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八十六  列传第七十四 循吏

类别:史部 作者:李延寿(唐) 书名:北史

    张膺 路邕 阎庆胤 明亮 杜纂 窦瑗 苏淑 张华原 孟业 苏琼 路去病 梁彦光 樊叔略 公孙景茂 辛公义 柳俭 郭绚 敬肃 刘旷 王伽魏德深

    先王疆理天下,司牧黎元,刑法以禁其奸,礼教以防其欲,虽为政以德,理实殊涂,百虑一致,在斯而已。《书》云“知人则哲”,又云“无旷庶官”,言非其人为空官也。睿哲之后,必致清明之臣;昏乱之朝,多有贪残之吏。嗜欲所召,影响从之。故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皆在所由化之而已。盖有无能之吏,无不可御之人焉。自罢侯置守,历年永久,统以方牧,仍世相循,所以宽猛为用,庇人调俗。但廉平常迹,声有难高;适时应务,招响必速。是故搏击为侯,起不旋踵;懦弱贻咎,录用无时。此则已然于前世矣!后之为吏,与世沈浮,叔季浇漓,奸巧多绪,居官莅职,道各不同,故往籍述其贤能,以彰惩劝之道。

    案魏立《良吏传》有张恂、鹿生、张膺、宋世景、路邕、阎庆胤、明亮、杜纂、裴佗、窦瑗、羊敦、苏淑。齐立《循吏传》有张华原、宋世良、郎基、孟业、崔伯谦、苏琼、房豹、路去病。《周书》不立此篇。隋《循吏传》有梁彦光、樊叔略、赵轨、房恭懿、公孙景茂、辛公义、柳俭、刘旷、王伽、魏德深。其张恂、鹿生、宋世景、裴佗、羊敦、宋世良、郎基、崔伯谦、房豹、赵轨、房恭懿,各附其家传,其余皆依时代编缉,以备《循吏篇》云。

    张膺,不知何许人也。延兴中,为鲁郡太守。履行贞素,妻女樵采自供。孝文深嘉之。迁京兆太守,清白著称,得吏人之忻心焉。

    路邕,阳平人也。宣武时,除东魏郡太守。莅政清勤。经年俭,日出家粟,赈赐贫窘。灵太后下诏褒美,赐龙厩马一匹、衣一袭、被褥一具。稍迁南青州刺史,卒。

    阎庆胤,不知何许人也。为东秦州敷城太守。频年饥俭,庆胤岁常以家粟千石,赈恤贫穷,人赖以济。部人阳宝龙一千余人申颂美政。有司以闻,灵太后卒无褒赏。

    明亮,字文德,平原高昌人也。有识干,历员外常侍。延昌中,宣武临朝堂,亲自黜陟,授亮勇武将军。亮进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清;今授臣勇武,其号至浊。且文武又殊,请更改授。”帝曰:“九流之内,人咸君子,卿独欲乖众,妄相清浊,所请未可。”亮曰:“今江左未宾,书轨宜一,方为陛下投命前驱,拓定吴会。官爵,陛下之所轻;贱命,微臣之所重。陛下方收所重,何惜所轻?”因请改授平远将军。帝曰:“运筹用武,然后远人始平。卿但用武平之,何患不得平远乎?”亮乃陈谢而退。除阳平太守。清白爱人,甚有惠政。转汲郡太守,为政如前,举宣远近。卒,二郡人吏迄今追思之。

    杜纂,字荣孙,常山九门人也。少以清苦自立。时县令齐罗丧亡,无亲属收殓,纂以私财殡葬,由是郡县标其门闾。后居父丧尽礼。郡举孝廉,稍除积弩将军,从征新野。及南阳平,以功赐爵井陉男。赏帛五百匹,数日之中,散之知友,时人称之。历武都、汉阳二郡太守,并以清白为名。明帝初,拜清河内史。性俭约,尤爱贫老,问人疾苦,至有对之泣涕。劝督农桑,亲自检视,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谴。吊死问生,甚有恩纪。除东益州刺史,无御边威略,群氐反叛,以失人和徵还。迁太中大夫。正光末,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颂纂德政,乞重临郡,诏许之。孝昌中,为葛荣围逼。以郡降,荣以为常山太守。荣灭,卒于家。

    纂所历任,好行小惠,蔬食弊衣,多涉诬矫。而轻财洁己,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号为良守。天平中,赠定州刺史。

    窦瑗,字世珍,辽西阳洛人也。自言本出扶风平陵,汉大将军武曾孙崇为辽西太守,遂家焉。曾祖堪,慕容氏渔阳太守。祖表,冯弘城周太守,入魏。父冏,举秀才,早卒。普泰初,瑗启以身阶级为父请赠,诏赠平州刺史。瑗年十七,便荷帙从师,游学十载,始为御史。后兼太常博士,拜太原王尔硃荣官,荣留为北道大行台左丞。以拜荣官,赏新昌男。从荣东平葛荣,封容城县伯。瑗乞以容城伯让兄叔珍,诏听以新昌男转授之。叔珍由是位至太山太守。尔硃世隆等立长广王晔为主,南赴洛阳。至东郭外,世隆等遣瑗奏废之,瑗执鞭独入禁内,奏愿行尧、舜事,晔遂禅广陵。由是除给事黄门侍郎。

    孝武帝时,为廷尉卿。及释奠开讲,瑗与温子升、魏季景、李业兴并为擿句。天平中,除广宗太守,政有清白之称。广宗人情凶戾,累政咸见告讼。唯瑗一人,终始全洁。转中山太守,声誉甚美,为吏人所怀。及齐神武班书州郡,称瑗政绩,以为劝励。后授平州刺史,在州政如临郡。又为神武丞相府右长史。瑗无军府断割才,不甚称职。又行晋州事。及还鄴,上表曰:“臣伏读《麟趾新制》至三公曹第六十六条:‘母杀其父,子不得告,告者死。’三返覆之,未得其门。何者?案律:‘子孙告父母、祖父母者,死。’又汉宣云:‘子匿父,孙慝大父母,皆勿论。’盖谓父母、祖父母小者攘羊,甚者杀害之类,恩须相隐,律抑不言,法理如是,足见其直,未必指母杀父,止子不言也。今母杀父而子不告,便是知母而不知父,识比野人,义近禽兽。且母之于父,作合移天,既杀己之天,复杀子之天,二天顿毁,岂容顿默?此母之罪,义在不赦;下手之日,母恩即离。仍以母道不告,鄙臣所以致惑。如或有之,可临时议罪,何用豫制斯条,用为训诫?恐千载之下,谈者喧哗,以明明大朝,有尊母卑父之论。以臣管见,实所不取。”诏付尚书。三公郎封君义立判云:“母杀其父,子复告母,母由告死,便是子杀。天下未有无母之国,不知此子,将欲何之?既于法无违,于事非害,宣布有司,谓不宜改。”瑗复难云:“局判云‘母由告死,便是子杀。天下未有无母之国,不知此子,将欲何之。’瑗案典律,未闻母杀其父而子有隐母之义。既不告母,便是与杀父同。天下可有无父之国,此子独得有所之乎?”事虽停寝。除大宗正卿。宗室及其寒士,相与轻之,瑗案法推正,甚见仇疾。官虽通显,贫窘如初,清尚之操,为时所重。领本州大中正,兼廷尉卿,卒官。赠太仆卿、济州刺史,谥曰明。

    苏淑,字仲和,武邑人也。兄寿兴,坐事为阉官,后拜河间太守,赐爵晋阳男。及寿兴将卒,遂冒养淑为子。淑熙平中袭其爵。后除乐陵内史,在郡绥抚,甚有人誉。后谢病乞解,有诏听之,人吏老幼诉乞淑者甚众。后历荥阳、中山二郡太守,卒。

    淑清心爱下,所历三郡,皆为吏人所思,当时称为良二千石。武定初,赠卫大将军、都官尚书、瀛州刺史,谥曰懿。齐神武追美清操,与羊敦同见优赏。

    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兗州刺史。华原有干略,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各给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子宰均嗣。

    孟业,字敬业,钜鹿安国人也。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行台郎中郭秀相礼接,方欲荐之,会秀卒。

