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卷第十 橘一四

类别:子部 作者:贾思勰(北魏) 书名:齐民要术

    橘一四

    《周官.考工记》曰(一):“橘逾淮而北为枳【一】,……此地气然也。”

    《吕氏春秋》曰(二):“果之美者,……江浦之橘。”

    《吴录.地理志》曰(三):“朱光禄为建安郡【二】,中庭有橘,冬月于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黑,味尤绝美。《上林赋》曰:‘卢橘夏熟’,盖近于是也。”

    裴渊《广州记》曰(四):“罗浮山【三】有橘,夏熟,实大如李;剥皮啖则酢,合食极甘。又有‘壶橘’,形色都是(五)甘,但皮厚气臭【四】,味亦不劣。”

    《异物志》曰(六):“橘树,白花而赤实,皮馨香,又有善味。江南有之,不生他所。”

    《南中八郡志》曰(七):“交趾特出好橘,大且甘;而不可多啖,令人下痢。”

    《广州记》曰(八):“卢橘,皮厚,气、色、大如甘,酢多。九月正月■色(九),至二月,渐变为青,至夏熟。味亦不异冬时。土人呼为‘壶橘’【五】。其类有七八种,不如吴、会【六】橘。”

    (一) 这是节引《周礼.考工记》文,文同。

    (二) 这是节引《吕氏春秋.本味》篇文,参看“果蓏〔七〕”校记(二)。

    (三) 《吴录》,晋张勃撰,《隋书》、《旧唐书.经籍志》并着录,今已佚。《艺文类聚》卷八六、《初学记》卷二八、《太平御览》卷九六六(均“橘”条)均引到此条,“朱光录为建安郡,中庭有橘”,《类聚》作:“朱光为建安太守,有橘”,《初学记》只是:“建安郡中有橘”,《御览》同《要术》;“卢橘夏熟”下《初学记》有“卢,黑色也”、《御览》有“卢,黑也”句;“味尤”和“绝美”之间,《类聚》插入“酸正裂人牙”五字,系由其上引魏文帝诏文中错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引《吴录》是:“建安有橘,冬月树上覆裹,明年夏色变青黑,其味甚甘美。”

    (四) 《太平御览》卷九六六引裴渊《广州记》止于“实大如李”。

    (五) “甘”,这里指“柑”,渐西本无“是”字,是把“甘”当作“甜”,黄麓森已指出其错误。

    (六) 《太平御览》卷九六六引《异物志》除个别虚词相差外,同《要术》,但末了尚有“交趾有橘,置长官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橘”。《艺文类聚》卷八六、《初学记》卷二八亦引到,无“江南有之,不生他所”句,末后也都有在交趾设官掌贡橘的记载。“橘树”,《类聚》无“树”字,较好;《初学记》、《御览》均作“橘为树”。又《初学记》所引,题作“曹叔《异物志》”,“曹叔”应是“曹叔雅”之误(参看“稻〔二〕”校记(一)),则此条应出曹叔雅《异物志》。

    (七) “南中”,泛指西南边区等地。《南中八郡志》已亡佚。此条各书未引到。

    (八) 《广州记》此条,类书未引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所引较简略,是:“卢橘,皮厚,大小如甘,酢多。九月结实,正赤,明年二月更青黑,夏熟。”

    (九) “九月正月■色”,“■”,明抄、湖湘本空一格,金抄空二格,渐西本补“赤”字,他本连空等也取消了。按《史记》《索隐》引作“九月结实正赤”,《要术》所引恐不只是脱字的问题,怀疑还有其他错误,如“正月”应作“正赤”,可能《索隐》所引是原文无误。

    【一】 枳,也叫“枸橘”。

    【二】 建安郡,汉末建安间(一九六至二一九年)吴置,故治在今福建省建瓯县。

    【三】 罗浮山,在广东增城县东,连博罗县界,绵■数百里。

    【四】 《本草纲目》卷三十“柚”:“其味甘,其气臭。”又说:“柚乃柑属,故其皮粗厚而臭,味甘而辛。”说明古人所谓“臭”,除葱、蒜荤气外,又指一种强烈刺激的辛香气。

    【五】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卷三一“金橘”:“冬时色黄,经春复青,或即以为卢橘。”《本草纲目》卷三十“金橘”:“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则如金,故有金橘、卢橘之名。……或云,卢,酒器之名,其形肖之故也。”是“卢橘”就是“壶橘”。本目引《吴录.地理志》、裴渊《广州记》及《广州记》所记,其实都是金柑属的某些种,和上目引郭璞所记同类,不过郭璞所记又名“给客橙”,故《要术》列入“橙”目。

    【六】 “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但“吴会”则指吴县,这里当是指前者。


如果你对齐民要术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齐民要术》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