵太后临朝听政,元继的儿子元叉原先娶了太后的妹妹,就恢复元继的本来封爵。后来改封为京兆王,任司徒,加授侍中。元继,孝文帝时已历任内外显要职位,灵太后临朝听政,他入朝任心腹要职,历任各官府。接连上奏退位,改任太倮,侍中照旧,加授前后仪仗鼓吹。诏令在节日时,按礼仪有朝廷庆典,元继地位高年纪大,可依照齐郡王元筒旧例,朝见后引到座位上,免除他的叩拜伏地。改任太傅,侍中照旧。当时元叉执掌生杀的权力,任命的时候,护送者满朝,有见识的人为他感到害怕。又诏令元继乘人力车到宫殿朝廷,两人搀扶,礼仪和丞相高阳王相同。后来被授任为使持节、侍中、太师、大将军、录尚书事、大都督、节度西道诸军事。等到出兵,皇帝亲临饯别,满朝官员前往饯行。不久加授太尉公。等到退兵,元继上奏请求改回封爵为江阳王,诏令依从他的意见。元继晚年更为贪婪,州牧郡守县官新任命赶往任职处,元继无不收受财货贿赂,以相依托。妻子儿女各自分别请托,以至于郡县小官吏,也不能公平地选拔。仗恃元叉的声威权势,执法官员不敢纠察指摘,天下人怨恨他。元叉被罢黜,元继被免职在家中。当初,水朱荣做宫廷守卫小官,多次把名马献给元叉,元叉以恩德相交往,水朱荣十分感激他。建义初年,又任命元继焉太师、司州牧。永安元年,逝世,追赠假黄钹、都督九州岛诸军、录尚书事,大丞相照旧,谥号为武烈。

    元叉字伯俊,小名叫夜叉。灵太后临朝听政,因元又是妹夫,授任他为通直郎。元叉的妻子封新平君,后来改封冯翊君,任命她为女侍中。元叉的女儿夭折,灵太后下诏追赠乡主。元叉接连加授侍中、领军将军。处于门下省,兼掌禁卫军队,深受灵太后信任重用。太傅、清河王元惮以亲近贤明而辅佐政事,时常想贬黜元叉。元叉于是指使通直郎宋维,告发司染都尉韩文殊要谋划作乱立元悍,元悍因之被禁止自由行动。后来极力追查没有事实,元惮虽然得以免死,还是用兵士将他看守在官廷西面单独的房舍中。过了许久,元叉担心元悍终将成为自己的祸害,就和侍中刘腾密谋,设诈收买主食中黄门胡度、胡定,出具诬告元惮说:“贿赂胡度等人金帛,使他们把毒药放在皇帝饮食中来谋害皇帝。”刘腾相元叉一起上奏。明帝相信他们,就前往显阳殿。刘腾关闭永巷门,灵太后不能出去。元悍进宫,在含章殿后遇见元叉,元叉命令宗士和直斋揪住元惮的衣袖,带入含章束省。刘腾口称诏令召集公卿商议,以大逆不道的罪行处治。众人畏惧元叉,没有人敢持异议。仅仆射游肇坚持己见不附和。元叉、刘腾带着公卿的商议入宫上奏,半夜里杀死元惮。于是假编灵太后辞让听政的诏书,元叉就和太师、高阳王元雍等人辅佐政事。时常在宫中值勤,明帝称呼他为姨父。从此百官不敢稍微移动,,后来皇帝迁至徽音殿,元叉也迁入住在殿右,曲意献媚,于是出入宫廷,常令勇士拿着刀剑走在前后。元叉在千秋门外厂下设置木栏槛,时而出入,在里面停息,派心腹防守,来防备突发事件。

    起初,元叉专权,掩饰真情来打扮自己,勤谨谦虚地对待士人。得偿所愿以后,就骄傲刚愎,沉溺于酒色中,给与夺取任凭心意。就在宫中自己另建单独的库房加以掌管,珍物财宝堆积在里面。元叉曾经让女人睡在食品车上,用手巾覆盖,乘车进入宫中,出宫也如此,当班守卫的人虽然知道,没有人敢说。姑母和媳妇,在一起淫乱没有分别。政事懈怠懒惰,纲纪不振,州镇长官大多不是合适人选,于是天下就混乱了。元叉自知不合法度,恐怕被废黜,就暗中派遣堂弟洪业召唤武州人姬库根等和他们相聚饮宴,于是立下盟誓,想让他们作乱,朝廷必定任命自己为大将军前往征伐,趁机互为表里,如此可得以站稳脚跟。姬库根等人答应他的话,就丰厚地馊赠姬库根等人,派他们回州中,和洪业购买马匹。

    自从刘腾死后,防卫稍微松缓,元叉也自己宽心,时常住在外面,每天出游,留连其它地方。灵太后暗中观察知道这些情况。正光五年秋天,灵太后面对明帝向群臣说,请求在嵩山闲居寺出家,要自己剪下头发。皇帝和群臣大为害怕,叩头流泪哭泣.皇帝于是和太后密谋图取元叉。皇帝就对元叉流泪,叙述太后想要出家忧虑恐惧的心情。元叉于是劝皇帝顺从太后的心意。这时太后几次前往显阳,二宫之间不再有禁令阻碍。元叉推举他的亲信元法僧担任徐州刺史,法僧占据州城反叛。灵太后多次提起这件事,元叉深感惭愧后悔。丞相、高阳王元雍虽然地位高于元叉,却十分畏惧他。遇上太后和皇帝到洛水游玩,就前往元雍的宅第,定下对付元叉的计策。后来元雍跟随皇帝朝见太后,就进言说元叉父子权势重。太后说:“是的。元郎如果忠于朝廷,为什么不去掉领军,以其余官职辅政?”元叉听说后十分畏惧,取下帽子请求解职。于是任命元叉为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

    元叉虽然去掉兵权,然而总领内外事务,不担心遭废黜。又有宦官张景嵩、刘思逸、屯弘昶、伏景谋划废黜元叉。张景嵩因皇帝的嫔妃潘外怜受宠幸,游说她说,元叉要害她。嫔妃哭泣着告诉皇帝说:“元叉不仅想要杀我,也将要谋害陛下,”皇帝相信了她的话。后来元叉外出住宿,就解除他的侍中。早晨想进宫,守门的人不放进。不久削除名籍。

