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 译文】
桓公元年,春季,周历正月桓公即位。
传 桓无王,其曰王何也?谨始也。其曰无王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为无王之道,遂可以至焉尔,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继故不言即位,正也。继故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继故而言即位,是为与闻乎弑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无恩于先君也。
【 译文】
桓公没有得到周天子命封,为什么还记王呢?是为了慎重记载新君的开始。为什么说没有王?桓公是弟弟杀了哥哥,臣杀君,天子不能平定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消除无视天子的行为,于是就到了弑兄弑君的地步。元年记王,用以管治桓公。先君意外不幸而死,继承这样的君位不能说即位,这是合礼的。为什么呢?先君不是寿终正寝,儿子或弟弟不忍心合即位。如果继承这样的君位说即位,那么这新君就是参与了弑君阴媒。为什么呢?先君不是寿终正寝,自己改变了即位之礼道,这就表明对先君没有恩义。
经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 译文】
三月,桓公在垂地和郑伯会盟。郑伯用璧玉借许地。
传 会者,外为主焉尔。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非假而曰假,讳易地也。礼,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无田则无许可知矣。不言许,不与许也。许田者,鲁朝宿之邑也。邴者,郑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见鲁之不朝周,而郑之不祭泰山也。
【 译文】
用会字,表示会盟是外国主动要求的。借东西不说用什么,说用什么就不是借。不是借却说借,是避讳说交换土地。按礼,天子在上,诸侯不能拿土地互相给予交换。没了田也就没了许地,这是可想而知的。不提许地,表明不赞同借许地。许地,是鲁国朝周必经住宿的地方。丙日地是郑国从天子那受命祭祀泰山的地方。由两国互相交换,可见鲁国不朝周了,郑国也不祭泰山了。
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 译文】
夏季,四月丁未日,桓公和郑伯在越地会盟。
传 及者,内为志焉尔。越,盟地之名也。
【 译文】
用及字,表明结盟是鲁国的意愿。越是会盟地点的名字。
经 秋,大水。
【 译文】
秋季发大水。
传 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 译文】
高处低处都有水灾叫大水
经 冬,十月。
传 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
【 译文】
没有事,为什么还记载?不能漏掉一个季节。春秋经是编年体的史书,每年四季全记而后才成其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