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彻,姓汤氏,字澄源,会稽人。自童子辞父兄入净,戒行果洁。方便读书,便觉勤苦,授诗法于严维,遂藉藉有声。及维卒,乃抵吴兴,与皎然居何山游讲。因以书荐于包侍郎佶,佶得之大喜;又以书致于李侍郎纾。时二公以文章风韵为世宗。贞元中,西游京师,名振辇下。缁流疾之,遂造飞语激动中贵,因诬奏得罪,徙汀洲。会赦,归东越。时吴、楚间诸侯,各宾礼招延之。元和十一年,终于宣州开元寺,年七十有一。门人迁归,建塔于山阴天柱峰下。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如《芙蓉寺》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黄耳寄家书。”性巧逸,居沃洲寺,尝取桐叶剪刻制器为莲花漏,置盆水之上,穿细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初居嵩阳兰若,后来住匡庐东林寺。如天目、四明、栖霞及衡、湘诸名山,行锡几遍。尝与灵一上人约老天台,未得遂志。虽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无已,所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有集十卷,及录大历至元和中名人《酬唱集》十卷,今传。
【译文】
灵彻,原姓汤,字澄源,是会稽人。他从少年时就告别父兄饭依佛门净土,严格地洛守佛门的清规戒律。他开始学习佛典时,就显得辛勤刻苦。他跟严维学习作诗,于是名声大振。严维去世以后,他就到吴兴,与僧人皎然住在何山四出讲学,皎然因此给包信侍郎写信推荐灵彻,包估见信后大喜,又写信推荐给李纤侍郎,当时包信、李纤二人因文章有风韵被世人奉为宗师。贞元年间,灵彻西游京师,名声显于朝廷。佛门僧侣很嫉妒他,就造谣言诽谤灵彻,鼓动宦官们对他进行诬陷,灵彻因此而获罪,被流放到汀州。后来碰上朝廷大赦,他才回到江南。当时吴、楚地区的地方政府长官们,各自以匕宾之礼邀请他。元和十一年,灵彻在宣州开元寺圆寂,享年七十一岁。门下弟子把他的墓迁回故乡,在山阴县的天柱山下为他修建了一座塔。灵彻上人的诗多有警句,他作诗能众体兼备。如他在《芙蓉寺》诗中写道:“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在《滴汀州》诗中写道:“青蝇为吊客,黄耳寄家书。”灵彻的心性精巧过人,他在沃洲寺居住时,曾剪刻桐叶制成“莲花漏”这种计时器,把它放在一盆水上,底部穿一小孔来漏水,水漏了一半它就沉底,每一昼夜共沉底十二次,作为按时做法事的依据。灵彻最初居住篙阳寺,后来住庐山东林寺。像天目山、四明山、栖霞山以及南岳衡山、湘中的很多名山,’他拄着锡杖几乎都走遍了。他曾与灵一上材目约到天台山度过余生,未能如愿。灵彻虽然念念不忘白云青山,但他被才茗示奉夏,呆矗蔽买禧涪誉僧,只是不停地吟诗作赋。所谓出平比举.柑平且装_仙具一个游于世俗之外的诗人。灵彻著有诗集十卷,以及他选编的大:历年间到元和年间的著名诗人的《酬唱集》十卷,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