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二十六段) 七段

类别:子部 作者:清·黄元吉 书名:乐育堂语录

    天地间景物宜人之处,其实不在景物,在人心之得与不得耳。故同一美景,君子见之以为乐,小人见之以为忧。盖以君子之心虚而灵,无时不与天地合撰,是以相观而益得。小人之心私而暗,无时不与造化相违,是以对境而生悲。总在人心之自取耳!尔等学道有日,亦能随时随地而有自得之乐否也?果能于晴雨晦明皆无所碍,即可以处富贵贫贱患难之境而无入不得焉。此虽小小事端,然即小可以观大。生等第一要先有本领,然后不为世路崎岖所困。古圣人所以囚羑里而作《周易》,厄陈蔡而操弦歌,即是胸怀浩荡,在己先有乐地,是以无在不乐其所乐也。尔等于此界地,切勿谓圣人可能而我不能也。某生行工多年,气机虽然条畅,而不见筑固基址者,只因下手之初未见本来真面,是以妄采妄炼,夹有渣滓在内,故不能直上菩提,大开福果也。吾念汝平素好道心诚,今与汝抉之。否则,尔年迈矣,兼又错走路头,欲其返本还原,归根复命,难矣。大凡打坐,必先将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即是此身亦置之于无何有之乡,我亦不觉其有象。如此一念操持,即一念归真,到得浑浑沦沦、无人无我、何地何天之候,即性也。性即仁也。我若有觉,即是真正见性也。由此真性发为元神,即真心也。明心见性,有何难哉!盖炼而曰丹,丹即先天元性,然必以真意为之主宰,而后才为我有。夫曰真意,即真心也。有此真性,方为有本;得此真心,方为有用。否皆盲修瞎炼,后来有成,亦不足为仙人重也。到得见性之后,一灵炯炯,万象咸空,于是以吾身蓬蓬勃勃氤氤氲氲先天至精元气运行于一身内外,上下往来,即是以元神炼大药也。如此采取,如此烹炼,方不是后天神气,亦不至枉劳心力。大约真性一见,真气一动,认真修炼,不过一年半载之久,丹基可固,成一长生不老之人仙。总要下手之初认真性命二字,何为仙,何为凡,庶几采取先天,烹炼一过,自成一先天大道。若杂用后天,犹种良苗而和乱草,乌有好结果哉!虽然,性之为物,如此易见,何以成道之人如此其少哉?亦以见性在一时,而炼性则在终身。唯能以先天元性为本,时刻操持,自然日积月累,而有缉熙光明之候。如初时见性,不过混沌中一觉,不能八面玲珑。必养之久久,吾身元气与太虚元气无间,方有此境。又曰:“人身浑与天地一气,除却有我之私,皆是天也。”天岂远乎哉!欲到此地位,须心空无物,性空似水,至于忘物忘人忘我,才有此太和一气。学者欲与太虚同体,必使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即出入息一齐化为光明,浑觉自家只有一点灵光而已。所谓“元始现一宝珠于空中,”又谓“一颗明珠永不离,”又谓“炼成一粒牟尼宝珠,”其喻名不一,而要不过一灵显象,常应常静已耳。苟非采得先天一点水中之金起来,将神火慢慢煅炼,逼之上升下降,收回五明宫内,乌能结成如此之宝珠哉?此即见性见到极处也,先天元性亦将成法身之时也。吾师今日所云,实实指出元性本末始终形象。生等由此了悟,不拘于吾师之言,亦不离吾师之训,各人在身心上认取出来,方为真得。


如果你对乐育堂语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乐育堂语录》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