    魏彭城王韶,齐神武之婿也,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令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相酬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今唤食肉,恐致聚敛,有损声名,所以仰违明教。”后未旬日,韶左右王四德、董惟金并以马死托肉,为长史裴英起密启。神武有书与韶,大致诮让。业寻被谮,出外行县事。后神武书责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乃令出外也!”及韶代下,业亦随还,赠送一无所受。仁之后为西兗州,临别谓吏部郎中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铨举之次,不可忘也。”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使刘西兗如此钦叹?”业答曰:“唯知自修也。”韶为并州刺史,业复为典签,仍兼长史。

    齐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处,谓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补河间王国郎中令。清贫自守,未曾有失。文宣谓侍中裴英起曰:“卿识河间王郎中孟业不?一昨见其国司文案,似是好人。”对曰:“昔与臣同事魏彭城王元韶。其人清忠正直,世所希有。”帝曰:“如公言者,比来便是大屈。”除中书舍人。文宣初唯得姓名,及因奏事,见其羸老,又质性敦朴,无升降之容,加之平缓,寡于方便。有一道士由吾道荣以术艺被迎,将入内,业为通名。忽于众中抗声奏云:“由吾道士不食五谷。”帝命推而下之。又令点检百官,敷奏失所,帝遣人以马鞭击业头,至于流血。然亦体其衰老,非力所堪。

    皇建二年,累迁东郡太守,以宽惠著名。其年夏,五官张凝因出使,得麦一茎五穗,其余或三穗四穗共一茎者,合郡咸以政化所感,因即申上。至秋,复有东燕县人班映祖,送嘉禾一茎九穗。河清三年,敕人间养驴,催买甚切。业曰:“吾既为人父母,岂可坐看此急。令宜权出库钱,贷人取办,后日有罪,吾自当之。”后为宪司所劾。被摄之日,郡人皆泣而随之,迭相吊慰。送业度关者,有数百人,至黎阳郡西,方得辞决。攀援号哭,悲动行路。诣阙诉冤者非一人,敕乃放还。郡中父老,扣河迎接。

    武成亲戎,自洛还鄴,道由东郡。业具牛酒,率人吏拜谒路旁,自称:“粪土臣孟业,伏惟圣驾亲行,有征无战,谨上微礼。”便与人吏俱唱万岁,导引前入,帝大嘉之。后除广平太守,年既老,理政不如在东郡时。武平九年,为太中大夫,加卫将军,寻卒。

    业志守质素,不尚浮华。为子结婚,为朝肺腑吒罗氏。其子以廕得为平原王段孝先相府行参军,乃令作今世服饰绮襦纨袴。吒罗家又恃姻娅,炫曜矜夸。业知而不禁,素望颇贬。

    苏琼,字珍之,长乐武强人也。父备,仕魏,至卫尉少卿。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齐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张龙推其事,所疑贼徒,并已拷伏,失物家并识认,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除南清河太守。郡多盗贼,及琼至,奸盗止息。或外境奸非,辄从界中行过者,无不捉送。零陵县人魏双成,住处与畿内武城交错,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列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而便放之。双成云:“府君放贼去,百姓牛何处可得?”琼不理其语,密遣访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云:“但存府君。”其邻郡富家,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冀州绎幕县人成氏大富,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平原郡有妖贼刘黑苟,构结徒侣,通于沧海。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绩。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师徒还归,遂焚责券。郡人赵颍,官至乐陵太守,年余八十,致事归。五月中,得新瓜一双,自来奉。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乃致于事梁上,竟不割。人闻受赵颍饷瓜,欲贡新果,至门,问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据,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诸证人莫不洒泣。普明兄弟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每年春,总集大儒卫觊隆、田元凤等讲于郡学,朝吏文案之暇,悉令受书。时人指吏曹为学生屋。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教令俭而衷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郡县吏长,恆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悉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徵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此等相抚兒子,咸言“府君生汝”。在郡六年,人庶怀之,遂无一人经州。前后四表,列为尤最。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寻起为司直、廷尉正,朝士嗟其屈,尚书辛术曰:“既直且正,名以定体,不虑不申。”初,琼任清河太守,裴献伯为济州刺史。献伯酷于用法,琼恩于养人。房延祐为乐陵郡,过济州。裴问其外声,延祐云:“唯闻太守善,刺史恶。”裴云:“得人誉者非至公。”答云:“若尔,黄霸、袭遂,君之罪人也。”后有敕,州各举清能。裴以前言,恐为琼陷,琼申其枉滞,议者尚其公平。毕仪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得情,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冤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皇建中,赐爵安定县男、徐州行台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级寺忽被盗铜像一百躯。有司徵检,四邻防宿及踪迹所疑,逮系数十人。琼一时放遣,寺僧怨诉不为推贼。琼遣僧,谢曰“但且还寺,得像自送。”尔后十日,抄贼姓名及赃处所,径收掩,悉获实验。贼徒款引,道俗叹伏。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隋开皇初卒。

    路去病,阳平人也。风神疏朗,仪表瑰异。齐河清初,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贵戚,以正直知名。敕用士人为县宰,以去病为定州饶阳县令。去病明闲时务,性颇严毅,人不敢欺,然至廉平,为吏人叹伏。武平四年,为成安县令。都下有鄴、临漳、成安三县,辇毂之下,旧号难为。重以政乱时艰,纲纪不立,近臣内戚,请属百端。去病消息事宜,以理抗答。势要之徒,虽厮养小人,莫不惮其风格,亦不至嫌恨。自迁鄴以还,三县令政术,去病独为称首。周武平齐,重其能官,与济阴郡守公孙景茂二人不被替代,发诏褒扬。去病后以尉迟迥事。隋大业初,卒于冀氏县令。

    梁彦光,字脩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兒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以厉清正。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鄴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子文谦嗣,弘雅有父风。以上柱国世子,例授仪同。历上、饶二州刺史,迁鄱阳太守,称为天下之最。徵拜户部侍郎。辽东之役,领武贲郎将,为卢龙道军副。会杨玄感作乱,其弟武贲郎将玄纵先隶文谦,玄感反问未至而玄纵逃走,文谦不之觉。坐是,配防桂林而卒。

    少子文让,初封阳城县公,后为鹰扬郎将。从卫玄击杨玄感于东都,力战而死,赠通议大夫。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观,仕魏,为南兗州刺史、河阳侯,为高氏所诛。叔略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有志气。颇见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周文器之,引置左右,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渐被委信,兼督内外,位开府仪同三司。护诛,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数进兵谋,宪甚奇之。从武帝平齐,以功加上开府,封清乡县公,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营建东都,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尉迟迥之乱,镇大梁,以军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隋文帝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以粟帛,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德。自为司农,凡所种植,叔略别有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礼遇之。叔略虽为司农,往往参督九卿事。性颇豪侈,每食方丈,备水陆。十四年,从祠太山。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将奏,晨至狱门,于马上暴卒,上嗟悼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稍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开皇初,召拜汝南太守。郡废,为曹州司马,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病者,景茂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多方振济之,赖全活者千数。上闻嘉之,诏宣示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下诏褒美之,加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女相从纺织,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仕,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辇,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祖徽,魏徐州刺史。父季庆,青州刺史。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上数嗟异,时辈慕之。建德初,授宣纳中士。从平齐,累迁掌治上士、扫寇将军。隋文帝作相,授内史上士,参掌机要。开皇元年,除主客侍郎,摄内史舍人,赐爵安阳县男。转驾部侍郎,使勾检诸马牧,所获十余万匹。上喜曰:“唯我公义,奉国罄心。”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辇来,安置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喻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著,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兒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过疾者,争就使君,其家亲属,固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并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事,终不还阁。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时山东霖雨,自陈汝至于沧海,皆苦水灾。境内犬牙,独无所损。山出黄银,获之以献,诏水部郎娄崱就公义祷焉,乃闻空中有金石丝竹之响。

    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豫令使属之。公义答曰:“不敢有私。”及至扬州,皆无所纵舍,暕衔之。及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郎,因言公义之短,竟去官。吏人守阙诉冤,相继不绝。后数岁,帝悟,除内史侍郎。丁母忧,未几起为司隶大夫,检校右御卫武贲郎将。从征至柳城郡,卒。子融。

