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论仁义第十三

类别:史部 作者:吴兢(唐) 书名:贞观政要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

    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 译文】

    贞观元年,太宗说:“我看自古以来的帝王,拿仁义治理国家的,国运长久;用刑法治理百姓的,即使能够暂时纠正弊病,国家败亡也迅速。既已见到前代帝王的往事,足可以作为借鉴。如今打算专拿仁义诚信来治理国家,希望革除近时人情轻薄虚浮的风气。”黄门待郎王硅回答说:“天下德行仁义损伤丧亡很久了,陛下承接它留下来的弊病,发扬道德仁义,改变风气,这是万代的福分。但是没有贤人不能治理国家,关键在于得到贤人。”太宗说:“我思念贤人的心情,在梦中也没有忘记!”给事中杜正伦进言说:“世上必有人才,随时可供任用,岂有等待梦见傅说,遇到吕尚,然后才来治理国家的呢?”太宗很同意他的意见。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我以为国家乱离之后,世风民俗难得改变,近来看见百姓逐渐懂得廉洁,知道羞耻,官吏百姓奉公守法,盗贼日渐稀少,从而知道人没有不变的习惯,只是看国家政治是治理还是混乱罢了。因此治理国家的办法,必须是用仁义安抚,用域严诚信示范。依顺民心,废除苛繁的政令,不搞歪门邪道,那么自然会安定平静。你们应该共同进行这件事。”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说:“最近检查武库,看见所藏兵器远比隋代充足。”太宗说:“修整兵器防备寇贼虽然是要紧事,但是我只希望你们留心治理国家的策略,务必竭尽忠诚,使百姓安居乐业,那便是我的兵器。隋场帝难道没有兵器?恰恰足拟导致他灭亡的,正是由于他不修仁义,百姓怨恨背叛的缘故啊。要理解我的这个心意,应当以德行仁义来辅助我。”

    贞观十三年,太宗对侍臣说:“树林茂密鸟就栖息,水面宽阔鱼就游动,仁义积聚百姓自然归顺。人们都知道畏惧躲避灾害,不知道实行仁义灾害就不会产生。仁义的准则,应当记在心里,经常使它继续发展下去;如有片刻懈怠,离仁义就已经远了。犹如饮食供养身体,常使肚子吃饱,才能够保存生命。”王硅叩头说:陛下能知道这些话,天下百姓太幸运了!”


如果你对贞观政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贞观政要》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