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宽西溪丛语曰,姓氏之学莫盛于元和姓纂。自南北朝以官职相高,沿至于唐,崔、卢、李、郑,纠纷可鄙。若以圣贤所本,如妫姓、子姓、姬姓、姜姓之类,各分次其所从来,以及春秋所纪,用世本、荀况谱、杜预公子谱为法,则唐虞三代列国诸侯俱可成书,此似太史公欲为而未就者耳。愚尝欲以经传诸书次之,首列黄帝之子,得姓者十二人。次则三代以上之得国受氏,而后人因以为姓者。次则战国以下之见于传记,而今人通谓之姓者。次则三国南北朝以下之见于史者。又次则代北复姓,辽、金、元姓之见于史者。而无所考者别为一帙。【原注】略举其目曰,姓本第一,封国第二、氏别第三,秦汉以来姓氏合并第四,代北姓第五,辽金元姓第六,杂改姓第七,无征第八。此则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而望族五音之纷纷者皆无所用,岂非反本类族之一大事哉。
汉刘向撰世本二卷,其书不传。今左传注疏多本之,然亦未必无误。【赵氏曰】南史,王僧孺被命撰谱,而不知谱所自起,以问刘杳,杳曰,桓谭新论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斜上,并效周谱。以此而推,当起于周代也。按周小史,奠系世,辨昭穆。是谱学之起于周无疑。汉高祖起布衣,故不重氏族。然汉邓氏已有官谱,应劭有氏族一篇,王符潜夫论亦有姓氏一篇,至魏,九品中正法行,于是权归右姓,有司选举,必稽谱牒,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于是贾氏、王氏谱学兴焉。晋太元中,贾弼撰姓氏簿状,宋何承天亦有姓苑二篇,刘湛又撰百家谱。而弼所譔传子匪之,匪之传子希镜,撰姓氏要状十五篇,希镜传子执,执传其孙冠,故贾氏谱学最擅名。沈约谓,晋咸和以后,所书谱牒并皆详实。粱武因约言,诏王僧孺改定百家谱集抄十五卷,南北谱集十卷,故又有王氏谱学。此南朝谱学之源流也。