    当初,咸阳王元禧因作乱被杀,他的儿子元树投奔梁国,梁国封为邺工。等到法僧厦叛以后,元树送信给公卿百官,揭露元叉的过失罪恶,说“元叉本名为夜叉,弟弟元罗实际名为罗剎。夜叉、罗剎,这种鬼吃人,不遇到黑风,人事零落。可悲啊魏国疆域!遭遇这两个灾祸。恶木下盗泉旁,小歇息不饮用;极盛放肆的名称,不考虑不使用。何况兄弟这种名字,表示能够吃人,显露的日子很久了,纔相信这个话”。元叉就是这样地为远近的人所厌恶。后来灵太后回头对侍奉的臣子说:“刘腾、元叉从前向我索取铁券,希望能不死,幸亏我没给。”中害舍人韩子熙回答说:“臣下听说关系到生死,哪里计较给了没有。陛下从前虽然不给予,如何解释今日不杀他?”灵太后不高兴。不久,有人告发元叉和他的弟弟元爪谋反,先派他的堂弟洪业率领六镇投降的人卢在定州反叛,元叉又指使人勾结鲁阳各蛮族侵犯骚扰伊阙,元叉兄弟做内应,起事有日期,获取了元叉的亲笔信。灵太后因他是妹夫的缘故,不忍心当机立断。群臣执意坚持不停止,明帝又加以论说,太后纔依从他们,于是元叉和弟弟元爪都被赐令在家中自杀。太后还因妹妹的的缘故,又追赠元叉为尚书令、冀州刺史。元叉的儿子元舒,担任秘书郎。元叉死后,投奔到梁国.官职做到征北大将军、青冀二州刺史。

    儿子元善,也叫善住。年轻时随父亲到长江南,天性好学,博通《五经》,尤其通晓《左氏传》。侯景之乱时,元善归顺周国,武帝十分尊传》。侯景之乱时,元善归顺周国,武帝十分尊时常拿着经书教授太子。

    隋朝开皇初年,被任命为内史侍郎,凡有上奏,文词的气势抑扬顿挫,观看的人为之注目。陈国使者袁雅前来通问修好,皇上命令元善到馆舍接受国书。袁雅出门不叩拜,元善论说旧例有叩拜的仪式,袁雅不能回答,于是叩拜,完成礼仪而离去。后来调任国子祭酒。皇上曾经亲自参加祭祀先师的礼仪,命令元善讲授《孝经》,元善于是陈述义理,兼加劝谏,皇上大喜说:“听到江阳公的解说,更激起我的孝心。”赐给绢一百匹,衣服一套。元善的通贯渊博,在何妥之下,然而风度含蓄,举止儒雅。谈吐清新爽朗,因此为青年人所归附。何妥时常心怀不满,心中想摧折元善,于是讲授《春秋》,刚开讲,儒士全都会集,元善私下对何妥说:“名望已有定论,希望不要难为我。”何妥答应了他。等到了讲授场所,何妥就引用古今晦塞难解的含义来质疑元善,元善大都不能回答,二人因此产生嫌隙。元善认为高显有宰相的才干,曾经对皇上说:“杨素粗浅疏略,苏威胆小怕事,元胄、元曼,只像鸭子而已。可以托付国家的人,仅仅有高显。”皇上起初同意他的意见。等到高颖获罪,皇上认为元善的话是焉高硕游说,深深地责备他。元善忧虑畏惧,原先患有糖尿病,这时发病困顿而去世。

    元叉的弟弟元罗,字仲纲。虽然父兄尊贵显赫,而虚心地接待别人。屡经升迁到青州刺史。元叉在朝中当权,元罗的声望遍天下,这时的才学之士王元景、邢子才、李奖等人都成为他的宾客,随从到青州。罢除州职,入京任宗正卿。元叉死后,元罗和元叉的妻子通奸,当时人认为他很污秽,有人说是他救命的计谋。孝武帝时,担任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孝静帝初年,梁国派遣将领围困逼迫,元罗献出州城投降,被封为南郡王。等到侯景自己登位,任命元罗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改封为江阳王。梁元帝消灭侯景,周文帝求取元罗,于是得以返回。被授任为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少师,继承爵位江阳王。元舒的儿子善住,在这以后从南方进入函谷关,元罗就把爵位还给善住,改封元罗焉固道郡公。

    元罗的弟弟元爽,字景哲。年轻时机智灵敏,担任给事黄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去世,谧号为懿。元爽的弟弟元蛮,出仕齐国,历任兼度支尚书,行颖州事。因不为继母服丧,被左丞所弹劾。后来授任开府仪同三司。齐天保十年,大量诛杀元氏人员。昭帝元后,是元蛮的女儿,为他苦苦求情,从街市追回免他一死,赐姓为步六孤。去世,追赠司空。元蛮的弟弟元爪,字景邕,担任给事中,和哥哥元叉同时被杀。

    元继的弟弟罗侯,迁都洛阳的时候,因祖墓在北方,就定居在燕州的昌平郡。家内资产丰厚,仅以意愿得偿为适宜,不进入京城,有来往的宾客,必定厚加接待髋赠,雄据于北方,十分有声望。因元叉当权,尤其不乐意入京为官,朝廷就地任命他为昌平太守。

    明元皇帝有七个儿子:杜密皇后生太武皇帝。大慕容夫人生乐平戾王元丕。安定殇王元弥缺略母亲的记载。慕容夫人生乐安宣王元范。尹夫人生永昌庄王元健。建宁王元崇、新兴王元俊二王都缺略母亲的记载。

    乐平王元丕,年轻时有才干。泰常七年封,被任命马车骑大将军。后来统领河西、高平各军讨伐南秦王杨难当。军队到达略阳,令行禁止整齐严肃,所经过的地方没有私人行动,百姓争相送上牛酒。难当畏惧,回到仇池。而各将领议论说:“如果不诛杀他们的头领,我军返回以后,他们必然聚集为贼寇。”又认为大军远出,不有所掳掠,就无法补充军用物资,赏赐将领士兵。元丕将要依从他们。逭时中害侍郎高允参谋元丕的军队事务,规劝说:“现在如果诛杀他们,这会损伤他们归向教化的心意,恐怕大军一返回,必定马上作乱。”元丕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安抚怀柔新归附的人,秋毫无犯。

    当初,冯弘投奔高丽,太武帝诏令遣返冯弘,高丽不遣送。太武帝发怒,将要讨伐高丽,元丕上奏疏认为和龙刚平定,应该免除赋役,使民众广泛修治农田,来充实军用物资,然后进军图取,可以一举消灭高丽。皇帝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作罢。后来因刘洁的事获罪,因忧愁而逝世,事情记载在《刘洁传》,谧号为戾王。儿子元拔继承爵位。后来因事获罪被赐令自杀,封国削除。

    为元丕的逝世和卜筮者董道秀的死,高允于是撰写《筮论》说:“从前明元帝末年,修建白台,高二十多丈。乐平王曾经梦见攀登到上面,四面张望没看到什磨。王就这件事询问卜筮者董道秀。道秀卜筮,说:‘大为吉祥。’王不出声而有欢喜的神色。后来事情泄露,王就忧愁而死,而道秀被斩首示众。道秀如果推算六爻来回答王说:‘《周易》中说亢龙有悔。高飞穷极叫做亢,高了没有民众,不是好事。’假如这样,就上可以安定乐平王,下可以保全自己,福禄将到来,哪有祸患呢?现在舍弃根本而依从未节,罪遇的到来,不也是适宜的吗?”

