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禮讓以厚風俗

類別︰子部 作者︰清•雍正 書名︰聖諭廣訓

    漢儒有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好惡取舍,動靜無恆,隨厥情欲,故謂之俗。其間淳灕厚薄,難以強同。奢儉質文,不能一致。是以聖人制為禮以齊之。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禮。蓋禮為天地之經,萬物之序,其體至大,其用至廣,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尊卑貴賤,非禮不定。冠婚喪祭,非禮不備。郊廟燕饗,非禮不行。是知禮也者,風俗之原也。

    然禮之用貴于和,而禮之實存乎讓。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又曰︰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使徒習乎繁文縟節而無實意以將之,則所謂禮者,適足以長其浮偽,滋其文飾矣。夫禮之節文,爾兵民或未盡習禮之實意,爾兵民皆所自具即如事父母,則當孝養,事長上,則當恭順。夫婦之有倡隨,兄弟之有友愛,朋友之有信義,親族之有款洽,此即爾心自有之禮讓,不待外求而得者也。誠能和以處眾,平以自牧。在家庭而父子弟兄底于肅雍,在鄉黨而長幼老弱歸于親睦。毋犯囂凌之戒,毋蹈縱恣之愆,毋肆一念之貪遂成攘奪,毋逞一時之忿致啟紛爭,毋因貧富異形有蔑視之意,毋見強弱異勢起迫脅之心。各戒澆灕,共歸長厚。則循于禮者,無悖行。敦于讓者,無競心,藹然有恩,秩然有義,黨庠術序相率為俊良,農工商賈不失為醇樸。即韜鈐介冑之士,亦被服乎禮樂詩書以潛消其剽悍桀驁,豈非太和之氣大順之征乎?書曰︰謙受益,滿招損。古語又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可知禮讓之有得而無失也。如此朕願爾兵民等聆聖祖之訓而返求之于一身爾。能和其心以待人,則不和者自化爾。能平其情以接物,則不平者亦孚。一人倡之,眾人從之。一家行之,一里效之。由近以及于遠,由勉以至于安。漸仁摩義俗厚風淳,庶不負諄諄誥誡之意哉?


如果你對聖諭廣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聖諭廣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