    柳俭,字道约,河东解人也。祖元璋,魏司州大中正、相、华二州刺史。父裕,周闻喜令。俭有局量,立行清苦,为州里所敬,虽至亲昵,无敢狎侮。仕周,历宣纳上士、畿伯大夫。及隋文帝受禅,擢拜水部侍郎,封率道县伯。未几,出为广汉太守,甚有能名。俄而郡废。时帝励精思政,妙简良能,出为牧宰。俭以仁明著称,擢拜蓬州刺史。狱讼者庭决遣之,佐吏从容而已,狱无系囚。蜀王秀时镇益州,列上其事。迁邛州刺史。在职十余年,人夷悦服。蜀王秀之得罪也,俭坐与交通,免职。及还乡,妻子衣食不赡,见者咸叹伏焉。炀帝嗣位,征之。于时,多以功臣任职,牧州领郡者,并带戎资,唯俭起自良吏。帝嘉其绩,特授朝散大夫,拜弘化太守,俭清节愈励。大业五年,入朝,郡国毕集。帝谓纳言苏威、吏部尚书牛弘曰:“其中清名天下第一者,为谁?”威等以俭对。帝又问其次,威以涿郡赞务郭绚,颍川赞务敬肃等二人对。帝赐俭帛二百匹,绚、肃各一百匹,令天下朝集使送至郡邸,以旌异焉,论者美之。及大业末,盗贼峰起,数被攻逼。俭抚结人夷,卒无离叛,竟以保全。及义兵至长安,尊立恭帝,俭与留守李粲缟素,于州南向恸哭。既而归京师,相国赐俭物三百段,就拜上大将军。岁余,卒于家,时年八十九。

    郭绚,河东安邑人,家世寒微。初为尚书令史,后以军功拜仪同,历数州司马、长史,皆有能名。大业初,刑部尚书宇文幹巡省河北,引绚为副。炀帝将有事辽东,以涿郡为冲要,访可任者。闻绚有干局,拜涿郡赞务,吏人悦服。数载,迁为通守,兼领留守。及山东盗起,绚逐捕之,多所克获。时诸郡无复完者,唯涿郡独全。后将兵击窦建德于河间,战死,人吏哭之,数月不息。

    敬肃,字敬俭,河东蒲坂人。少以贞介知名,释褐州主簿。开皇初,为安陵令,有能名。擢拜秦州司马,转幽州长史。仁寿中,为卫州司马,俱有异绩。炀帝嗣位,迁颍川郡赞务。大业五年,朝东都。帝令司隶大夫薛道衡为天下郡官之状,称肃曰:“心如铁石,老而弥笃。”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当涂用事,其邑在颍州,每有书属肃,肃未尝开封,辄令使者持去。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由是述衔之。八年,朝于涿郡。帝以其年老,有能名,将擢为太守者数矣,辄为述所毁,不行。大业末,乞骸骨,优诏许之。去官之日,家无余财。岁余,终于家。

    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穷乏。百姓感其德化,更相笃励曰:“有君如此,何得为非?”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诤讼绝息,囹圄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沿路将送,数百里不绝。迁为临颍令,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尚书左仆射高颎言状,上召之。及引见,劳之曰:“天下县令固多矣,卿能独异于众,良足美也。”顾谓侍臣曰:“若不殊奖,何以劝人?”于是下优诏,擢拜莒州刺史。

    王伽,河间章武人也。开皇末,为齐州参军。初无足称,后被州使送流囚李参等七十余人诣京师。时制,流人并枷锁传送。次荥阳,悯其辛苦,悉呼而谓之曰:“卿辈既犯国刑,亏损名教,身婴缧绁,此其职也。今复重劳援卒,岂独不愧于心哉!”参等辞谢。伽曰:“汝等虽犯宪法,枷锁亦大苦辛,吾欲与汝等脱去,行至京师总集,能不违期不?”皆拜谢曰:“必不敢违。”伽于是悉脱枷,停援卒,与期曰:“某日当至京师。如致前却,吾当为汝受死。”舍之而去。流人感悦,依期而至,一无离叛。上闻而惊异,召见与语,称善久之。于是悉召流人,并令携负妻子俱入,赐宴于殿庭而赦之。乃下诏曰:“凡在有生,含灵禀性,咸知好恶,并识是非。若临以至诚,明加劝导,则俗必从化,人皆迁善。往以海内乱离,德教废绝,官人无慈爱之心,兆庶怀奸诈之意,所以狱讼不息,浇薄难理。朕受命上天,安养万姓,思导圣法,以德化人。朝夕孜孜,意本如此。而伽深识朕意,诚心宣导。参等感悟,自赴宪司。明率土之人,非为难教,良是官人不加示晓,致令陷罪,无由自新。若使官尽王伽之俦,人皆李参之辈,刑措不用,其何远哉!”于是擢伽为雍令,政有能名。

    魏德深,本钜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恆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徵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以本土从贼,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与贼战,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论曰:为政之道,宽猛相济,犹寒暑迭代,俱成岁功者也。然存夫简久,必藉宽平,大则致鼓腹之欢,小则有息肩之惠。故《诗》曰:“虽无德与汝,式歌且舞。”张膺等皆有宽仁之心,至诚待物,化行所属,爱结人心,故得所去见思,所居而化。《诗》所谓“恺悌君子,人之父母”,岂徒然哉!

    译文:

    先王治理天下,管理百姓,用刑法以禁止他们的奸伪,用礼教来防范他们的贪欲,虽然为政以德,治理实在有不同的途径,百虑一致,在北而已。《书》讲“知人则哲”,又说“不要徒设各种官职”,这是说任非其人就是空官。神圣而明智的帝王,必定有清明的臣子;昏乱的朝廷,多有贪残的官吏。嗜欲所召唤的,影响也就来了。所以五帝三王,不改变人天下就得以治理,都在于任用的人治理他们而已。有无能的官吏,没有不能管理的百姓。自从免除诸侯设置守令,已经经历很长时间了,任命方牧统治,世代相循,所以宽猛并用,庇佑百姓治理习俗。但是廉平常迹,声望难高;适时应务,反响必然快速。所以搏击为侯,不能畏避退缩;懦弱而获罪,录用就不知在何时。这些在前代已经证明了。后来当官吏的,舆时代同沉浮,末世社会风气浅薄,奸巧多绪,任官莅职,方法各不相同,因此过去的书籍述说他们的贤能,以显明惩罚奖励的道理。

    北魏立《良吏傅》,有张恂、鹿生、张膺、宋世景、路邕、阎庆胤、明亮、杜纂、裴佗、窦瑗、羊敦、苏淑。北齐立《循吏傅》,有张华原、宋世良、郎基、孟业、崔伯谦、苏琼、房豹、路去病。《周书》不立这一篇。隋《循吏传》有梁彦光、樊叔略、趟轨、房恭懿、公孙景茂、辛公义、柳俭、刘旷、王伽、魏德深。其中张恂、鹿生、宋世景、裴佗、羊敦、宋世良、郎基、崔伯谦、房豹、赵轨、房恭懿,各附在他们家传之中,其余的人按照时代先后编排,以完备《循吏篇》。

    张膺,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延兴年问,任鲁郡太守,履行清白的节操,妻子女儿砍柴以自用。孝文帝很赞扬他。调任京兆太守,以清廉着称,得到官吏百姓的欢心。

    路邑,是阳平人。宣武帝时,任东魏郡太守,为政清正勤俭。常年节俭,每天拿出家中粟米,赈济贫穷人家。灵太后下诏书褒奖赞美,赐给龙厩马一匹、衣服一套、被褥一具。不久升任南青州刺史,后去世。

    阎庆胤,不知是什么地方人。任东秦州敷城太守,连年饥荒,间庆胤每年常把家里粟米一千石,赈济贫穷人家,这些人靠他的救济度日。辖境内的居民阳宝龙等一千余人歌颂他的德政,有关官府听说后上报,灵太后最终没有褒扬奖赏。

    明亮字文德,是平原高昌人。有见识才干,任员外常侍。延昌年间,宣武帝到朝堂,亲自升降官员,任明亮为勇武将军。明亮进言说:“我本官是常侍,是第三清;如今授我勇武,这个名本官是常侍,是第三清;如今授我勇武,这个名“九流之内,人人都是君子,你独独与象不同,妄论清浊,所请求改授不同意。”明亮又说:“如今江南地区还没有臣服,书轨宜一致,正为陛下效力进讨,平定昊会。官爵,是陛下您所看轻的;生命,是臣子我所看重的。陛下收其所重,有什么爱惜所轻的官爵呢?”因此请求改授平远将军。皇帝说:“运筹用武,然后远方的民众始将军。皇帝说:“运筹用武,然后远方的民众始到平远将军之位吗?”明亮陈谢而退下。任为阳平太守,清白爱人,有很好的政绩。调任汲郡太守,政绩和以前一样好,声誉传到远近各处。去世后,二郡的百姓官吏一直到今天仍在思念他。