    安定王元弥,泰常七年封。逝世,谥号为殇王。没有儿子,封国削除。

    乐安王元范,泰常七年封。他一甸性格沉稳忠厚。太武帝因长安是地势优越便利的地方,于是任命元范为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安镇都大将。元范谦虚恭谨优待下属,推心置腹地安抚接纳,百姓称颂他。当时三秦地区新遭贼寇,流亡的人接连不断,元范请求崇尚简易的礼法,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就放宽徭役,给予民众休养生息的时机。后来刘洁的谋划,元范听到后而不报告。事情泄露,因病突然逝世。

    长子元良,太武帝没有儿子时,曾经说:“兄弟的儿子如同儿子。”亲自抚养元良。元良成人后强壮勇敢多智慧,曾经参预军国大事的商议。文成帝时,继承王爵,被任命为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担任肉都大官。逝世,谥号为简王。

    永昌王元健,泰常七年封。元健身体魁梧强壮,各处征战,时常立下大功。才能技艺和陈留桓王相等而智谋超过他。随从太武帝打败赫连昌,于是向西攻打到木根山。讨伐和龙,元健另外攻下建德。后来在西河平定叛乱的胡人白龙的余党。太武帝袭击蠕蠕,越过涿邪山,诏令元健在后面拦截。箭无虚发,所射中的都随着弦声而丧命,声威震撼沙漠北面。不久跟随太武帝平定凉州,元健的功劳居多。又打败秃发保周,保周自杀,传送他的首级到京城。又降伏沮渠无讳。逝世,谧号为庄王。儿子元仁继承爵位。元仁也英勇有父亲的风采,太武帝认为他很奇特。后来和濮阳王间若文图谋作乱,被发觉,赐令自杀,封国被削除。

    建宁王元崇,泰常七年封。文成帝时,封元崇的儿子元丽为济南王。后来和京兆王杜元宝谋划作乱,父子被赐令自杀。

    新兴王元俊,泰常七年封。年轻时善于骑马射箭,才能技艺多。因犯法,削王爵为公。元俊喜好酒色,时常超越法度。又因为母亲原来遇罪而死,而自己又遭贬削,时常心怀怨恨,很有背叛的心思。后来事情泄露,被赐令自杀,封国削除。

    太武皇帝有十一个儿子:贺皇后生景穆帝。越椒房生晋王伏罗。舒椒房生束平王元翰。弗椒房生临淮王元谭。伏椒房生广旸王元建。阎左昭仪生昊王元余。另有小儿、猎儿、元真、彪头、龙头都缺略母亲的记载,都逝世早,没有传记。

    晋王伏罗,真君三年封,加授车骑大将军。后来统领高平、凉州各军讨伐吐谷浑慕利延。军队到达乐都,对各将领说:“如果走正路,恐怕军队的声威先就兴起,他们必将逮逃;潜伏军队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这是邓艾擒获蜀将的计策。”各将领都感到为难。伏罗说:“率领军队克敌制胜,在万里以外选择便利,不待请命是可以的。”就从小路行走。到达大母桥,慕利延的军队惊慌,逃奔白兰,慕利延哥哥的儿子拾寅逃到黄河以西地区,降服他所属一万多家。八年,逝世,没有儿子,封国削除。

    东平王元翰,真君三年封秦王,被任命为侍中、中军大将军,参预典都曹事务。他忠贞方正,百官畏惧他。太傅高允因元翰年纪轻,撰作《诸侯箴》来送给他,元翰读过后大喜。后来镇守袍罕,羌族人敬重顺服。改封为东平王。太武帝逝世,大臣们商议想立元翰,而中常侍宗爱和元翰不和谐,假称太后的命令立南安王元余,于是杀死元翰。儿子道符继承爵位,被任命为长安镇都大将。皇兴元年,图谋反叛,司马段太阳杀死他,传送首级到京城。

    临淮王元谭,真君三年,封燕王,被任命为侍中,参预都曹事务。后来改封为临淮王。逝世,谥号为宣壬。

    儿子元提继承爵位,担任梁州刺史,因贪污放纵被削除爵位,加以处罚,流放到北方军镇。过了许久,元提的儿子员外郎元颖取下帽子请求解除所任官职,代替父亲到边境戍守,孝文帝不准许。后来诏令元提跟随皇帝向南征伐,到达洛阳,参与决定迁都昀谋议。不久去世,因参预迁都的功劳,追封为长乡县侯。宣武帝时,追赠雍州刺史,谧号为懿。元提的儿子元昌,字法显。喜爱文学。为父母服丧期间,哀伤哭泣思慕亲人,悲恸感动行人。宣武帝时,又封他焉临淮王,未拜受而逝世,追赠齐州刺史,谧号为康王,追改封爵为济南王。

    儿子元或,字文若,继承封爵。元或年轻时有才学,当时人十分称赞他。侍中崔光见到他后对别人说:“黑头发的三公,将是这个人。”年轻时和堂兄安丰王延明、中山王元熙,都以宗室博通古史有文学才能而齐名,当时人不能评定他们的高低。尚书郎范阳人卢道将对吏部清河人崔休说:“三人才学虽然都优秀美好,但是安丰王不够随和,中山王是非太多,不如济南王风流儒雅。”当时人为之编出谣谚说:“三王出众都明朗,不如济南有圆又有方。”元或姿容悠闲,谈吐流畅优雅。琅邪人王诵,是个有名的人,见到他后未尝不心中沉迷忘记疲倦。奏进郊祭庙庭歌辞,当时人称赞文辞美妙。授任他为给事黄门侍郎。

    元或本名元亮,字仕明,当时侍中穆绍和元或在同一官府,焉避穆绍父亲的名讳,上奏请求改名。诏令说:“仕明神采飞扬言谈如流,时常自比荀文若,可名为或,来表示本质相同的美好。”元或请求恢复本来的封爵,诏令准许又封为临淮王,寄食相州的魏郡。又担任长兼御史中尉。元或以为是按次序得到的,不推辞。领军于忠气愤,茌朝廷中说:“临淮王虽然风流可观,而没有刚直的操行,中尉的职责,恐怕不是他所能胜任的。”于是除去仪仗,单车返回,朝廷官员为他叹息。屡经升迁到侍中、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左仆射,统管选拔事务。后来以本身职位担任束道行台。遇上汆朱荣进入洛阳,杀害元氏人士,元或抚胸痛哭,于是投奔梁国。梁武帝派遣他的舍人陈建孙迎接,并观察元或的为人。建孙称说元或风采儒雅出众。梁武帝也先听到元或的名声,深相器重厚待。在乐游园会见元或,于是设置酒席音乐,元或听到音乐哀叹抽泣,鼻涕眼泪一起流下,梁武帝为此不奏乐。前后投奔背叛的人,都迎合旨意称魏国为伪政权,惟独元或上奏表时常自称魏临淮王。梁武帝体谅元或风雅的性格,不以此责备。等到得知庄帝登位,元或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返回,辞意恳切。梁武帝爱惜他的才华,又难以违背他的意愿,派遣他的仆射徐勉私下劝说元或留下。元或说:“死还想死在北方,何况是在世呢?”梁武帝于是以礼仪送回。元或禀性孝顺,自从离别父母,不进食酒肉,容貌憔悴,见到的人为他伤心。历任尚书令、大司马,兼录尚书事。

