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隐元年》:“母欲立之,已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注:“‘如’即‘不如’,齐人语也。”按此不必齐人语。《左传。僖二十二年》:“宋子鱼曰:”若受重伤,则如勿伤。受其二毛,则如服焉。‘“《成二年》:”卫孙良夫曰:“若知不能,则如无出。’”《昭十三年》:“蔡朝吴曰:”二三子若能死亡,则如违之,以待所济。若求安定,则如与之,以济所欲。‘“《二十一年》:”宋华多僚曰:“君若受司马,则如亡。’”《定五年》:“楚于西曰:”不能如辞。‘“《八年》:”卫王孙贾曰:“然则如叛之。’”《汉书。翟义传》:“义曰:”欲令都尉自送,则如勿收邪。‘“《左传》正义曰:”古人语然,犹’不敢‘之言’敢‘也。“
古人多以语急而省其文者。《诗》:“亦不夷怿。”“悸”下省一“乎”字。《书》:“弗慎厥德,虽侮可追。”“可”上省一“不”字。“我生不有命在天。”“不”上省一“岂”字。“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人”下“刑”下“及”下各省一“乎”字。《孟子》:“虽褐宽博,吾不惴焉。”“不”上省一“岂”字。《礼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幼”上“好”上各省一“非”字。
《公羊传。隐公七年》:“母弟称弟,母兄称兄。”注:“母弟,同母弟。母兄,同母兄。不言同母,言母弟者,若谓‘不如’言‘如’矣,齐人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