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言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文献通考,唐时所放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原注】册府元龟,贞元十八年五月,敕自今已后,每年考试所收人,明经不得过一百人,进士不得过二十人。如无其人,不必要满此数。太和元年、二年、三年,每年恩赐及第四十人。二年正月,礼部奏请每年进士以三十人为限,从之。士之及第者,未便解褐人仕,尚有试吏部一关。韩文公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且有出身二十年不获禄者。【原注】东莱吕氏曰,唐时进士登第者尚未释褐,或是为人所论荐,或再应皆中,或藩方辟举,然后始得释褐。册府元龟,唐文宗语宰臣曰,凡进士及第,有方镇奏请判官者,第一任未经作州县官莫依,但第一任曾作州县官,即第二任依奏。自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上初即位,思振淹滞,赐进士诸科出身者五百余人,【原注】石林燕语,是年进士特取一百九人,自是连放五榜,通取八百一人。皆先赐绿袍靴笏,赐宴开宝寺,第一第二等进士及九经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其余皆优等注拟,宠章殊异,历代未有也。薛居正等言取人太多,用人太骤,不听。【原注】陆游南唐书言,冯延鲁子僎,韩熙载知贡举,放及第,复试被黜,后与其弟侃、仪、价、伉入宋,继取名第。盖南唐及第止于三人五人,而宋及第至百余人也。此太宗初一天下,欲以得士之盛跨越前代,荣观史册,【原注】宋史,王禹偁上疏言,太祖之世,每岁进士不过三十人,经学五十人,重以诸侯不得奏辟,士大夫罕有资荫,故有终身不获一第、没齿不获一官。太宗毓德王藩,睹其如此,临御之后,不求备于取人,舍短用长,拔十得五,在位将逾二纪,登第殆近万人,虽有俊杰之才,亦多容易而得。而不知侥幸之心,欲速之习,中于士人者,且数百年,而不可返矣。又考通典举人条例,四经出身,授紧县尉。判入第三等,授望县尉。五经出身,授望县尉。判入第三等,授畿县尉。进土与四经同资。是唐时明经、进士,初除不过县尉。【原注】宋史,进士、明经入望州判司,次畿簿尉。文献通考,开宝八年,王嗣宗为状元,止授秦州司理参军。太平兴国以后,始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当时以为异数。至今代则一入词林,更不外补,【原注】谢肇淛曰,国朝进士,一入史馆,即与六卿抗礼。二十年间,便可跻卿相、清华之选,百职莫敢望焉。唐宋之代,出为郡守,入为两制,未尝有此格也。二甲之除犹为部属,崇浮长惰,职此之由。所以一第之后,尽弃其学,而以营升纳贿为事者,以其得之浅而贵之骤也。其于唐人举士之初制,失之远矣。
儒林公议言,太宗临轩发榜,三五名以前皆出贰郡符,迁擢荣速。陈尧叟、王曾初中第,即登朝领太史之职,赐以朱黻,尔后状元登第者,不十余年皆望柄用,人亦以是为当得之也。每殿廷胪传第一,则公卿以下无不耸观,虽至尊亦注视焉。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呼甚宠,观者拥塞通衢。今代状元及第之荣,一甲翰林之授,权舆于是矣。【原注】又言洛阳人尹洙,豪士也,尝曰,状元及第,虽使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出强寇,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无以加焉。宋之务虚文而忘实事,即太宗有以开之矣。
宋初用人之弊有二,进士释褐,不试吏部,一也。献文得旨,召试除官,二也。今炫文之途已革,而入官之选尚轻,二者之弊其一尚存,似宜仍用唐制。
用八股之人才,而使之理烦治众,此夫子所谓贼夫人之子也。【杨氏曰】八股之才,无一可用,只儒学一选,是其本色,然而溺职者比比也。师生不相识而征索贽礼,比于田粮,吾不知何取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