    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码肃祖,母亲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要迁移牌位到太庙,以孝文帝为伯父。元或上奏规劝,认为:“漠祖创造基业,香街立有太上皇的庙宇,光武帝重新兴盛,南顿立有舂陵侯的庙寝。元帝对于光武帝来说,服属相隔很远,还亲自奉行为子之道,承继大宗。高祖对于陛下来说,亲近实如儿子,陛下既继承大业,哪应加以伯父的名称?而且漠宣帝继承孝昭帝,这是上继叔祖,哪里是忘记了继承父母?大概是以大义而削夺私情。等到金德将要兴起,司马宣王接受寄托,景王意图在于夺位,文王心思规划称帝,虽然祭祀是魏国君主,而权力归于晋王室。哥哥和弟弟,倾覆了曹氏。而且子元是宣王的嫡嗣,文王完成了大业,所以普武帝继承文王以宣王为祖,景王有伯父的称呼。以今日模拟古代,恐怕不同类。高祖德行遍天下,道义超遭没有极限。肃祖虽然功勋高于天下,还曾对高祖献礼品稻臣。穆皇后禀受地德,又将配祭天位。这是君臣同席,叔嫂同屋,遍观典籍,役有这种事。”当时庄帝心意坚决,朝中臣属没有敢说话的,惟独元或和吏部尚书李神儁都有奏疏上报。诏书回答说:文穆皇帝功勋遍四方,道义超越百王,所以考察遵循旧日规范,恭敬奉上尊号。王的奏疏上说漠太上在香街立庙,舂陵侯在南顿立庙。漠高祖不凭借子孙相继的业绩,光武帝又没有世袭的德行,都亲自接受符命,不出自父祖,父母另外设立庙寝,从道理上讲有什么差错呢?文穆皇帝受上天眷颅人心归向,帝位自有归往。我惭愧继承大业,于是掌管朝权。帝王业绩有系统,汉氏不同类。如果以从前对比今日,不应该移寝庙,则魏太祖、晋景帝虽然称帝的迹象已经显现。都是以臣属身份去世,怎能和其余皇帝分别立庙,使次序缺略?汉朝郡国建立庙宇,是要尊崇高祖的德行,使祭祀遍天下,不关乎太庙的牌位,独自在外地贡奉祭品。汉宣帝的父亲,也不是有功勋德行的人,虽然不追尊,不也是可以的吗?伯父的名称,本是表示尊卑的称呼,何必依照古代制度而说不同类呢?又说君臣同席,叔嫂同室。大概是因文穆皇帝从前履行臣下礼节,因此有疑惑。《礼记》“天子的嫡长子还是士人”,宗庙祭祀难道不能同室吗?而且晋文王、景王同为一代,议论的人说世代限于七代,牌位没有固定数目。昭穆相同,表明有同室的道理。礼制中有合祭,叔嫂有什么顾忌?依礼制,士人祖先立牌位一个庙,哪能没有媳妇公公同室的呢?如果专以同室为疑问,当可再议迁移毁弃。庄帝逼于几个妹妹的请求,这段文辞的意思是黄门侍郎常景、中书侍郎邢子才所协助写成的。庄帝又追尊哥哥彭城王为孝宣帝。元或又当面规劝说:“陛下行事而不遵法度,后世如何看待?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种事。”皇帝不听从。等到牌位进入宗庙,又下令百官都陪同跟随,全依皇帝的规则。元或上奏疏以为:“从中古以来,一直到近代,崇敬君主双亲,褒扬功德,纔有皇号,终究没有帝名。现在如果去掉帝字.仅留下皇名,推求古代义理,稍微有些依据。”又不被采纳。

    汆朱荣死去,授任元或为司徒公。等到水朱兆率领军队突然到来,元或出束掖门,被贼寇擒获。见到汆朱兆,元或言辞神色不屈不挠,被胡人殴打,逝世。孝武帝末年,追赠元或为大将军、太师、太尉公、录尚书事,谧号焉文穆。元或风度优美,善于进退,视听之中,很有规范。他博览群书,不做寻章摘句的学问,所撰作的文章,虽然大多亡佚,仍有流传在世间的。不过任官不能清廉自持,所推举的只有亲戚,为有见识的人所讥讽。没有儿子。

    弟弟孝友,年轻时受到赞誉,继承爵位为临淮王,屡经升迁至沧州刺史。行政温和,喜好施行小恩惠,不能廉洁,然而没有侵犯别人利益,百姓也因此感到便利。魏静帝在华林园宴请齐文襄王,孝友因醉酒称赞自己,又说:“陛下答应赐给臣下才能。”皇帝笑着说:“我时常听说淮阳王自夸清廉。”文襄王说:“临淮王的风雅意旨是舍弃罪过。”于是君臣都发笑而不治罪。孝友明白施政道理,曾经上奏疏说:

