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二十六段) 二十二段

类别:子部 作者:清·黄元吉 书名:乐育堂语录

    古人有二乘工法,其法维何?即佛子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此即“入定工夫在止念”也。上乘工法,又古佛云:“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此即“豁然贯通,无有无无”之境界也。然此等地步,夫岂易几及哉?必由下乘工夫勉强支持,久久资深居安,自有左右逢源之候。吾再示止念之工。夫人思虑营营,自堕母胎而后,已为气质之性拘蔽,不能如太初之全无事事。及知识甫开,嗜好一起,而此心此神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已不能一刻之停止矣。于此而欲使有思无思,有念无念,非百倍其工不能。且徒止之,未必即能至于无思无虑,而况念起一心,止念又一心,不惟无以止息其心,且纵此心而纷驰者多矣。此又将何以处之?惟有以神入于丹田,纳气会于规中,此即水火交而为一。到得水火既济,两不相刑,则神之飞扬者不飞扬,气之动荡者不动荡,即是止念之正法眼藏也。至有事应酬,我惟即事应事,因物而施,称量为予,务令神气之相交者仍然无异于其初,断不使外边客气夺吾身之主气,其工不过些些微微以一点神光觉照之,不使气离神、神离气,即止念矣。不然,一念起而随止之,一念灭而随灭之,起灭无常,将有止之不胜止者。似此之不止,更甚于克制私欲之功多矣。何也?盖神气一交,浑然在抱,即得本来真面。真面现前,即正念现前,那一切邪私杂妄自不能干,任他千奇百怪、遗大投艰,我惟守我本来,还他外至,斯又何恶于事物之烦哉?然而纷至沓来,未必全不理他,不过如我前所云:惟因物付物,以人治人,斯得应而不应、不应而应之旨也。生果能止念,则心神自宁,慧光日生,切莫存一自得之念,只觉我之所修了无一得,纵有寸长,都是几经阅历许多辛苦得来,一旦失却,前功尽废。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有此一念,自然常操常存,不识不知而顺帝之则矣。否则,忽焉而得,得即欣喜;忽焉而失,失即忧虑。此个欣喜忧虑之念,即打散我之神气也。知否?此为生近时切要。照此行持,即古佛所谓“不断百思想,菩提作么长”之谓也。如未到此境,不妨用刻苦工夫,始至无思无虑之境。


如果你对乐育堂语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乐育堂语录》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