    杜纂字荣孙,是常山九门人。年轻时以清白艰苦自立。当时县令齐罗去世,没有亲属收葬,杜纂用私人的财物殡葬了他,因此郡县表彰他的门庭。后来父亲去世服丧尽礼节。郡中推举为孝廉,不久任积弩将军,跟随出征新野。到南阳平定,因战功赐爵井陉男。赏帛五百匹,几天之中,送给了知友,当时人很称赞他。历任武都、汉阳二郡太守,都以清正廉洁著称。明帝初年,拜授清河内史。本性俭朴节约,特别关心贫苦的老人,问候别人的疾苦,常常相对哭泣。勉励督促农桑,亲自察看,勤劳的人赏给财物布帛,懒惰的人加以谴责处罚,吊祭死去的人慰问活着的人,很有恩德。任东益州刺史,因没有守卫边防的威严和谋略,群氐反叛,失去人和而被召还。调任太中大夫。正光末年,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歌颂杜纂的德政,请求他重新回到清河郡,皇帝下诏同意。孝昌年间,被葛荣围攻,以郡投降,葛荣任命他为常山太守。葛荣披攻灭,杜纂在家中去世。

    杜纂历任的官职,好施行小恩小惠,吃素食穿旧衣,多有虚伪做作的事。但是看轻财物洁身自好,始终没有收受物品,被百姓所思念,称为良守。天平年间,赠官定州刺史。

    窦瑗字世珍,是辽西阳洛人。自称祖籍是扶风乎陵,汉朝大将军窦武的曾孙窦崇担任辽西太守,于是就在那里安家。曾祖父窦堪,任慕容氏的渔阳太守。祖父实表,任冯弘的城周太守,后入北魏。父亲窦同,选为秀才,早年去世。普泰初年,窦瑗上书以自己的官阶为父亲请求追赠爵位,皇帝下诏追封为平州刺史。窦瑗十七岁时,就带着图书外出投师,求学十年,开始担任御史。后兼任太常博士,拜访太原王余朱荣求官,余朱荣留他担任北道大行台左丞。因为任余朱荣的官,赏给新昌男的爵位。跟随余朱荣向东平定葛荣,封为容城县伯。窦瑗请求将容城县伯的爵位让给哥哥窦叔珍,皇帝下诏同意将新昌男的爵位转授给窦叔珍。窦叔珍因此官至泰山太守。余朱世隆等拥立长广王元晔为主,南下洛阳。到东郊外,余朱世隆等人派遣寅瑗上奏请求废去元晔,窦瑗持鞭独自进入宫中,奏请元晔行尧、舜禅位事,元晔于是禅位给广陵王元恭。由于这事实瑗被任为给事黄门侍郎。

    孝武帝时,任廷尉卿。在祭师典礼讲习时,寅瑗与温子升、魏季景、李业兴一起选文。天平年间,任广宗太守,为政以清正廉洁著称。广宗逭地方人情凶恶暴戾,以前官府多有诉讼案件,只有窦瑗一人,始终很清静。调任中山太守,声誉很好,常被官吏百姓怀念。到北齐神武帝颁书州郡,称赞童堡的政绩,以示劝告勉励。后来授任平州刺史,在州的政绩和在郡时一样。又担任神武帝丞相府右长史。宝瑗缺乏军府裁断的才能,不够称职。又兼任晋州的事务。回到邺城,上表说:“我读《麟趾新制分到三公曹第六十六条:‘母亲杀死父亲,儿子不得控告,控告者处死。’多次考虑,仍然不能理解。为什么呢?按照法律:‘子孙有控告父母、祖父母的,都处死。’又漠宣说:‘儿子包庇父亲,孙子包庇祖父母的,都不追究。,这是指父母、祖父母小到偷羊,大到杀人害命之类,从情义上讲需要隐瞒,从法律上讲也不告发,道理如此,可见它的正确。并不是指母亲杀死父亲,阻止儿子不让告发。如今母亲杀死父亲而儿子不告发,就是知有母亲而不知有父亲,识见如同野人,义理近似禽兽。况且母亲对于父亲来说,如同嫁天,既杀害了自己的天,又杀害了儿子的天,二天毁灭,怎么能够容忍沉默?这种母亲的罪过,义理上不应赦免,下手的时候,母亲的恩义已经断绝,仍要以母子之义而不告发,我因此迷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临时商议治罪,为什么要事先制订这条法律,用作训诫呢?担心千年之后,论者纷纷,以为昭明的圣朝,竟然有尊母贱父的说法。根据我粗浅的看法,实在不应该采用。”皇帝下诏交给尚书。三公郎封君义立即判决说:“母亲杀死父亲,儿子告发母亲,母亲因为儿子告发而死,就是儿子所杀。天下没有无母的国家,不知道这样的儿子,将到什么地方去?既然对于法律没有违反,对于事情又没有危害,就告诉有关官府,不宜更改。”寅瑗又驳斥说:“官府裁断说:‘母亲因为儿子告发而死,就是儿子所杀。天下没有无母的国家,不知道这样的儿子,将到什么地方去。’我参照法典律文,没有听说母亲杀死父亲而儿子要隐瞒母罪的道理。既然不告发母亲,就是和杀害父亲相同。天下可有没有父亲的国家,这样的儿子有能去的地方吗?”事情就此结东。任大宗正卿,宗室贵族因为他出身寒微,都轻视他,宝瑗执法公正,招致很多仇怨。为官虽然通达显赫,仍像原来一样贫穷,清正高尚的节操,被当时人所推重。任本州岛大中正,兼廷尉卿,在官任上去世。追赠为太仆卿、济州刺史,谥号叫明。

    苏淑字仲和,是武邑人。兄苏寿兴,因事获罪为间官,后任河问太守,赐爵晋阳男。到苏寿兴将要去世时,冒养苏淑为子。熙平年问苏淑继承晋阳男的爵位。后来担任乐陵内史,在郡中安抚百姓,很有声誉。后以生病为由请求觯除职务,下诏书听从他,官吏百姓年老年幼的请求苏淑留任的很多。后历任荣阳、中山二郡太守,去世。

    苏淑清正廉洁爱护部下,所历任的三郡,都被官吏百姓思念,当时称他为良二千石。武定初年,赠卫大将军、都官尚书、瀛州刺史,谥号叫懿。北齐神武帝追思赞美他清正的操守,与羊敦一起优加赏赐。

    张华原字国满,是代郡人。年轻时聪明敏捷,有器识风度。开始担任北齐神武帝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多次升迁任大丞相府属。深受信任,每号令三军,常令他宣谕意旨。不久改任散骑常侍。周文帝开始占据雍州时,神武帝派遣张华原周文帝开始占据雍州时,神武帝派遣张华原我这里,当共享富贵;不愿意的话,今天就要你的性命。”张华原说:“只是杀头而已,不能从的性命。”张华原说:“只是杀头而已,不能从悔,派遣使者已追不上了。神武帝因为张华原很久不返回,每每叹息;到听说他回来了,喜形于色。后担任相府右长史,调任骠骑大将军、特进,进封爵位为公,并迁封新安。后来担任兖州刺史。张华原有才干谋略,通达政体。到州中,就广布尔目,以显示威严,境内大贼以及邻州亡命之徒三百余人,都到张华原处归顺。都用恩信安抚他们,放他们回到故乡,于是人人心怀感激而依附,盗贼没有了。州狱先有囚禁的罪犯一千余人,张华原按照犯罪轻重,随事决断发遣,到年末,只有犯重罪的数十人。张华原给他们每人五天假,说:“到期马上回来。”囚犯们说:“有您这样关心,怎么忍心背叛您呢!”到期全部都回来了。起先,州里多次有猛兽伤人,到张华原当政,州东北七十里的甑山中,忽然有六只能食虎豹的驳吃猛兽,大家都认为是感动上天所致。在官任上去世,州里的大人小孩没有不痛哭悲伤的,为他树碑立祠,一年四季祭祀。追赠他为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儿子张宰均继承他的爵位。

