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哦,邻僧送米。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尝为恶少所恐,诉于愈,方为申理,仝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愈益服其度量。元和间,月蚀,仝赋诗,意讥切当时逆党,愈极称工,余人稍恨之。时王涯秉政,胥怨于人。及祸起,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仝性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后来仿效比拟,遂为一格宗师。有集一卷,今传。古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与,相戒慎出入。”斯所以防前之覆辙也。仝志怀霜雪,操拟松栢,深造括囊之高,夫何户庭之失。噫,一蹈非地,旋踵逮殃,玉石俱烂,可不痛哉!
【译文】
卢仝,范阳人。当初他隐居在少室山中,自号玉川先生。卢仝家很穷,只有图书堆积案橱。后来他择地移居洛阳城,也只是几间破房子罢了。“奴仆一人胡须长,没有裹巾头光光;脾女一人脚赤裸,年纪已老牙脱落。”卢仝整天苦心吟诗,邻居和尚为他送米供炊。朝廷得知卢仝清高耿直的节操,先后两次备礼召他入朝任谏议大夫,但卢仝没有应召。当时韩愈任河南县令,爱重卢仝的这种操守,对待卢全十分敬重。卢仝曾有一次受到无赖少年的恐吓,把此事向韩愈诉说,韩愈正要为他伸张正义,卢仝又担心盗匪们憎恨县令,愿意此事不了了之,韩愈更加佩服卢仝的度量。元和年间发生月蚀,卢仝赋诗一首,诗意谴责当时的奸臣逆党,韩愈极力称赞此诗写得好,宦官们为此渐渐怨恨卢仝。当时王涯主持朝政,与宦官们结下了仇恨。到“甘露之变”大祸降临时,卢仝偶然与众宾客一起在王涯的书馆中吃饭,因而被留宿在王涯家中,官兵密捕所有在王涯家的人,卢仝对他们说:“我是卢隐士,与大家无仇无怨,有何罪名抓我?"一位军官对他说:“你既然自称是隐士,却来到宰相家宅,能说你无罪吗?”卢仝仓促慌忙间无法自我申辩,竟然与甘露之祸被捕的人一同被害。当时卢仝年纪已老,没有头发,宦官们就在他脑后的木枷上加了一个钉子。在此之前,卢仝生了个儿子,起名叫“添丁”,据说人们认为这成了卢仝的谴语。卢仝为人高尚古朴,耿直孤僻,他的见解与世俗不同。唐人已将诗歌的体裁风格囊括无遗,而卢仝之诗十分奇特,自成一家,他用词崇尚怪异变幻,读者不易懂得,而有见识的人不难了解。后来的人仿效他的诗法,卢仝于是成为一派诗风的宗师。他著有诗集一卷,流传至今。古诗说:“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纺药,相戒慎出入。”这是用来防止重蹈前车覆辙的啊。卢仝心志如霜雪,节操像松柏,括囊缄口造诣精深,怎么会有出入家门不慎的失误!唉!一脚踏进不该去的地方,转足之间身遭祸殃,玉石俱焚,怎能不使人痛心疾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