    法令规定一百家为党族,二十家为闾,五家为比邻。一百家之内,有头目二十五人,微调都免除,辛苦欢乐不均衡。羊少狼多,又有逐渐侵吞。这造成的危害很久了。京城中各里巷,有的七八百家,仅一个里正、二个佐史,各项事务没有缺略,何况是外地州郡呢?请求依照旧日设置,三正的名称不改动,而一百家为族,四个阎,每阎分为二比,合计一族节省十二个男丁,得到十二匹资绢。统计现在管辖的户口,共有二万多族,一年缴纳资绢二十四万匹。十五个男丁中出一个兵士,合计得一万六千兵士。这是富国安民的办法。古代诸侯娶九个女子,士人有一妻二妾。《晋令》规定:诸王设置侍妾八人;郡君、郡侯,侍妾六人。《宫品令》规定:第一、第二品有四个侍妾,第三、第四品有三个侍妾,第五、第六品有二个侍妾,第七、第八品有一个侍妾。这是用来整饬家内女子教化,增广后嗣的。增广后嗣,这是孝道。整饬女子教化,这是礼仪。然而本朝忽然抛弃这个数额,由来已久了,将相多娶公主,王侯娶皇后家族,所以役有侍妾婢女,积习而成常制。妇人多幸运,生逢当今时代,满朝多是无侍妾,天下大约都一人一个妻子。假使有人决意多娶,就会家道离散,自身遭到困迫,内外亲戚朋友共同加以嗤笑怪罪。现在的人,全无准则节操。父母出嫁女儿,就教给她妒忌;姑母相见,必以忌妒相劝说。拿挟制丈夫为妇德,以能忌妒为女工。自己说是受人欺负,怕别人笑我。王公还是一心一意,以下的人哪敢三心二意!忌妒的心思一产生,妻妾的礼仪就废止了,妻妾的礼仪废止,奸猾淫乱的预兆就兴起,这是臣下之所以怨恨的原因。请求让王、公、第一品娶八个侍妾,加上妻来备齐九名女子;称职的二品备齐七名女子;三品、四品备齐五名女子;五品、六品则是一妻二妾。限定一年,全令充实数额。如果不充实数额,以及对侍妾不按礼仪,使妻子忌妒的就加以鞭打,免除所担任的官职。妻子没有儿子而不娶妾,这是自绝后嗣,不能祭祀祖先父亲,请求判定他不孝顺的罪过,拆散遣送他的妻子。

    臣下的真诚心意,仅仅是为了国家,想要使吉凶无不合乎礼仪,贵贱各得其所,减少头目来征集兵士,设立粮食储蓄来丰富米谷,设置赏赐标准来擒获奸猾盗贼,施行法典来显示朝廷典章。希望使国家足食足兵,人人信实。又冒昧申述妻妾的敷额,祇是要使王侯将相,功臣子弟,后嗣布满朝廷,传位没有穷尽,这就是臣下的心志。

    诏令交付有关官员,议论进奏不相同。

    孝友又说:“现在有人生为奴仆,安葬模拟王侯,生死不同途径,没有节制。堆高坟墓,极力装饰祭祀仪式,邻里以为荣耀,称赞为纯孝。另外夫妇的结合,是教化的起点,同食一瓢,足以完成礼仪。煞而现在富足的人更加奢侈,共食的设施,比祭盘还好得多。累鱼成山丘,山上有林木,林木上面,停留鸾乌和凤凰。徒然增加麻烦劳累,终究造成浪费,思虑上天旨意,恐怕不是这样。请求从今以后,如果婚葬超越礼仪,以违背君命论处。官府不加以纠察弹劾,就和他们一同治罪。”

    孝友在魏尹任上多年,以法令约束自己,很有声誉。然而性格没有骨气,善于侍奉有权势的人,被正直的人所讥笑。齐天保初年,依照条例降低爵位,封为临淮县公,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二年冬天,接到诏令进入晋阳宫,出宫后和元晖业同时被杀害。

    元昌的弟弟元孚,字秀和,年轻暗有美好的声誉。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聪、司徒崔光等人见到元孚,都说:“这个孩子将要评判人物,遗憾我们衰老,来不及见到了。”屡经升迁到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听政,宦官干预政事,元孚于是综合记述古今著名的王妃贤明的皇后,共为四卷,奏上去。调任左丞。

    蠕蠕君主阿那坏回国以后,他国内发生大饥荒,相继进入塞内,阿那瓖上奏疏请求朝廷赈济。诏令元孚担任北道行台,前往那里赈济抚恤,元孚陈说应办事情的奏疏说:

    穿皮衣服的人,不曾吃粮食,应该依从风俗因循便利,救济他们所没有的。从前汉朝建武年问,单于通好,当时转运河东米谷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来供给他们。这就是前代和戎,安抚新附怀柔远方的长久计策。请求用母牛母羊,维持他们的饮食。而且畜牧繁殖,是他们所便利的,毛血的利益,兼具衣服和饮食。又尚书上奏说:如果他们仍然住在七州,在宽处安置他们。臣下以为人心怀恋本土,哪肯迁到内地?如果依照臣下的请求,赈济各种牲畜,他们喜爱本土重视故乡,必定回到旧地。如果不是这样,禁止留下越发受损失。假使逼迫迁移,事情不是长久之计。为什么呢?他们人面兽心,去留是难以预测的。既变换水草,疾病将增加,忧愁导致困苦,死亡必然严重。加上他们残余的同类,还在沙漠中,倘若出现狂悖,回到旧巢,必定掳掠乡里,毒害百姓。有祸乱后再堵塞,不如在未萌发时杜绝。又贸易产生于上占,交换实行于中古。汉人和胡人交往,也设立关市。现在北方人饥荒,性命如同悬挂在沟壑,公家供给以外,必然寻求交易。他们如果愿意谋求,应当得到准许。

    又说:辨大事的不计较小名声,考虑长远目标的不拘泥于眼前利益。虽然戎狄盛衰,历代不相同,叛逆顺服的情形,大致可以探讨。周朝昀北伐,仅获取中等利益;漠氏对外抵御,纔收到下策的效果。从前在代京,时时作严密的防备,将帅辛劳,兵士精疲力竭,总之前代为之作难,力量不能招致他们。现在上天赐福大魏,乱亡在他们一方。朝廷垂下上天覆盖的恩情,拓展自然造化的德行,在他们散亡时将其聚集,以礼相送使其返回,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妥善思考长远策略。私下以为道理虽然有万般变化,可以用一个根本点观察;将来的事虽然悬远,可以用过往的事推测。从前汉宣帝的时候,呼韩邪通好,汉朝派遣董忠、韩昌率领边郡的兵马,送他们出朔方,因之留下来守卫协助。又光武帝时,也命令中郎将段彬设置安集掾史,跟随在单于周围,观察动静。这都是守备的借鉴,安定边境的好策略。估量现在朝廷的成功,不低于过去,蠕蠕国内衰落,也同于往日。应该依照从前现成的谋略,大致依据旧日行事,借给他们闲置的土地,听凭他们放牧。粗略设置官属,表示加以慰问安抚。严密告诫边境兵士,以使他们受到保卫。以仁德宽厚加以控御,以长久的策略加以维系,使他们亲近不至于矫情诈伪,疏远不至于背叛谋反。现在北方边镇各将领,旧日常说一人在代京外巡逻,于是使他防守伺察。这是所谓的天子有道,防守在四方边境。

    又说:先于别人能夺去别人的信心,对待投降者如同遭遇强大的敌人。武力不是专门对外,也用来防备内部。如果依照安置分配,各州镇遥远,不是转运输送可以到达的,后悔背叛的情形,变故的发生难以预测。又居民的牲畜产业,分布在原野中,戎狄性格贪婪,见到后就想偷盗,防守那里肃清这里,兵力少了不胜任,混乱的时候,容易互相冒犯。驱使他们回到本土,未必乐意离开,配置到各州向内迁移,又不肯听从。既然如此,开支必定大。