    孟业字敬业,是巨鹿安国人。出身寒微,年轻时为州吏,本性廉洁严谨,同僚中有人侵盗官绢,分给他三十匹,他坚决拒绝不接受。行台郎中郭秀很看重他,正想推荐时,郭秀不幸去世了。

    魏彭城王元韶,是北齐神武帝的女婿,官任定州刺史,命孟业为典签。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处在外,你处在内,同心协力,还有办不成的事吗?”没有多久,刘仁之入京任中书令,临别时对元韶说:“殿下您左右可以信任的人,祇有孟业,但愿您专任他,其余的人不可以信任。”又与孟业告别,握着手说:“今天我离开这襄,您就失去了支持,担心您以后,不能够保全自己,只有正与直,愿您自勉。”孟业只有一匹马,瘦弱而死。元韶因为孟业贫穷,下令州府官员,都吃马肉,想让大家多给他报酬。孟业一再推辞不收。元韶于是和孟业开玩笑说:“你是求名的人吧。”孟业回答说:“我任典签,是州里的要职,大家都贿赂送东西给我,只担心没有方便罢了。今天叫大家吃肉,担心造成聚敛,有损声望名誉,所以有连您的教导。”后来没遇十天,元韶左右侍从王四德、董惟金都以马死为由让大家吃肉,被长史裴英起密奏,神武帝有书信给元韶,大加责问。孟业不久被诬谙,出外行县事。后来神武帝写信责备元韶说:“典签孟业,很能用心,为什么要他出外!”到元韶代下,孟业也随同回来,赠送的东西一样都不接受。刘仁之后出任到西兖州,临别时对吏部郎中崔暹说:“你们州的人,只有孟业,选举考核的时候,不要忘了。”崔暹问孟业说:“你以莳在定州,有什么政绩,使得刘仁之这样钦佩你?”孟业回答说:“只知道自修罢了。”元韶任并州刺史,孟业仍为典签,又兼长史。

    北齐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拜任司州牧,召孟业为法曹。孟业形貌短小,到谒见时,高岳心里看不起他矮小,笑着而不说话。后来看到孟业断决事务,对他说:“你断决事务的清明,可以说是超过了你的躯体容貌。”补任河问王国郎中令,清贫自守,从未有失误。文宣帝对侍中裴英起说:“你认识河问王郎中孟业吗?昨天看到他们王国司文案,像是好人。”裴英起回答说:“过去他与我共同事奉魏彭城王元韶,这个人清忠正直,世上很少有。”皇帝说:“如像你所说的那样,以前就委屈了他。”任为中书舍人。文宣帝开始祗知道他姓名,到奏事时,见他又弱又老,质性敦朴,不因升降而变色,加上平缓,很少方便。有一个道士叫由吾道荣因为术艺被迎到京城,将入宫,孟业为他通名,忽然于众官中大声上奏说:“由吾道士不吃五谷。”皇帝下令把他推出。又命令点检百官,向皇帝报告失当,皇帝派人用马鞭打孟业的头,一直到流血。然而也体念他衰老,不是力所能够承受的。

    皇建二年,调任东郡太守,以宽惠闻名。这一年夏天,五官张凝因出使,得麦一茎五穗,其余或三穗四穗共一茎的,全郡都认为是德政感化而造成的,因此申报朝廷。到秋天,又有东燕县人班映祖,送来嘉禾一茎九穗。河清三年,敕令民间养驴,催买很急。孟业说:“我既然是父母官,怎么能坐着看此急难。下令暂时取出库里的钱,借给大家去办理,以后如要问罪,由我来担当。”后来被宪司弹劾。被捕这一天,郡里的人都哭着跟随他,相继吊慰。送孟业过关的,有几百人,直到黎阳郡西,才与他告别,大家挽留痛哭,伤悲感动行路的人。到京城诉说冤情的不止一人,皇帝于是下令放他回去。郡中的父老,沿着黄河迎接他。

    武成帝亲征,从洛回到邺城,经过东郡。孟业准备牛酒,率领百姓官吏在路旁拜谒,自称:“我是粪土之臣孟业,迎候圣驾亲行,有征无战,献上微薄的礼物。”便与百姓官吏高呼万岁,在前面引路,皇帝很赞扬他。后来任广平太守,年纪已老,处理政务已不如在东郡的时候。武平九年,任太中大夫,如任卫将军,不久去世。

    孟业志向质朴,不喜欢浮华。为儿子联姻,是帝王的宗室近亲咤罗氏。他的儿子因先代官爵而受任平原王段孝先相府行参军,就下令做今世服饰极尽富丽。咤罗家又依仗有婚姻关系,炫耀矜夸。孟业知道而没有加以阻止,声望有所下降。

    苏琼字珍之,是长乐武强人。父亲苏备,在北魏做官,官至卫尉少卿。苏琼幼年时跟随父亲在边防,曾谒见东剂州刺史曹芝,曹芝开玩笑地问道:“你想做官吗?”回答说:“设置官职求人担任,而不是人去求官做。”曹芝对他的回答很惊异,任为府长流参军。齐文襄帝以仪同开府,任他为刑狱参军,经常加以勉励慰劳。并州曾有强盗,长流参军张龙推究这件事,所怀疑的贼徒,都已经拷问伏罪,失物的人家也已指认,但是还没有得到赃物。文襄帝交给苏琼,再下令追查,于是另外查出元景融等十余人,并且得到赃物。文襄帝大笑,对以前胡乱攀供盗贼的人讲:“你们如果不遇到我的好参军,几乎要导致冤屈而死。”任南清河太守,郡中多盗贼,苏琼到了以后,奸盗就没有了。有的外境奸盗,常越界而犯案的,没有不捉拿的。零县人魏双成,住的地方与畿内武城县交叉,丢失了牛,怀疑是村裹人魏子宾所偷,把他送至郡中。经过彻底审问,知道魏子宾不是盗贼,便把他放了。魏双成说:“太守把盗贼放了,我的牛从何处可以得到?”苏琼不理会他的话,秘密派遣人寻找捉住了盗牛的人。从此以后饲养的家畜不再收栏,说:“尽管存放在府君那里。”邻郡有个富裕人家,将财物寄托在南清河郡以躲避盗贼。冀州绎幕县人成氏很富有,盗贼攻掠很急,成氏告诉他们说:“我的财物已放到苏琼那里去了。”盗贼于是退走。平原郡有妖贼叫刘黑苟,交结徒众,一直通到沧海。苏琼出部下,连接村居,没有一个人与他们有牵连。邻邑的人都佩服他的德政。郡中旧有贼人一百余人,都收在左右,人间善恶以及官吏喝别人一杯酒,没有不马上知道的。

    苏琼生性清正谨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特别富有,在郡多收益,常得郡县为征。到他想要拜见,苏琼揣度到他的来意,每次见他便谈问玄理。道研虽然多次为债而来,但无法开口。他的弟子问他缘故,道研说:“每次见到太守,都将我引入青云之间,怎么能谈到地上的事呢!”师徒回去后,便焚烧了债券。本郡人赵颖,官至乐陵太守,年已八十有余,辞官告老回到家乡。五月中,得到新瓜二只,亲自送上。趟颖自恃年老,一再请求,于是留下。就放在厅堂的梁上,终不剖开。人们听说他接受赵颖送的瓜,想要献上新果,到了门口,打听到赵颖的瓜还在,互相看了看就走了。有个叫乙普明的百姓,兄弟俩争田,长年不断,互相找人证明,以至于到了一百人。苏琼召见乙普明兄弟,对众人告谕说:“天下难得的是兄弟,容易求到的是田地。如果得到了田地而失去了兄弟的心,怎么样?”因此而掉下了眼泪,各个证人没有不流泪的。乙普明兄弟叩头,请求出府后改正,兄弟俩分居十年,现在便一起回去同住了。

    每年春天,总集大儒卫觊隆、田元凤等到郡学讲授,朝廷官吏在公务之暇,都命令他们读书。当时人指着官府说是学生屋。禁断淫祠,婚姻丧葬,都教令节俭而且适合礼制。又于夏历三月蚕忙时预先立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兵赋的等次,都明确规定。至于调役,事情一定预先办好,郡县吏长,常无十杖的延误。当时州郡,没有不派人到这里,询问他们治理政务的方法。

