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學士

類別︰子部 作者︰清•趙翼 書名︰陔余叢考

    學士之名,其來最久。裴松之《三國志注》︰正始中,詔議圜丘,普延學士。是曹魏時已有學士之稱也。晉、宋以後,增置漸多。宋泰始六年,置總明觀學士,後省總明觀,于王儉宅開學士館,以總明四部書充之。齊高帝詔東觀學士撰《史林》三十篇。永明中置新舊學士十人,修《五禮》。又竟陵王子良集學士抄五經百家。梁武時,沈約等又請《五禮》。各置舊學一人,人各舉學士二人相助。又命庾肩吾、劉孝威等十人為高齋學士。簡文為太子,又開文德省,置學士劉孝標撰《類苑》。梁武又命諸學士撰《華林遍略》以高之。陳武帝亦詔依前代置西省學士。其它散見于南、北史各傳者,如虞荔、張譏俱為士林館學士,蔡翼、紀少瑜、庾信為東宮學士,傅糸宰、顧野王、阮卓為撰史學士、沈峻、孔子祛為西省學士,陸琰、沈不害為嘉德殿學士,岑之敬為壽光殿學士,阮卓又為德教殿學士。是六朝時或省,或觀,或殿,或館,隨所用各置學士。第其時所謂學士者,無定員,無定品。《隋書。柳傳》︰晉王廣招引文學之士百餘人充學士,以師友處之。于時諸王皆有學士,晉王廣以庾自直為學士,秦王俊以潘徽為學士。此藩王亦得置學士也。《韋孝寬傳》︰孝寬雖在軍中,篤意文史,末年患眼,猶令學士讀而听之。是節帥亦得置學士也。隋文帝令段文操督秘書省學士,文操性剛嚴,學士頗存儒雅,文操輒鞭撻之,前後或至千數。則學士且不免受撻矣。蓋其時所謂學士,不過如文人雲爾。唐太宗為天策上將軍時,以司勛郎中杜如晦、考功郎中房玄齡、軍咨祭酒甦世長等十八人,以本官兼學士。司勛、考功等,其官也;學士則總名也。即位後置弘文館,悉引學士番宿更休,參帷幄,論文史,其職漸重。乾封以後,範履冰等為學士,撰擬詔敕,地益清要。然《通考》謂弘文、集賢學士分屬中書、門下,則猶有所屬也。至開元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別建學士院于翰林之南,已與翰林分為二。然以翰林近御清切,故猶冒翰林之名,于是有翰林學士官名,其職乃專掌制詔。時以為天子私人,號稱內相。至德以後,又于學士中擇年深望重者一人為承旨,往往至宰相,于是學士遂為公輔之先路矣。至學士品級之高下,則累朝各不同。《通考》雲︰唐之翰林學士,只取文學之人,隨其官之高卑,入院者皆為學士,廷覲之際,則各隨其元官立班,而學士未嘗有一定品秩也。今按《唐書。高璩傳》雲︰璩以翰林學士擢諫議大夫,近世學士超省郎進官者,惟鄭顥以尚主、璩以寵升雲。是學士尚不得遽遷省郎。又陸贄以翰林學士從奉天,及歸,遷中書舍人,後以兵部侍郎復為學士。李吉甫以考功郎中入翰林為學士,遷中書舍人。可見學士本無定品。至宋時始定制,資淺者為直院,暫行者為權直,而真為翰林學士者職獨顯矣。金初翰林學士承旨正三品,貞三年升從二品,翰林學士正三品,侍讀、侍講學士俱從三品,直學士從四品,待制正五品。元制承旨從一品,學士正二品,侍講從二品,直學士從三品,待制正五品,修撰從六品。明洪武初定翰林院承旨正三品,學士從三品,侍讀學士正四品,侍講學士從四品,直學士正五品。十四年革承旨及直學士,定學士為從五品。十五年設殿閣大學士,亦正五品。永樂中定大學士,班在翰林學士之上。


如果你對陔余叢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陔余叢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