    朝廷不同意。

    元孚拿着白武幡在柔玄、怀荒二镇之间慰劳阿那瓖。阿那壤的部众号称三十万,暗中有异图,于是拘留元孚。用卧车运载,每天供给奶酪一升、肉一段。时常集合他的部众,让元孚坐在柬面,称他为行台,格外加以尊敬。阿那瓖于是向南通过,到达旧都城。后来遣送元孚等人返回,元孚于是上奏疏请求治罪。有关官员将元孚的事情交付廷尉,丞高谦之说元孚有辱使命,判处元孚流放的罪行。

    后来元孚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元孚勉励督促垦田种桑,境内称他为慈父,邻州称为神君。在这以前,州中人士张孟都、张洪建、马潘、崔独怜、张叔绪、崔丑、张天宜、崔思哲等八人,都屯聚在山林,不服从君王命令,州郡称他们为八王。元孚到达,都请求进城,愿意拼死效力。后来,城池被葛荣攻陷,元孚被葛荣捉住。哥哥元佑担任防城都督,哥哥子礼担任录事参军。葛荣想先害死子礼,元孚请求先死来赎回子礼,叩头到流出血来,葛荣纔放了子礼。葛荣又大量召集将领士兵,商议处死人的事。元孚兄弟各自诬蠛自己招引过错,争相去送死。另外孟都、潘绍等几百入都叩头愿受死刑,请求留下使君性命。葛荣说:“这是魏国的忠臣义士。”一同囚禁的五百人,都得以免死。葛荣平定,元孚仍被授任冀州刺史。元颢进入洛阳,授任元孚为柬道行台、彭城郡王。元孚封上元颢叛逆的书信送交朝廷,天子嘉奖他。元颢被平定,封元孚为万年乡男。

    永安末年,乐器损坏缺略,庄帝命令元孚监察仪法。元孚上奏疏说:

    从前太和年问,中书监高阎、太乐令公孙崇修造乐器,几十年问,纔宣告成功。当时大量召集儒生,考校得失。太常卿刘芳请求另外修造,很久纔完成。又召集公卿计量考校合适与否,议论的人众说纷纭,无所适从。随之接到诏令,都得以施用。往年大军进入洛阳,战马奔驰,所有乐器,丢失得差不多光了。臣下到太乐署,询问太乐令张干龟等人,说是继承前代以来方式,设置悬挂的乐器在四面墙壁,悬钟磬鼓的木架为六架,东北架编排黄钟之磬十四个。虽然器名为黄钟,而声音实际上是夷则,以音制考察,不很谐合。姑洗悬挂在东北,太蔟编排在西北,蕤宾排列在西南,全都物象错位,调律不和谐。又有仪钟十四个,虚悬在木架首端,一点也不敲击,现在就删除废去,来依从正则。臣下现在依据《周礼,毚氏》长宽的规格,《磬氏》曲直的法度,吹律管而求声调,敲黄钟求音响,去掉繁杂程序,论定实际效验。依照十二月为十二宫,各自依据时序,在本位悬挂张设。十二官声音完备后,随用途敲击演奏。这样就合于转相为官的义理,又得到阳律阴律互相生成的体式。现在计量钟磬的数目,各以十二架为准。

    上奏后被批准。这时士大夫们,都前去观看听演奏,无不叹息佩服而返回。太傅、录尚书事长孙承业非常了解声律,又格外加以称赞。

    又随从孝武帝进入函谷关,授任尚书左仆射、扶风郡王。不久监修国史。历任司空、兼尚书令、太保。当时蠕蠕君主和元孚相识.先请求见元孚,然后送上女儿。皇帝于是派元孚出行。蠕蠕君臣见到元孚,无不欢欣喜悦,元孚侍奉皇后归来。

    元孚性格机敏善辩,好饮酒,身体矮小而头顶光秃。周文帝格外眷颅他,曾经在房内放酒十瓮,每瓮剩一斛,上面都加上帽子,想戏弄元孚。元孚刚进房内,见到后就惊喜,说:“我们兄弟十分没有礼节,为什么偷偷进入王的家中,端坐相向?应该及早回到家中。”于是拿上酒返回。周文帝拍手大笑。元孚后来中风,手脚不便利,口不能讲话,就用左手在地上作画写字,请求解除所任职务。三次上奏不获批准。升任太傅。逝世,皇帝亲自前往,百官赶去吊祭。追赠大司马、录尚书事,谧号码文简。大司马、录尚书事,谧号码文简。刺史。性格粗疏凶狠,颇以家世地位对人傲慢,当时议论鄙视他。广阳王元建,真君三年封为楚王,后来改封为广阳王。逝世,谧号焉简王。

    儿子石侯继承爵位,逝世,谧号为哀王。儿子遣兴继承爵位,逝世,谧号焉定王。没有儿子。

    石侯的弟弟元嘉,年轻时沉稳机敏,喜怒不表现在脸色上,具有武艺谋略。孝文帝初年,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十分有威望惠泽。后来封为广阳王,继承元建为他的后嗣。孝文帝向南征伐,诏令元嘉截断均口。元嘉违背了指令,使贼寇得以逃脱。皇帝发怒责备他说:“叔祖的确不是世孙,为什么太不同类呢?”等到即将逝世,遗诏委任元嘉为尚书左仆射,和咸阳王元禧等人辅佐朝政。调任司州牧。元嘉上奏请求在京城四面建筑三百二十个里巷,各自周长一千二百步,请求调发三正免役的男丁,来充任这个力役。虽然有短暂的辛劳,奸猾的盗贼可永久止息。诏令听从他的建议。任命他为卫大将军、尚书令,授任仪同三司。

    元嘉喜好饮酒,有时沉醉,在宣武帝面前随意言谈欢笑,没有顾忌。皇帝尊敬他年纪大,时常优待宽容他。元嘉和彭城、北海、高阳各王,时常入宫饮宴聚会,畅饮欢乐到深夜,多次加以赏赐。皇帝也经常前往他的家中。元嘉本住喜好威仪修饰,车马服饰鲜艳华丽。位居仪同三司,又任尚书省长官,出入有人侍卫,路人认为他很荣耀。后来升为司空,改任司徒。元嘉喜好建立功名,有益于公私的事,多次卜奏,皇帝很重用他。他喜爱敬重有才华的人,后辈中不为当时所知的人才,他在侍奉皇帝的时候,转相谈论推举,当时人因此称赞他。逝世,遣令节俭安葬。宣武帝悼念怜惜他,追赠他为侍中、太保,谥号焉懿烈。