    天保年间,郡内有大水,人灾,没有粮食吃的有千余家。苏琼召集郡中有粮食的人家,向他们借粮食,全部给饥饿的人。州里按户征租,也想推广他借粮食的办法,州主簿对苏琼说:“虽然怜悯饥饿的人,但担心罪遇连累您太守。”苏琼说:“我一个人获罪,能够使一千家活下来,有什么可怨恨的呢?”于是上表陈说情况,使检都免,人卢都保平安。此等爱民如子,都说“太守使你们活下来”。在郡中六年,人人都感怀他,没有一个人经州。前后四次上表,列为最优。因父母去世解职,故旧友朋赠送的物品,没有一件接受的。不久任命为司直、廷尉正,朝士感叹他屈就,尚书辛术说:“既直而且又正,名用以定体,不虑不申。”起初,苏琼任清河太守,裴献伯为济州刺史,裴献伯用法严酷,苏琼以恩惠养人。房延佑到乐陵郡做官,经过济州。裴献伯问他外面的名声,房延桔说:“只听到讲太守善,刺史恶。”裴献伯说:“得到别人称赞的不一定是最公正的。”房延佑回答说:“如果是这样,黄霸、龚遂,是君的罪人了。”后有敕令,让各州推举清正贤能的人。裴献伯因为以前说的话,担心被苏琼诬陷,苏琼申明其冤屈,议论的人推崇他的公平。毕义云任御史中丞,任职猛暴,治狱的官吏顾虑畏惧,没有敢违抗的。苏琼推断省察务求掌握寅情,得到昭雪的人很多。寺署台案,开始于苏琼。调任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多次告发谋反,前后都交给苏琼审问追查,事情大多能得到申辩表白。尚书崔昂对苏琼说:“如果想立功名,应当另想其它的治理办法。连续多次给反逆的人昭雪,生命何其轻也?”苏琼正色说:“所昭雪的人都是冤枉的,并不放过反逆的人。”崔昂大感惭愧。京城为他的政绩评论说:“断决无疑是苏珍之。”

    皇建年间,赐爵安定县男、徐州行台左丞,兼行徐州事务。徐州城中五级寺忽然被盗走铜像一百躯,有关官府询问查检,四邻夜间守卫以及踪迹可疑的,抓起来的有数十人。苏琼一时都放回,寺僧怨诉不能审问盗贼。苏琼让寺僧回去,谢着说:“姑且回到寺中,得到铜像自然送回。”这以后十天,抄贼的姓名以及赃物所在处,直接去收捕,都得到盗贼及赃物。贼徒承认罪过,僧人百姓感叹佩服。旧制,因淮禁不许商贩擅自贸易。淮南年成不好,允许到淮北换粮食。后来淮北人饥,又允许到淮南换粮食,于是商贩能够在淮北淮南往返,互相接济,水陆之利,一直通到黄河以北。

    后来任大理卿而北齐灭亡,在北周做官,任博陵太守。隋朝开皇初年击世。

    路去病,是阳平人。风姿神情疏朗,仪表与众不同。北齐河清初年,任殿中侍御史,他弹劾不避贵戚权臣,以正直知名。皇帝下令用士人为县宰,任命路去病为定州饶阳县令。路去病善于处理政事,性情比较严厉刚毅,别人不敢欺侮,然而为政廉洁平和,官吏们赞叹佩服。武平四年,任成安县令。都下有邺、临漳、成安三个县,处在天子之下,旧号难为,加上政治混乱时世艰难,纲纪不立,近臣内戚,请托的事情很多。路去病斟酌事务,以理服人,有权势任要职的人,即使是厮养小人,没有不畏惧他作风的,也不至于怨恨他。自从迁到邺以来,三个县令的政绩,路去病独称第一。周武帝平定韭齐,看重他能办事,与济阴郡守公孙景茂两个人没有被替换,下诏书褒奖宣扬。路去病后来因为尉迟迥的事情受到牵连。隋朝大业初年,在冀氏县令任上去世。

    梁彦光字修芝,是安定乌氏人。祖父梁茂,任北魏秦、华二州刺史。父亲梁题,任司匕周剂州刺史。梁彦光年轻时很聪慧,有品性天赋卓绝,他的父亲经常对亲朋说:“这个儿子有刚正的气概,必定振兴我家。”七岁时,父亲病重,医生说“食五石才可痊愈”,当时求不到紫石英,梁彦光忧愁憔悴,不知道怎么办。忽然在园中见到一样东西,梁彦光不认识,感到奇怪而拿回家,即是紫石英。亲属都感到惊异,认为是他的孝顺感动了上天而给予的。西魏大统未年,入学,涉猎经史,有规矩法度,随便的事情都以礼待。后来做官担任秘书郎。北周建立,调任舍人上士。武帝时,历任至小驭下大夫。母亲去世后离职,哀悼悲痛超过礼节。未过多久,下令他复官管理事务,皇帝见他面容憔悴,感叹了很久。后来担任御正下大夫,跟随皇帝平定北齐,因功绩授任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为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把阳城公转封给一个儿子。后来拜为柱国、青州刺史。正遏到皇帝去世,没有上任。

    隋文帝建立隋朝,任梁彦光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有很好的政绩,嘉禾枝干连生,出于岐州境内。皇帝称赞他的能干,下诏书褒美,赐给粟五百斛、帛三百段、御伞一把,以勉励他的清廉公正。后调任相州刺史。梁彦光先前在岐州,当地的风俗很朴实,他理政清静,全境安定,把对他的考绩上报朝廷,为天下第一。到在相州任官时,仍用在岐州时的办法,邺都的风俗比较繁杂,人多权变欺诈,当地人给他作歌,称他不会理政。皇帝听说后对他进行谴责,免了他的官。一年多后,任赵州刺史。梁彦光说:“我先前在相州有负朝廷,百姓叫我戴帽钖。我自认为已遭废黜,不再有当官的愿望,没有想到朝廷的恩情仍让我出任。请求再次到相州,改掉以前的治理方法,希望能改变当地的风俗。”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仍任命他为相州刺史。强豪奸猾的人听说梁彦光自己要求来,没有不嗤笑的。梁彦光到任后,揭发奸隐,像有神助一样,狡猾之徒没有不逃窜的,全境感到惊骇。起初,北齐灭亡后,衣冠士人,大多迁往关内,祇有有技能的商贩以及乐户之家,充实州城。由此人情阴险邪僻,妄起风波,诉讼官员,千变万化。梁彦光想要革除这个弊端,就用自己的秩俸,招来山东大儒,每乡都设立学校,不是圣哲的书本不能教授。常于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召集他们,亲自进行考试。有勤学优等,聪明闻名的,进入厅堂设宴款待;其余的都坐在廊下;有喜好争讼惰于学业一事无成的,坐在院子里,给他们粗劣的饭食。到了推举人才时,待以宾贡的礼节,又在郊外祭祀路神为他送行,用财物资助他。于是人人都刻苦努力,风俗大有改变。

    滏阳人焦通,性喜酗酒,事亲不讲礼节,被堂弟告到官府。梁彦光没有治他的罪,将他送到州学,让他看孔子庙中韩伯瑜被母亲用棍责打不痛,哀伤母亲力气衰弱,对着母亲悲泣的图像。焦通由是感悟,悲痛惭愧得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育后让他回去,焦通后来改正错误勉励行节,最终成为善士。官员百姓感勤悦服,再也没有争讼纠纷。在任上去世,赠官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号叫襄。

    儿子梁文谦继承官爵,弘雅有父亲的风度。因是上柱国世子,按例授仪同之职。历任上、饶二州刺史,调任鄱阳太守,称为天下之最。又征拜户部侍郎。辽东之役,兼领武贲郎将,为卢龙道军副。正逢杨玄感作乱,他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原先隶属于梁文谦,杨玄感反讯未到而杨玄纵逃走,梁文谦不知道。受这件事牵连,发配守卫桂林而去世。

