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濂《序瑞岩和尚语录》云:"人生而静,性本圆明,如大月轮,光明遍照凡苏迷卢境界。且湿性者,大而河海,小而沼沚,莫不有月,而中天之月未尝分也。月譬则性也,水譬则境也。"曹端夫首倡理学,以月川自号,岂有取于月映万川之喻与?薛文清曰:"万川总是一月光,万物体统一太极也。川川各具一月光,物物各具一太极也。"佛氏书谓:"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得此意矣。陈公甫尝作《西江月》二阕,张学士元祯和韵云:"一月千江千月,一通万感万通。先生何必苦加功?无用中藏有用。 一个法身如粟,大千有象皆笼。不须淘净不须熔,本自无迎无送。""了了千条万绪,皇皇四达八通。人头下手怎施功?外面中间夹用。 眼孔毫芒洞见,肚皮天样包笼。圣贤坯璞此陶熔,船快更加风送。"
邹汝愚亦尝著论曰:"天下岂有性外之物哉?尝观诸月矣。
出没乎丹崖青壁之上者,月也;容与乎虚室空谷之间者,月也;荡乎江、止乎渊、依乎树杪者,月也。古人之所见者,月也;今人之所见者,月也。其为月也,岂有异乎哉?"视宋、薛稍广。
予按,程子谓佛氏言性,犹太阳之下置器,其间方圆大小不同,特欲倾此于彼尔。然在太阳几时动,是日亦可喻,不独月也。
夫中者,天下之大本,性固万理之一源,又奚必取诸禅?名理而取诸禅,吾儒其衰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