    元嘉续娶的妃子宜都王穆寿的孙女,是司空的堂妹。是个天资高的女人。等到成为元嘉的妃子,多有匡助,光大增益了家族声望。

    儿子元深,字智远,继承爵位。孝明帝初年,被任命为肆州刺史。推行恩德信义,胡人以为便利,劫掠盗窃止息。后来担任恒州刺史,在州中多有收取,政事因行贿而办成。私人家庭有州中多有收取,政事因行贿而办成。私人家庭有经升迁为殿中尚书,没有正式委任。因同城阳王元徽的妃子于氏淫乱,被元徽上奏诉讼。诏令交付丞相、高阳王元雍等宗室成员商议判决他的罪行,以王爵的身份回到宅第。

    等到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反叛,临淮王元或讨伐他失败,诏令元深为北道大都督,接受尚书令李崇的调度。当时束道都督崔暹在白道失败,元深等各军退回朔州。元深上奏疏说:边境小人作乱,造成纷扰阻隔,它的由来,不是一朝一夕。从前皇始年问以移民防御为大事,慎重挑选亲属能人,拥有部属建立军镇,配备高门大户的子弟,拼命防守阻遏。不仅不荒废仕途,甚至于独得免除赋役,当时的人们,欢欣羡慕而为边兵。等到太和年间,仆射李冲在位当权,凉州当地人,全部免除杂役;丰沛的旧族,接连防守戍边。除非得罪了当朝要员,没有人肯和他们在一起。出征镇守受驱使做虞候、白直,一生升迁,不超过军主。然而前代房族,留住在京城的,得到高品秩显要的官位;在军镇的,就焉清高的士大夫所阻隔。有的投放到北方用他们去控御敌寇,又多逃往胡人区域。于是严立边境兵士的条例,军镇的人在外游荡,都准许巡逻的兵士捉拿他们。于是年轻人不能求学,成年后不能为官。惟独成为作乱的人,言谈者为之流泪。自从定都在伊水洛水,边境的委任更轻微,只有底层平庸的人,外出为镇将。互相模仿效法,专门聚敛。有的是各地奸猾的官吏,犯罪后发配边境,为他们指点途径,哄弄官府,政事因行贿而办成,不能自行改正。都说奸猾的官吏这样做,无不咬牙切齿增添怒气。等到阿那坏背弃恩德,放纵掳掠盗窃逃奔,命令军队追击他们,十五万军队越过沙漠,不久就返回。边境的人见到这种援兵,就在心中轻视中原。尚书令臣李崇当时就申报,请求改镇为州,将要答应他的意愿,大概也是先有察觉,朝廷没有准许。然而高阙的戍守头领,统领下属失去和睦,拔陵杀了他而违抗朝令,攻打城池掠取土地,见到的一定诛杀。国家军队屡次失败,贼寇日益强盛。这次的举动,指望消灭他们。崔暹没一个车轮返回,臣李崇和臣下,徘徊在道路上。现在相会合,返回驻扎在云中。听命行事,不便向西迈进。将领士兵的心情,无不离散。现在所担心的,不仅是西北,恐怕各镇不久也将这样。天下的事哪里容易估量!当时不采纳他的计策。东西部敕勒叛变后,朝廷议论再思考元深的话,派遣兼黄门侍郎郦道元为大使,要恢复镇为州,来顺应人们的愿望。遇上六镇全部反叛,不能够施行。元深后来上奏疏说:“现在六镇全部反叛,二部高车也附和凶恶的党羽,用疲惫的军队讨伐他们,必定不能制服敌人。请求挑选兵士,有的留守在恒州险要的地方,再为今饺打算。”

    等到李崇受征召返回,元深独掌军权。拔陵躲避蠕蠕,向南转移渡过黄河。在这以前,别部将领李叔仁因拔陵逼近,请求迎接增援,元深赶赴前去,前后投降归附的有二十万人。元深和行台元纂上奏疏请求在恒州北另外设立郡县,安置投降的人户,依便利赈济赏赐,平息他们作乱的心思。朝廷不听从。诏令派黄门侍郎杨昱将那些人分散到冀、定、瀛三州中谋食。元深对元纂说:“这些人又成为乞活军了。祸乱将由此产生。”

    不久鲜于修礼在定州反叛,杜洛周在幽州反叛,其余投降人卢,还在恒州,就要推举元深为首领。元深于是上奏疏请求回到京城。命令左卫将军杨津接替元深为都督,任命元深为侍中、右卫将军、定州刺史。当时中山太守趟叔隆、别驾崔融讨伐贼寇失利,朝廷使者刘审考察没有结束,遇到贼寇逼近中山,元深于是命叔隆防守边境。刘审乘驿马回到京城,说元深擅自加以放纵。城阳王元徽和元深有矛盾,利用这个机会诬陷他。于是征召元深为吏部尚书、兼中领军。等到元深到都城,明帝不想使元徽、元深互相怨恨,下令利用宴会,使二人互相谅解。元徽记恨不止。

    后来河间王元琛等人被鲜于修礼打败,于是授任元深为仪同三司、大都督,章武王元融为左都督,裴衍为右都督,都接受元深的调度。元徽于是上奏灵太后诬陷元深说:“广阳王带爱子在外地掌握军队,是不可预测的。”于是下令章武王等人暗中加以防备。元融于是把令文给元深看。元深畏惧,事情无论大小,不敢自行决定。灵太后听说后,就派人询问元深的心意情况,元深于是陈述说:

    从前元叉执掌大权,移天迁日,而元徽依托附和,无翅膀而飞翔。现在君主重新执政,委任托付更重,然而元徽心胸狭隘,记恨臣下深入骨髓。臣下因疏远滞留,远离京城,受他的诬陷阻隔,没有什么事不做。然而臣下从前不枉他后面,从这以后,反而成为山陵河谷。元徽竟然一年八次升迁,位居宰相;臣下郝多年不调动,有功劳不记录。