    小儿子梁文让,开始封为阳城县公,后来任鹰扬郎将。跟随卫玄在东都出击杨玄感,力量用尽而战死,追赠通议大夫。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观,在东魏做官,任南兖州刺史、河阳侯,被高氏诛杀。樊叔略被处以腐刑,给使殿省。他身高九尺,有志向气节。受到猜忌,内心不安,就投奔关西。北周文帝很器重他,安排在左右,授任都督,继承爵位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逐渐被信任,兼督内外,位居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杀,齐王宇文意任他为园苑监。多次进言出兵的谋略,宇文宪感到很惊奇。跟从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因为战功加任上开府,封为清乡县公,拜授汴州刺史,号称明达果决。北周宣帝营建东都,因为樊叔略有巧思,任为营构监。宫室的制度,都由樊叔略决定。尉迟迥作乱时,镇守大梁,因为有战功拜为大将军,又担任汴州刺史。隋文帝建立隋朝,加位上大将军,进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数年,很有名声。调任相州刺史,政绩为当时第一。皇帝下诏书褒奖称颂,赐给他粟帛,告示天下。百姓为他的政绩议论说:“智无穷,是清乡公;上下正,是樊安定。”征拜为司农卿,官吏百姓没有不流泪送他的,为他立碑歌颂他的德行。自担任司农卿,凡所种植事,樊叔略别有条例制度,都出人意料之钋。朝廷有疑难问题,公卿不能决断,樊叔略常为他们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而师心独见,暗与理相合。很被皇帝亲信托付,高颊、杨素也以礼对待他。樊叔略虽然担任司农卿一职,但往往参与督察九卿的事务。生性豪放奢侈,每餐肴僎极其丰盛,水中游的地上跑的都有。十四年,跟随皇帝祭祀泰山,到洛阳,皇帝命他省察记录囚徒的罪状。将要上奏,早晨到狱门,在马上突然去世,皇帝叹息哀悼了很久。赠官亳州刺史,谥号叫襄。

    公孙景茂字符蔚,是河问阜城人。容貌魁梧,年轻时好学习,博览经史。在魏时,被推举为孝廉,考试为甲科。不久调任太常博士,多有兴革,当时人称他为书库。历任高唐令、大理正,都有能干的名声。北齐灭亡,北周武帝听说而召见他,和他谈话后很器重他,授任济北太守。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隋开皇初年,召见拜为汝南太守。郡废除后,任曹州司马,调任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为通行。平陈之役,征讨将士在途中生病的,公孙景茂减少自己的俸禄用来煮粥熬汤药,多方赈济他们,赖以活下来的人以干数。皇帝听说后很赞扬他,下诏告示天下。十五年,皇帝巡幸洛阳,公孙景茂谒见。当时已七十七岁,皇帝命令他进殿坐下,问他的年龄,哀伤他年老,感慨了很久。公孙景茂两次拜谢说:“吕望八十而遇见周文王,我年已遇七十而相逢陛下。”皇帝很高兴,下诏书褒奖称赞他,加任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第二年,以疾征召,官吏百姓哭泣于道。到疾病痊愈,请求离职还乡,皇帝不允许。调任道州刺史,把自己的俸禄买了牛犊鶸猪,送给孤弱贫穷不能为生的人。喜欢单骑巡视,到了别人家中,看看他家的产业。有治理的,在集会时,就褒奖称赞;如有恶行,随时加以训斥教育,而不彰明。因此人人都讲义气尚谦让,有无都互相帮助,男子耕耘,女子纺织,大的村子有的有数百家,都像一家人一样操持。这以后请求辞去官职,皇帝下诏听从了他。仁寿年间,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看到公孙景茂精力不衰,回来后上报皇帝。于是拜任淄州刺史,赐给马车,顺道赴任。前后担任各个官职,都有德政,评论的人称他为贤能的州郡长官。大业初年,在任上去世。年八十七岁,谥号叫康。去世的那天,各州官吏百姓赴丧的有数千人。有的来不及参加葬礼,都望着坟墓痛哭,在野外祭祀后离去。

    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祖父辛徽,任魏徐州刺史。父亲辛季庆,任青州刺史。辛公义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母亲所抚养,母亲亲自给他讲授《书》、《传》。北周天和年间,选拔良家子弟任太学生。武帝时,召入露门学,让他接受道义,每月集中在皇帝前,下令与大儒讲论。皇帝多次感叹吃惊,当时人很羡慕他。建德初年,任宣纳中士。跟随平定北齐,屡次迁升任掌治上士、扫寇将军。隋文帝做相,任内史上士,参与掌管机要事务。隋朝开皇元年,任主客侍郎,代理内史舍人,赐爵安阳县男。调任驾部侍郎,让他考核检查各个马牧,获得十万匹之多。皇帝高兴地说:“只有我的辛公义,对国家尽心尽力。”

    跟随军队平定陈朝,因有战功任岷州刺史。当地风俗害怕疾病,如果一人有疾病,全家都要躲避他,父子夫妻,不互相照看养育,孝顺的道义绝迹。由于这个原因生病的人大多死亡。辛公义很担心,想改变这一风俗。于是分派官吏,巡视检查境内,凡有病的,都用床安置好用车运来,放在厅堂上。热天流行疾病时,病人有时有数百人,厅堂走廊都满了。辛公义亲自设置一榻,独自坐在中间,白天连着晚上,对着处理事务。所得俸禄,都用作购买药品,请来医生进行治疗,劝他们多吃多喝,于是全都痊愈。这才召见他们的亲戚而告论说:“死生由命,不关互相接触,以前你们抛弃了他们,所以死了。如今我把他们聚在一起,坐卧在其问,如果讲互相传染,哪能不死?痫都痊愈了,你们不要再相信旧的风俗了。”各病人的子孙,惭愧感谢而离去。后人有得病的,争着去见刺史,他们家的亲属,一再留下疗养。家人之间开始互相慈爱,旧的风俗逐渐革除,全境之内,称呼他为慈母。

    后来调任并州刺史,一上任,先到狱中,坐在监牢旁,亲自审问,十余天时间,全部决断完毕。这才回到大厅,接受新的诉讼。都不立文案,派遣当值佐吏一人,坐在旁边讯问。事情如没有完结,必须监禁犯人,辛公义就住在厅堂里,终不回家。有人劝谏他说:“这事有过程,刺史您何必苦自己呢?”他回答说:“刺史无德可以开导人,还使百姓关在监狱之中,怎么能有犯禁的人存狱中,而心里自安呢!”犯罪的人听说后,都表示服从。后来有想争讼的,乡里父老互相告知说:“这些都是小事,怎么忍心让刺史操劳!”争讼的人大多互相谦让而停止。当时山东多雨,从陈州、汝州一直到沧海,都苦于水灾。独有并州境内地势交错,没有受到损害。山里出了黄银,拿到后献给朝廷,下诏水部郎娄崩到辛公义处祈祷,就听到空中有金石丝竹的响声。

    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杨睐担心他所部内官僚犯法,还未进入州境,预先派使者相托。辛公义回答说:“不敢有私心。”等到了扬州,都没有什么放宽,杨睐很怨恨他。到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宫担任黄门郎,说及辛公义的短处,竟被免官。官吏守候于宫门诉冤,相继不绝。后数年,皇帝明白过来,任辛公义为内史侍郎。因母亲去世服丧,不久又任为司隶大夫,检校右御卫武贲郎将。跟随皇帝出征到柳城郡去世。儿子叫辛融。

    柳俭字道约,是河东解人。祖父柳元璋,任魏司州大中正、相华二州刺史。父亲柳裕,任北周闻喜令。柳俭有器量,行为举动清正刻苦,为州里所敬重,即使是亲昵的朋友,也不敢轻慢侮弄。在北周做官,历任宣纳上士、畿伯大夫。到隋文帝建立隋朝,提升为水部侍郎,封率道县伯。没过多久,调出任广漠太守,很有才干。不久郡废。当时皇帝振奋精神主持朝政,精选有才能的官员,外调担任牧宰,柳俭以仁玥著称,升任蓬州刺史。诉讼的人当庭决断而发遣,佐吏从容处置,狱中没有囚犯。蜀王杨秀当时镇守益州,把这事上报朝廷。调任邛州刺史,任职十余年,百姓和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蜀王杨秀有罪,柳俭因与蜀王交往,被免职。到回乡时,妻儿衣食都不足,看到的人都惊叹佩服。炀帝即位,征召他。当时,大多以功臣任职,管理州郡的,都有征战的资历,惟独柳俭从良吏起家。皇帝称赞他的业绩,特任他为朝散大夫,拜弘化太守,柳俭愈加砥砺清正的节操。大业五年,入朝,郡国官吏都集中在一起。皇帝对纳言苏威、吏部尚书牛弘说:“其中清名天下第一的,是谁?”苏威等回答说是柳俭。皇帝又问谁是第二,苏威回答说是涿郡赞务郭绚、颖川赞务敬肃二人。皇帝赏赐柳俭帛二百匹,郭绚、敬肃帛各一百匹,命令天下朝集使送到他们郡中住所,以示褒奖,评论的人称颂这件事。到大业末年,盗贼群起,多次被攻逼。柳俭安抚团结民众,最终无人叛离,保全了州郡。到义兵至长安,立恭帝为帝,柳俭与留守李粲衣着缟素,在州向着南方痛哭。不久以后回到京城,相国赐柳俭帛三百段,就任上大将军。一年多以后,在家中去世,当时八十九岁。

