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脱脱)
阅《宋史》、《文苑传》、《隐逸传》、《世家传》、《周三臣传》。《文苑传》太寥落,又置郭忠恕于苏舜钦诸人后,殊失次序。《文同传》载死后见形崔公度吐舌三叠之事,亦太怪妄,蹈《晋书》、《南史》之疵。
夜烧红烛看《宋史》、《李彀传》。李壳于周世宗时已以宰相致仕,恭帝即位告归洛邑,宋太祖建隆元年即卒,未尝受宋一官,于宋无一事可纪。其生平功绩卓卓,为周名臣,自宜入《五代史》,必不可入《宋史》者。乃薛欧两史俱不为立传,此亦限断之失。《宋史》盖以补五代之缺,与《周三臣传》一例者也。
同治壬戌(一八六二)十一月初二日
夜阅《宋史》,至四更方睡。计是日阅《理宗本纪》五卷、《度宗本纪》一卷、《瀛国公纪附》、《二王》一卷、《后妃列传》二卷、《宗室传》三卷、《忠义传》七卷、《文苑传》二卷,共得二十六卷。天寒晷短,又馆课去其十之三,宾客应酬去其十之四,重以病后目力不给,看书都灿灿涉猎,不加研究。然所见错缪漏略重沓失当之处,已指不胜屈。盖诸史莫劣于宋;而南监本《二十一史》,又于《宋史》校刊最劣,误文夺字,连篇接简,因随笔稍为改正之,十不及一也。《宋史》、《元史》皆乙部自合以下,而《宋史》事实浩繁,尤难修订。前贤如汤义仍万季野徐健庵邵南江陈和叔诸先生,累有志改作而卒不能成。钱竹汀氏《廿二史考异》中所纠正者,亦仅其梗略耳。(书眉记:南监之刻史书在嘉靖七年,其重刊者惟《史记》、《两汉》、《辽史》、《金史》共五部,余俱即监中宋元旧版修补:而《宋史》乃取广东布政使所刻板校补,故尤讹劣)。
十一月十七日
阅《宋史》。《刘沆传》云,沆既疾言事官,因言自庆历后台谏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无当否悉论之,必胜而后已,专务抉人阴私莫辨之事,以中伤士大夫,执政畏其言,进擢尤速。沆遂举行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张洞传》云,洞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此何为者?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致书欧阳修极论之。余尝谓优容谏官,固朝廷之美事,而谏官之横,必起于柔弱之世,因恃上之容我,遂渐相胁制,党同媚异,力自要结,而朋党之祸兴,国家之乱成矣。唐之谏官,横于穆宗时;宋之谏官,横于仁宗时;南唐谏官,横于元宗时;明之谏官,横于神宗时;皆柔弱之主也。宋世言路,本多君子,而意气过激,私心生焉。由是真伪杂糅,邪党乘之。明代正人已不及宋,然其始起,亦尚持公道。即唐与南唐,慢不胜邪,其一二矫矫音,始亦未尝不为正论所归。迨至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