    自从元徽执政以来,不仅抑制臣下而已,向北征讨的功勋,都被扣压。将领士兵取胜,最终没有丝毫赏赐,虽然焉他们上奏请求,大多不能如愿。从前留下元标占据盛乐,后来遭受重重包围,粮尽援绝,倒悬在—个角落,环城固守两年,贼寇撤退以后,依品级请求官职,元徽竟然盘查而予以退回,不答应他的请求。然而徐州下邳的戍主贾勋,在法僧反叛后,暂时遭到围困,固守的功勋,比元标不算重,却马上得到州职,当即授予开国侯。天下的事情,流别是一样的,功劳相同赏赐卸不同,不公平是为什么!另外骠骑大将军李崇在北征的时候,士奏招募八州的人,准许使用函谷关以西的条例。等到臣下在逭以后,依这个条例评定赏赐。又说北道征伐的,不能和关西相同。定襄是陵庙的重要地区,平城是守卫国家的重要城镇,如果估计到这一点而评定功劳,也哪里低于秦楚?祇是因为怨恨臣下的缘故,就要听到风声便排斥压抑。然而从他当权以来,哪里仅抑退功勋而已,只要是跟随臣下征讨的人,就被他所怨恨。统军袁叔和曾经申诉,元徽起初说有道理,又听说北征时隶属臣下为统军,马上变了脸色。他又指使臣下哥哥的儿子仲显以怪诞言论起诉臣下,窃窃私语,谋划加以诽谤。说臣下坏话的,他用恩惠的脸色交往;说臣下好话的,立即遭他嫌弃责备。甄琛曾经申述臣下的冤屈,他就视甄琛为仇敌;徐纥说了臣下不少错误,他马上对待徐纥如亲戚。另外骠骑长史祖莹,从前在军中,随意增加杀敌人数,扰乱军事行动,危害军府,被有关官员定罪,逃命到山泽中,仅因诽谤臣下的缘故,元徽就洗刷他的罪行。臣下府中司马刘敬,不久前遣送投降的人,到了定州,投降者改变主意又背叛,贼寇如同决开的河水,岂是刘敬所能堵住的,只因是臣下府中参谋僚属,难免被砍头。元徽既迁怒于他人,放弃首恶分子,以及小吏役卒。跟随臣下出征的,无不恐惧。近来恒州酌人,请求臣下任刺史,元徽却别有用心地说不可预测。等到投降的人户勾结密谋,臣卜接连上奏表,元徽就借机会说这件事。等我到定州,远离那些奸贼恶人,又议论臣下将有二心。反复如此,要加以陷害。致使朝廷马上赐令调任。贼寇兴起的原由,是谁使他们如此的呢?

    元徽既受优待宠幸,职责重于一代,羡慕权势的人,和臣下有什么关系!所以其它的人掌管选举,车马堵塞门前;等到臣下住在边地,宾客很少到来。臣下近来担心他作梗,所以一心请求赶往京城。遇上流民起兵,主帅失败,又接受后来的命令,没有地方自己安身,努力充当前锋,不敢推辞事务。等到臣下出都城,行走的尘土还未落下,已听说在后面又产生不同议论。说臣下带领儿子跟随自己,证明是可疑的征兆。忽然称说这些来造成祸乱。众多的人,又传出话语,说左军臣元融、右军臣裴衍都接受秘密的命令,侦察臣下的行事。元徽用心如此恶毒,臣下将如何自谋安全?私下以为天下役平定,国家祸难还在延续,地方长官的责任,在这时最为急迫。元徽从前在藩国就有声望,等到任尚书省长官,于此再无所闻了。现在请求调出他任州职,使他得以发挥作用。元徽如能外出任其所长,臣下没有内心忧虑的急切。脱蒙。公私十分荣幸。

    元深认为兵士接连遭到失败离散,人人设有斗志,连接军营转运栅栏,每天只行走十里。行进到交津,隔水而列阵。贼寇修礼时常和葛荣谋划,后来逐渐信任塑刿人毛普贤,葛荣时常怀恨他。普贤从前做元深的统军,在到交津后,元深派人晓谕他,普贤于是有投降的心意。又派录事参军元晏游说贼寇程杀鬼。贼寇果然互相猜疑有二心。葛荣于是杀死普贤、修礼而自己登位。葛荣因刚得大案,上下不安定,于是向北越过瀛州,元深便率领部众向北转战。葛荣向东攻打章武王元融,元融在白牛逻战败。元深于是撤退逃跑,赶往定州。听说刺史杨津怀疑他有二心,就停留在州城南的佛寺中。停留第二天的夜晚,就召集都督毛谧等六七人,击胳膊加以约定,危难的时候,期望互相救助。毛谧怀疑元深有二心,就秘密报告杨津,说元深图谋不轨。杨津派遣毛谧讨伐元深,元深跑出来,毛谧鼓噪追赶。元深和左右的人行走到博陵郡境内,遇到贼寇游动的骑兵,就被带到葛荣那里。贼寇兵士见到元深,很有一些高兴的人,葛荣刚登位,心中厌恶元深,就杀害他。庄帝追复元深的王爵,追赠司徒公,谥号为忠武。

    儿子元湛,字士深,年轻时有风采。孝庄帝初年,继承封爵。孝静帝初年,屡经升迁到冀州刺史。在各处聚敛财富,风俗政事不能树立。入京任侍中,后来代理司州牧。当时齐神武帝做宰相,因元湛很有才干声望,上奏越级任命他为太尉公。逝世,追赠假黄铁、大司马、尚书令,谧号为文献。起初,元湛名声地位逐渐提高,留恋声色,开始把婢女紫光送给尚书郎中宋游道,后来却自己玩乐,外出任冀州刺史,私下带去。游道大肆张扬,就说紫光是元湛的父亲所宠爱的,元湛的母亲送给了自己。将要呈送公文,很久纔平息。议论的人对两人都加以非难。

    元湛的弟弟元瑾,担任尚书祠部郎。后来谋杀齐文襄王,事情泄露,全家受死刑。

    元湛的儿子法轮,是紫光所生的。齐王同情元湛灭族,就上奏宽恕他,恢复他的爵位封土。

    南安王元余,真君三年,封为昊王,后来改封南安王。太武帝突然逝世,中常侍宗爱假称皇太后的命令迎接元余而拥立他,然后发布丧事。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平。元余自以为不是按次第而登位,丰厚地赏赐群臣,取悦于众人。进行通夜的饮宴,乐声不问断。一个月之间,库存空虚。尤其喜好游弋****,出入没有限度。边境告急,元余不救助,百姓愤恨,而元余却一刮安然的样子。宗爱擅权放肆日益严重,内外的人畏惧他。元余怀疑宗爱变乱,谋划夺取他的权力,宗爱利用元余祭祀宗庙,夜晚杀死元余。文成帝用王爵的礼仪安葬他,谧号为隐。论曰:枭獍作为凶恶的禽兽,上天生下它们。观察元绍的心思,大概也格外桌受到不祥之气。阳平王以下,大都寿命短促,卓越的才能勇武的谋略,没有在高龄中显露。靖、简二王,当时声誉最佳。元鉴有声名,元潭也受重用。元霄、元继在太和年问受到知遇,名望地位岂是平白到身上的呢!元叉凭借宠幸私情,于是扰乱天下,身死而保全祭祀,固然是幸运的。

    乐平王、乐安王都任将领效力,竟然因忧虑逼迫而逝世,验证善终的稀少。庄王的才干谋略,是一代的杰出人才,同建宁王、新兴王,不可同日而语。

    太武帝的儿子,秦王、晋王才能贤明。而元翰遭受杀害,祸福哪可估量。临淮王的后代,元或德行为高。广阳王的世系中,元嘉堪称美好。元深受到元徽的憎恨,是所谓邪恶之人憎恨正直之人的意思。元余的被杀,不是太晚了吗!


如果你对北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北史》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