    郭绚,是河东安邑人,家庭门第低微。开始任尚书令史,后来以军功拜为仪同,历任几个州的司马、长史,都有能干的名声。大业初年,刑部尚书宇文撤视察河北地区,以郭绚为副手。炀帝将要征讨辽东,因为涿郡是要害之地,寻求可以任职的人。听说郭绚有才干,任为涿郡赞务,官吏百姓心悦诚服。几年以后,任为通守,兼领留守。到山东地区盗贼群起,郭绚逐一捕捉,大多抓获。当时各郡没有保全的,只有涿郡独全。后来率领军队在河问攻打窦建德,战死,百姓官吏为之哭奠,几个月也没有停止。

    敬肃字弘俭,是河东蒲圾人。年轻时以方正耿介闻名,后入仕担任州主簿。开皇初年,任安陵令,有能干的名声。提井为秦州司马,调任幽州长史。仁寿年间,任卫州司马,都有不凡的业绩。炀帝即位,调任颖川郡赞务。大业五年,到东都朝见。皇帝下令司隶大夫薛道衡给天下郡官写出评价,称敬肃说:“心如铁石,越老越忠实。”当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正受到重用,他的封邑在颖川,每有书信给敬肃,敬肃从没有拆开,让使者拿走。宇文述的宾客中有放纵的,依照法律处治他们,从不宽宥,因此宇文述深恨他。八年,朝于涿郡。皇帝因为他年老,有能干的名声,多次想提升他担任太守,都被宇文述所诋毁,没有成功。大业末年,请求辞官,皇帝下诏同意。辞官的时候,家里没有余财。一年多以后,在家中去世。

    刘旷,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本性谨慎宽厚,每以诚信待人接物。开皇初年,任平乡令,他单骑赴任。人有争讼的,常叮咛给他们讲道理,不加以处罚弹劾,各自认错而离去。所得的俸禄,都赈济施舍给穷苦人。百姓为他的德行所感动,更是互相勉励说:“有县令如此,怎么能做坏事呢?”在任七年,风气教化大为和洽。监狱中没有囚犯,争讼也停止了,关人的地方都长出了草,庭园中可以张网捉乌。到离职,官吏百姓无论年少年长都痛哭流涕,沿路送他的,几百里不断绝。迁任临颖令,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尚书左仆射高颖讲说这件事,皇帝召见了他。到见面时,慰劳他说:“天下县令很多,你能独独与众不同,实在应该赞美。”回头对侍臣说:“如果不特殊加以奖赏,怎么能够勉励别人?”于是下褒奖的诏书,提升他为莒州刺史。

    王伽,是河问章武人。开皇末年,任齐州参军。开始无足称道,后来被州府派遣押送被流放的囚徒李参等七十余人到京城。当时制度,被流放的囚徒要戴上枷锁押送,停留在荣阳时,怜悯他们辛苦,招呼着而对他们说:“你们既已犯罪处了刑罚,使名教受亏损,身遭绳索捆绑,逭是我的职责。如今烦劳押送你们的兵卒,难道不有愧于心吗!”李参等辞谢。王伽说:“你们虽然犯了国家法律,戴上枷锁也很痛苦,我想让你们去掉枷锁,到京城集合,能够不违期到达吗?”这些人都拜谢说:“一定不敢连期。”王伽于是把他们的枷锁全除掉,不要押送的兵卒,与他们约定说:“某一天应当到达京城,如果没有遵守约定,我要为你们受死。”放了他们而离去。囚徒感动欢悦,根据约定日期都到了,没有一个离叛的。皇帝听说后感到很惊异,召见他与他讲话,称赞了很久。于是召见了所有囚徒,命令他们携带妻儿一起来,在殿庭设宴并且赦免了他们。皇帝下诏说:“凡是有生命的,都含有灵性,知道好恶,认识是非。如果用至诚对待他们,明白劝导他们,那么浅俗也会得到教化,人都会从善。以前海内乱离,德教废绝,做官的人没有慈爱的心,百姓怀有奸诈之意,所以狱讼不断,社会风气浮薄难以改变。我受命于上天,赡养万千百姓,想着遵守圣贤法制,用德来教育人,从早到晚孜孜不倦,用意原本就是如此。王伽深深明白我的意图,诚心教育引导;李参等感动觉悟,自己到了官府。可以知道天下百姓,并非难以教育,实在是做官的人没有加以晓谕,使得他们犯罪,没有办法自新。假如使得做官的人都和王伽一样,百姓都和李参一样,刑法不用,达到治理的境界有什么远呢!”于是提升王伽为雍令,理政有能干的名声。

    魏德深,本是巨鹿人。祖父魏冲,在北周做官,任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就在弘农安了家。父亲魏毗,任郁林令。魏德深起初担任隋文帝挽郎,后来历任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干调任贵乡长。为政清正平静,不严而庄重。正遇上兴起辽东之役,征税多种多样,派人往来,责成郡县办理。当时朝廷纲纪松弛紊乱,官吏多有贪赃纳贿,征敛不断,人民苦不堪命。祇有魏德深这个县,有无相通,没有用尽其力,所需求的都能供给,百姓没有受到惊扰。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多被沦陷,惟独贵乡得到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都不利,器械用尽,常常向百姓微调,动不动就以军法从事,这样做已经好多次了。他们邻城营造,都聚在官署视事问案的厅堂,吏人交相督责,白天黑夜喧哗吵闱,仍不能成功。魏德深各问他们所想做的,任他们随便修营,官府寂静,像役有事一样。只是约东长吏,所修的不要胜过其它各县,使得百姓劳苦。然而下属各自尽心竭力,常常是各县中完成得最好的。不久调任馆陶长,贵乡官吏百姓听说后,互相谈到这件事,都感叹流泪,讲话不成声调。

    到将去馆陶赴任,全城的人都送他,哭泣的声音,整条道路上都不断绝。到了馆陶,全境老老少少,见他都像见自己父母一样。有奸猾的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勾结很深,前后的令长,没有不受他们指挥的。自从魏德深到了馆陶,趟君实躲在家中,不敢常常出门。逃窜在外的人,像赶市集一般回来了。贵乡的百姓,冒着艰险,赶到朝廷请求留下魏德深,皇帝下诏同意了。馆陶的百姓,再到郡去诉讼,认为贵乡的文书有假。郡申不能决断。正遇上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来,两县的人到使者处打官司,把魏德深断给贵乡。贵乡的官吏百姓,满道欢呼,互相庆祝;馆陶的人民,全境悲泣,因跟随魏德深而徙居到贵乡的有数百家。

    元宝藏深深妒忌他的才能。这时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下令魏德深率兵千人赶赴东都。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魏德深所率领的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陷入李密手中,思念他们的亲戚,常常走出都门,向着东方恸哭而返。有人对他们说:“李密的兵马,就在附近的金墉,离这里只有二十余里,你一定要回去,谁能禁止得住?何必自己痛苦成这样!”他们都哭着说:“我们与魏德深一起来,不忍心离开他,岂是害怕道路的艰难!”他得人心可见一斑。后来与贼作战,在阵中死亡。贵乡、馆陶的人士,一直到今天仍然怀念他。

    论曰:为政的方法,在于宽猛相济,好比寒暑更迭,都成为一年的时序。然而为政要简易而持久,一定要凭借宽平,大则有吃饱肚子和乐相处的欢欣,小则有卸去负担休养生息的恩惠。所以《诗》说:“虽无恩德赠舆你,可你还得歌且舞。”张膺等人都有宽仁的心,以至诚对待事物,教化施行所达到的,以仁爱团结了人心,所以能够离开了仍为别人所思念,在任时能实现教化。《诗》所讲的“和乐平易的君子,是人民的父母”,岂是偶然的啊!


如果你对北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北史》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